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探索英文科技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与同行期刊交流参考。以英文期刊《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JMSA)为例,从聘请外籍主编开启双主编办刊、外籍主编在促进期刊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期刊国际化发展的显著变化等方面阐述了外籍主编对提升英文期刊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作用。自双主编办刊以来,《JMSA》国际稿件的质量和比例、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显著提升。实践表明,聘请支持期刊发展且具有高影响力外籍主编、充分发挥外籍主编引领作用,能够快速提升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并大大加快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科技论文摘要的编辑加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编辑对科技论文摘要的编辑加工水平,通过对我国2009年理工类科技期刊报道性摘要的统计分析,找出了摘要撰写中存在的3类主要问题:缺少研究目的或者研究目的不明确;研究方法不充实,逻辑性差;结果表述过于简单、笼统,结论表达空泛。结合编辑工作实际,举例说明摘要的编辑加工技巧。认为科技论文摘要是可以通过编辑与作者的共同努力而更加完善的。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报作为报道本校科研成果的学术期刊,具有很强的内向性,这种内向性阻碍了高校学报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作为学报的编辑主体,学报编辑应在增强能力和素质培养,使学报走出困境,适应激烈竞争市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国内科技期刊门类众多、数量庞大、竞争激烈,这对新创办科技期刊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新创办只有选择在国家部委重点支持的学科方向办刊,实现高水平编委会和高素质编辑出版队伍建设,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通过跟踪基金项目进展、向权威机构知名专家约稿、关注学科高影响作者等多种举措注重加强高水平核心作者队伍建设,提升期刊学术内容质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实现快速提升学术影响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当前科技期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阐明科技期刊树立品牌意识和进行品牌建设的意义.认为品牌建设应立足期刊社现状,剖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通过期刊准确定位、特色办刊、建立良好的编-读-作关系、不断提升期刊质量、营造刊物品牌文化、注重宣传等全方位思索来全面推进,以逐步形成完整的品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科技学术期刊社文化体系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制度建设、人文关怀和打造精品期刊等全方位思索对期刊社整体文化建设进行构思。建议围绕“五个文化”即服务文化、人文文化、品牌文化、创新文化、荣誉文化的具体建设切实增强文化体系构建的实用性,从而全面提升编辑人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提升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报编辑队伍的综合素质对高校学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高校学报的定位与发展方向、学报编辑队伍应具备的能力和提高学报编辑综合素质的途径等方面,论述了学报编辑队伍素质建设是高校学报发展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一、敦煌古乐再现人寰《敦煌古乐》是在甘肃敦煌艺术剧院院长席臻贯先生试译的敦煌古谱的基础上创编的一台大型乐舞节目。它集中国传统的诗、乐、舞为一体,试图以崭新的乐舞形式在舞台上将大唐盛世的表演艺术作生动形象的再现。这项尝试的成败得失姑且不论,应该加以肯定的是:它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它首次把敦煌学的研究成果以特定的艺术形象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令观众在领略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风范和具有敦煌特色的不同生活场景的同时,又对那个历史时代的人物和情感有真切的感受。其主要节目形式有:女子伎乐演奏、宫辞演唱、禅道独唱、弹…  相似文献   
9.
陈峰  王亚秋  徐若冰 《编辑学报》2011,23(2):146-147
围绕"六个强调"进行期刊社学习型组织的改革与实践,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组织反思、成员共享系统,使学习型组织建有所用,并将其贯穿于日常工作中,从而全面提高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促进期刊社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病理学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被称之为医学之本.随着医学的发展,仅仅从疾病的形态学表现、亚细胞水平的功能变化来理解、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远远不能满足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需要.本文结合我们在硕士研究生中开设了分子病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