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自明朝洪武五年(1372)中琉两国建立友好关系以来,明清两朝,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频繁.本文拟通过清乾隆二十一年中国册封使抵达琉球册封新国王尚穆时,随封兵役闹事索银及清廷对当事人的严厉处罚,管窥清政府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印经济改革比较及两国经济发展模式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印度两国经济改革的背景、内容与结果也有许多惊人共同特征,但两国因经济改革的力度、路径与效果等方面的差异性,导致两国经济类型转轨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比较两国的经济改革,找出异同,分析两国不同经济发展模式成因,揭示两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两国互相学习,加强合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儒家学说对日本文化影响极大,中日文化一脉相承.但是,由于各自政治、思想、经济等环境的不同,两国的文化发展又各有自己的特点.本文作者对两国"恩"文化的政治背景、伦理道德,以及"恩"之性质等进行了粗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印度两国的经济发展对世界政治与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对它们在经济改革、经济模式、发展绩效等方面的比较,特别是对印度经济发展的深入研究,能够为中国的科学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的“龙宫传奇“--《柳毅传》和《浦岛太郎》表现了中日两国“以人为本“和“自然至上“的不同自然观,其形成明显地受到了各自自然环境、经济、政治、宗教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印度同为世界茶叶生产大国,同属发展中国家,综观两国茶叶,茶产业已经成为两国一项富民产业。随着茶叶市场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两国在茶叶种植管理、茶叶生产加工,茶叶推广销售等方面都面临十分相似的问题。现在,借中印两国云南省和西孟加拉经济合作的机遇,可进一步推动两省邦在茶叶方面的合作,全方位推动两省邦经济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吴志新  伊留芳 《文教资料》2006,(27):187-188
近年来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已发展成为极为密切的关系。中日双方在产业结构、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存在着互补性,使中日两国互惠互利,相互依存。本论文通过分析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的基础,认识发展两国的经贸关系的意义,深入地分析了21世纪中日两国之间经贸关系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焦燕星 《考试周刊》2010,(14):23-24
本文分析了中日两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从“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与比较”等方面对中日两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进行比较,认为尽管两国文化背景、经济水平、社会制度不同,但借鉴日本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有益于中国中等职教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印经济因发展迅速,令世界瞩目,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大大快于印度,这是由于中印经济改革的不同轨迹、两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差异、资本形成与经济结构等原因所致,两国经济发展潜力也有差异,两国未来经济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两国经济改革是否深入。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后半期中韩两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两国的行政机构身处这种变化大潮之中,或者主动地、或者被动地,先后对自身进行了改革。其中行政与政治、政府与企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的调整是两国行政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印度对中国的战略认知不断深入.这种战略认知的不断深入不仅是印度顺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选择,更是两国互动加强以及认识加深的必然结果.印度对华战略的不信任致使中印关系面临诸多困境,印度对华战略认知也不可能发生根本变化.双方应坚持合作为主,捐弃前嫌,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不约而同地将创办远程开放教育机构作为缓解高等教育压力,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手段。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和印度在世界经济和政治舞台的崛起,中国和印度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也备受瞩目。本文通过比较中印两国远程开放教育的体系结构,力求探索中国远程开放大学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服务外包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世界上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和印度作为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不约而同地将服务外包产业作为重要发展方向,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并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对比印度与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与现状以及未来展望,总结各自所长及中国的不足,以期探讨职业教育中取长补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unding, management and quality assurance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t is proposed to raise the debate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up to the global economic level and to examine some of the issues facing developing and poorer countries in managing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their countries. Since the fall of the Berlin Wall, the world is now divided in two realigned blocks: one of developed (rich or advanced) countries that have a social security safety net for their population and another of developing (or poor) countries that have no such luxuries for their population. For the general public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ny engineering degree is a passport to lifelong well-being of an individual and his/her extended family.Therefore, the demand for such qualifications is very high and it is almost a rat race amongst school graduates to get into engineering/technical colleges. In view of this booming demand, there are hundreds of privately funded engineering/technical colleges in countries like the Philippines, India, Thailand, etc. besides state-funded ones. It is extremely difficult to ensure good quality in this mushrooming scenario. There are also many very small poorresource developing countries where there is only one engineering school and/or two to three technical colleges. Products of these schools/colleges work only in their own country and educational globalization has little or no meaning for them. Besides highlighting the aforementioned general issues, the paper also presents a few case studies on problems of accreditation and quality assessment in larger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India and the Philippines and also in very small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Papua New Guinea, Fiji and Arab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5.
卫灵 《教学与研究》2005,9(9):61-66
中印建交55年来,双边关系呈现“政冷经冷、政热经热”的特点。两国作为经济增长迅速的发展中国家,在经贸领域的合作空间还很大。如果双方发挥自身的经济技术优势,加强合作,在国际市场上将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文章分别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国政治外交战略层面,分析和认识中印经贸关系的重要性所在,提出,发展中印贸易关系既是我国拓展南亚市场、推进市场多元化、更好地实施经济发展战略的关键性步骤,也是我国在南亚地区增强影响力,实现稳定周边战略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印度的学前教育与中国的学前教育在发展之初都受到宗教团体的影响,受过相同的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也都曾探讨过本民族的学前教育应如何发展,在农村学前教育问题上甚至有过类似的做法,今天的中国与印度也还面临着相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印度是中国的邻国,是最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中·美国的影响因素很大。他对中印关系具有促进和制约的作用。冷战期间,中国、印度和美国三方中的两方经常联合起来反对第三方。冷战后,随着国际格局改变,中国和印度都积极发展与美国关系,同时两国关系也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中印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道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印度两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引人瞩目。两国选择的发展道路不尽相同,中国走的是制造业驱动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印度则选择了以软件业为龙头、服务业驱动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但两国的发展又有相同之处,两国发展最快的产业均为经济全球化生产体系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两国都利用了本国的比较优势;两国的重点产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都较强。两国要想实现现代化都需将工业化和信息化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卫灵 《教学与研究》2007,25(5):67-72
近年来美印关系不断升温.在美国看来,与印度合作对于维护美国在亚洲地区的所谓政治、经济与安全利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印度则希望借重印美关系,加速其经济、军事力量的全面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以便实现迈向亚洲大国、乃至世界大国的目标,同时也增添与中国打交道时的筹码.然而,尽管美印合作不断加强,但是美国主导世界的全球战略和印度追求世界性大国的目标却使双方存在根本利益的冲突.印美关系说到底是一种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和利用的关系,由此导致双方合作效应的有限性.分析美印关系以及中国崛起对两国的影响可以看出,无论是印度还是美国,目前都不会为了美印关系而影响和削弱与中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