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现代语文产生已百年有余,我们收获了什么?又丢失了什么?民国时期的语文教育培养出了一大批文学巨匠,而当代的语文教学为何屡遭诟病?我们究竞需要怎样的语文?我以为,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当务之急是重构“自觉”的语文。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教学固然没有定法.但语文教育教学必须得法。语文教育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语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有效教育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语文教育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语文教育教学有效吗?”“我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合适吗?”“有没有更有效的更适合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素质教育”铺天盖地将我们紧紧拥抱,在“应试教育”迟迟不肯松开荆条的今日,语文,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让语文教学追求学生“各正性命”“各尽潜能”,真正做到在潜移默化的语文教学中达到扎扎实实的“低碳”成效?我认为,能艺术地将一个“爱”字贯穿其中,才是关键。实践证明,用爱浇灌语文教学这片田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自然不在话下。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早已定性,但在教学实践中处理人文性目标和工具性目标,为何还是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并一度出现语文两极目标的“钟摆现象”呢?细细分析,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对语文教学的背景认识不足、研究不透有着很大的关系。语文教学的主要背景是什么呢?是什么背景因素牵制着语文教学,该采取什么策略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什么?语文教什么?怎样教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严华银试图用30年的语文实践与研究寻找答案并尽可能地让其接近客观与真实。  相似文献   

6.
一、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淡漠 韩军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失落了什么?》一文提出了“新语文教育”的“六个回归”:一、回归语文教育“人文”之真;二、回归语文教育的“生活”之本;三、回归语文教育的“积累”之本;四、回归语文教育的“诵读”之本……我们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究竟淡化到什么程度呢?在我们教育界课改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看了语文教学论坛和《人民教育》的一篇关于“语文教学到底是加法,还是减法”的争论,心生许多的感慨,身为一线教师,我深刻体会到无论语文教学运用的是加法,还是减法,我们最需要的还是有效的课堂。细细想来,其实语文教学一定程度上的“加法”与“减法”都是允许的,关键是怎样“加”与怎样“减”,以及“加什么”、“减什么”?这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并不是盲目的“加”与“减”。只有理清自己的理念,才不会出现顾此失彼、晕头转向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什么?语文教什么?怎样教学语文?”这是从教三十多年来,严华银一直在思考和践行的问题。可以说,这也是所有有追求的语文人必须面对和必须回答的本源性问题。“语文是什么”,是对语文的本质的思考;“语文教什么”,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把握和探索;而“怎样教学语文”,则要分为三个层次来理解,一是怎样学语文,二是怎样教学生学语文,三是怎样教语文。与众多语文教育大家一样,严华银从语文的本源性问题出发,在思考和探索中,发现语文教学的奥妙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语文姓什么?语文教学的理念是什么?国外语文教学的现状如何?诸如此类的研究和探讨,无论怎么热闹和激烈,对于普通的、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来说,“教自己的书,让别人去说吧!”或许仍是他们最无奈也是最“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也许,至今仍有不少教师还在如下问题上争论不休:“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味”?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几十年前,叶老就对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痛心疾呼。十八年来,我从事语文学科教学,个人成绩全部位展全系第一名,但每扪心自问:究竟教了些什么?学生究竟学了些什么?到底有多少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却常常痛心疾葺.寝食难安对于当前语文教学的若于问题,如刺在喉,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12.
“语文”的本质是什么?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然而当有人把“语文”与“言语行为”[1]划上等号时,我认为这才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要害,从而把语文教学从过去重知识学习的僵化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转变为对思维的拓展与磨砺,对运用的转化与提升。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什么”的问题。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师闲惑所在.这牵涉到语文教学的目标、特点、效率以及教学走向。本文重点谈一谈小学语文“不教什么”的问题,因为只有弄清楚“不教什么”,语文教学才会有效乃至高效。那么,什么内容不需要教呢?  相似文献   

14.
你知道“生活的唤醒”吗?这与语文教学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15.
2011年5月.我带语文团队的六位骨干教师奔赴潍坊.走进了潍坊四所小学的语文课堂.发现了与我校语文教学现实问题可对接的东两——由国家督学、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语文主题学习”到底是什么?它是否就是我们在一直寻找的能够改变我校语文教学现状的“媒介”?我们能否把潍坊的语文课改经验移植回来进行创新发展?怀揣这些疑问,我们以虔诚的求学者的心态踏上“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之旅。  相似文献   

16.
《我教杵祺写作文》一文见诸《生活教育》后,有位长我八岁的老同学发“伊妹儿”来问我:“你认为文章越长越好吗?”我答复道:“我还没有脑残吧?”朋友又问:“你花那么多功夫教杵祺写作文,不就是教他把几十字写成千儿八百的长文吗?”我明白了。朋友的意思是:既然文章的优劣与长短无关,你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力气膨胀杵祺的作文呢?这个问题倒是很有意思的——它涉及什么是语文,为什么开设语文以及什么是语文教学之类的根本性问题。但我这里暂且先不谈。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是新课改在湖南实施的第六个年头。 语文新课改,给中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什么? 我们无法作出居高临下的审察,也不愿停留于“宏大叙事”。 我们强调的是“我”的视角。在“我”的眼里,语文课改究竟带来了哪些“转变”?哪些“转变”是积极的?哪些“转变”还伴随着“困惑”?走进本期话题,让我们重温六年来走过的路。  相似文献   

18.
付跃红 《河北教育》2011,(12):24-25
虽然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过十个年头,但是农村小学教师由于基础比较薄弱,又身兼数职,并非专职语文教师,工作任务多、压力大,面对课改新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仍然心存迷惘,语文课究竟应该“教什么”?小学语文教学的“底线”是什么?《海市蜃楼》这一教学案例可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宝贵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陈阳升 《课外阅读》2011,(9):295-295
什么是合作学习呢?《诗经·卫风》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育名著《学记》提出:“相见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什么是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习需要组织学生围绕着某一个内容分小组进行合理的自主学习、讨论学习、交流学习、研究学习、协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方式。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呢?下面我谈一些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唐惠忠 《中国教师》2013,(23):69-71
“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味”?“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程少堂先生给出的解释是,“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