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司马相如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赋颂模式。在夸扬歌颂的同时,将讽喻意图巧妙隐藏在多种艺术手法之中,其高超的讽谏艺术值得关注研究。本文从讽谏方法入手探讨司马相如辞赋中的讽谏艺术。  相似文献   

2.
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他的《子虚赋》《上林賦》标志着汉大赋发展到鼎盛阶段,所以前人对司马相如赋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天子游猎赋上。本文关注的主要是除《子虚》《上林》之外的司马相如的抒情赋作,分析其讽谏之外的私人情感。  相似文献   

3.
司马相如是汉代最重要的辞赋家,是他将汉赋定型并推向成熟。他的辞赋最让人称道的是其磅礴的气势。这种气势,既是汉帝国初期蒸蒸日上的时代精神体现,又是相如天才的创造。本文试图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对他的辞赋所展现的气势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的最基本的文学观一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思想;一是“发愤著书”说。他持“讽谏的辞赋观”,对辞赋的讽谏作用极为推崇。他写作《史记》的基本原则是他的“考信”和“实录”精神,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批判现实的文学精神。他的这些文学见解和主张主要见于《报任安书》、《史记》中的《屈原贾生列传》、《司马相如列传》、《太史公自序》,以及散见于《史记》其他篇章的章节和片断如《伯夷列传》第一的序论部分、《儒林列传》第六十一的序论部分等。  相似文献   

5.
司马相如是汉代最重要的辞赋家,是他将汉赋定型并推向成熟。他的辞赋最让人称道的是其磅礴的气势。这种气势,既是汉帝国初期蒸蒸日上的时代精神体现,又是相如天才的创造。本文试图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对他的辞赋所展现的气势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扬雄(前53——18)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人。他历经成帝、哀帝、平帝三世,一直任给事黄门郎,没有升迁,官低位卑,生活清贫。晚年在新莽作过大中大夫。他辞赋创作的成就很高,早年深受司马相如的影响,作赋常摹拟相如,但由于他生活的时代与司马相如不同,属于西汉末期,因而具有自己的特色,讽谏意味很浓,内容也较相如之作丰富,后人常把他与司马相如并称。班固《汉书·艺文志》说他有赋12篇,现尚存《甘泉赋》、《逐贫  相似文献   

7.
由于受到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司马相如的辞赋呈现出了斑斓多姿的艺术风貌,从而获得了经久不息的艺术魅力。两汉赋作家中,以司马相如成就最高,其大赋甚至成为汉大赋创作的范式,故研究司马相如辞赋创作的特点,对研究汉赋乃至整个汉代文学,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司马相如的研究,多集中在他的辞赋上。本文则从小处入手,通过分析他的散文《谏猎书》的逻辑与进谏艺术,表现司马相如高超的辩才。他富丽的文采与严谨的逻辑思维相得益彰,他进谏君王却又能脱离“文死谏”的老套,从而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他潇洒儒雅的个性风格。  相似文献   

9.
《汉书·地理志》中所说的"相如为之师"不应仅仅是指蜀人对司马相如文章辞赋的学习,也包括了对他的学术尤其是经学内涵的传承。其主要表现在小学的精熟、以谲谏为方式的讽谏精神、讲求博物征实的博观以及通过礼乐建设推动的文化大一统思想等四个方面,并深刻地影响了后世蜀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扬雄是西汉末年著名的辞赋家,其赋作中表现出明显而强烈的讽谏意识。他在赋中开辟的多种讽谏手法,均服从于作者重视并自觉以讽谏为目的的创作思想。扬雄讽谏意识形成与其受汉代经学思想的影响,又恰值西汉王朝末世,以及他务实尚用的文学思想和沉静深思的性格特征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试论扬雄在汉大赋上对司马相如的因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汉辞赋诸作家中,司马相如与扬雄是深受前人所推崇而并称者,如唐朝韩愈便说:“汉朝人莫不能为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为之最。”(《答刘正夫书》)又说:“子云相如,同工异曲。”(《进学解》)司马相如是一代文豪,他“不师故辙,自摅妙才,广博宏丽,卓绝汉代”(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是汉大赋的奠基者。扬雄在辞赋方面则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他继承司马相如最力而有改革与创新,尤其是他对汉大赋形式主义弊病的深刻认识及精辟见解,更是直接影响了后世作家们的创作与批评家们对辞赋的评  相似文献   

12.
汉代辞赋已呈现诙谐幽默与游戏的色彩,在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赋中的娱游之思、江海之景、劝诱与讽谏之言是游戏笔墨的渲染,人物、情节与场景皆为子虚乌有式的虚构,铺陈、排偶、全景书写体现出穷极夸饰的叙事等特点,对后世文学的游戏化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西汉武帝时代是我国文学史上辞赋创作最兴盛的时代,当时作家几乎都进行辞赋创作,尤以司马相如的成就最大,水平最高,并为我国的辞赋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拟对他  相似文献   

14.
张率是南朝梁代著名辞赋家,12岁就作诗文辞赋,当时人们对他的才华十分赞美。他作的《待诏赋》上奏给梁武帝,梁武帝看了极为称赏,说:“这篇赋写得特好。司马相如的赋写得工巧,但速度太慢;枚皋的赋写得快速却不工巧。你的赋是二者兼而有之。”《梁书·张率传》有记载。司马相如是西汉辞赋鼎盛时期最大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5.
李白辞赋观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的辞赋观分为两个层次:表层呈现给我们的是他对辞赋和前代辞赋家的不满与否定,这不是他辞赋观的主导方面,具有附着性和暂时性;从深层看,他非常重视辞赋和前代辞赋家,对辞赋有着积极合时的看法与追求,这才是其辞赋观的主导方面。他一生钦重尤加的辞赋家是屈原、司马相如及扬雄,其钦重原因亦不尽同。他对辞赋的渊源、内容、风格、模仿与创新、抒情等问题,都或明(言辞)或暗(创作)地透露出了自己具有时代特色的态度及看法。  相似文献   

16.
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其赋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 ,然而他的檄移这类应用文 ,人们很少对此作深入研究。本文试以此作为研究对象 ,并着重分析司马相如的檄移文特色 ,以帮助大家加深对他的这种文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可视为汉代首位赋论家,其赋论散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屈原贾生列传》《司马相如列传》之中。司马迁赋论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其一,以“辞”泛指楚辞,以“辞赋”泛指汉初赋作,以“赋”特指楚辞或汉赋之单篇作品,体现了乱中寓整的辞赋观;其二,受“《诗》之风谏”的影响,提出了赋以讽谏的赋用论;其三,兼顾赋之思想性、艺术性,倡导文质并重的赋艺论。  相似文献   

18.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公元前117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著名的辞赋家.他原名犬子,后因敬慕蔺相如的为人,遂更名相如.汉景帝时,在朝廷中做武骑长侍,因病免职.此后就去了梁国,和枚乘等一些梁孝王的游士交游数年.梁孝王死后,司马相如又回到了蜀地.在家乡期间,他以间琴赢得了当地富人卓王孙刚刚守寡的女儿卓文君的欢心,两人结为夫妻,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司马相如工于辞赋,所作的<子虚赋>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因得召见,随即又作<上林赋>,汉武帝任命他做了郎.司马相如曾奉命出使西南,颇有功,并被汉武帝拜为中郎将.后又为孝文园令.公元前117年,司马相如病逝于茂陵.  相似文献   

19.
从明初至明代中叶,以吴讷、徐师曾、李东阳和明代七子派为代表的复古派掀起了一场祖骚宗汉的辞赋复古思潮。复古派以古赋为艺术标准,确立屈骚、相如赋艺术典范的地位,强调学习古赋创作的文学修养和构思方式。复古派创作秉承屈骚汉赋的怨刺讽谏精神,追求雄奇壮伟的辞赋美学境界,力图恢复古赋雄健的文学风尚。明代祖骚宗汉的辞赋复古思潮一定程度上矫正了时代萎靡的文风,在辞赋发展史上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重评司马相如之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相如是汉代著名辞赋家,然而在赢得"辞宗""赋圣"美称的同时,其道德品行似乎不被人看好,不少人指责他为"无行文人".文章力图从历史事实出发,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重新评价司马相如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