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文心雕龙》中对辞赋的源流、文体特征、写作原则等的阐说,是刘勰赋体观的主要内容。从明初至明代中叶,以吴讷、徐师曾、李东阳和明代七子派为代表的复古派掀起了一场祖骚宗汉的辞赋复古思潮。他们强调学习古赋。从辞赋的复古到诗歌的复古,形成了明代复古派的主要理论。  相似文献   

2.
《古赋辩体》之后的元朝赋论大都深受祝尧“祖骚宗汉”复古思想的影响。不过他们对祝尧所论也多有补益。有的对其未曾涉及的领域有所论述。有的对其偏颇与矛盾之处有所更正。有的还扩大了学习古赋的范围。虽然这些赋论由于缺乏系统性。历来关注较少,但对于元后期辞赋的复古思潮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具有独特的价值,可视为对祝尧赋论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姚奎 《中国考试》2023,(9):70-78
金代试赋困境在于格律严苛,至于模题画影而不成语言、文人竞相蹈袭,与科举选才宗旨相左。金末赵秉文、杨云翼等试图改革衡文标准以正风气,然收效甚微。元初虽无科举,然戊戌选试仍有词赋科,选录官学教授、师范皆须考查辞赋创作,官学儒生月课、课试皆须习赋以备岁贡儒吏。延祐复科,科举试赋变律为古,废除声律之弊而惟古是尚。袁桷以辞赋高古为宗,祝尧以祖骚宗汉为旨,屈骚、汉赋乃赋之典范。试赋衡文标准由声律转向复古,复追汉魏文章,终成元代辞赋体制之嬗变。  相似文献   

4.
明代中期的骚体文学在恢复屈骚传统、抒写真情实感的复古主张中不断地探索、革新,不断地贴近自然情感,由摹仿楚骚样板逐渐习得楚骚情韵,创作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骚体作品。这些作品显现出了鲜明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5.
祝尧的古赋流变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尧把辞赋的演进分为五段:楚辞体、两汉体、三国六朝体、唐体和宋体,认为自西汉开始,辞赋一代工于一代,至唐、宋进士赋体,丽辞藻句已达极至,宋人纠枉过正,衍出说理一体.他论辞赋有四体:古赋、俳赋、律赋和文赋.古赋祖骚宗汉、以情为本,俳赋务于对偶、协韵,律赋严于声律,文赋的特征在于议论.祝尧讨论了后骚、辞、文、歌、操与古赋之间的关系,继晁补之、朱熹之后,兴文体横向比较之风.  相似文献   

6.
苏轼、苏辙和苏门四学士的骚体辞赋创作对传统的骚体作品多有继承,如内容上继承骚体的骚怨精神,抒发贤人失志之悲,创作方法上有着普遍的祖骚宗汉的倾向,同时也有创新,如思想上兼容儒释道,体制趋于短小,进一步消解辞赋与诗歌、散文之间的区别,风格各异,呈现北宋骚体辞赋的真正面貌,对后世的骚体辞赋创作、屈原形象的确立、骚体文特征的研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赋体文学发轫于战国,历经两汉、魏晋六朝、隋唐五代,发展到宋元之际,在体式上已无创新的可能.宋赋把产生于唐代的文赋发扬光大,元赋则回归本源,祖骚宗汉,以古赋为主.作为赋体文学最重要的题材之一,流传至今的宋元时期狩猎赋的篇数较之前几代大为减少,其中对赋体文学特色的继承则一如既往,用典就是历代赋作的共有特点之一.本文介绍了宋...  相似文献   

8.
明代文学复古思潮因何兴起,论者多认为缘起于反台阁体文风。诚然,反对台阁体,确实把明代文学复古思潮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一种文学思潮能够出现,且又能延续数年之久,其原因必然是多方面的。当我们把明代文学复古思潮与理学在明代的演变放在一起来考察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明代文学复古思潮正是随着理学的演变而不断发生变化的。本文旨在通过展示明代文学复古思潮的发展历程,从中看一看理学在明代的演变对这一复古思潮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学史上"诗骚"传统与"辞赋"范畴,作为共识而被人们接受,其中内涵对经典的树立以及由此形成的迷障,却鲜有提及,与此相关而呈示于赋域的"诗赋"与"骚赋"两大传统,也因为属于常见的批评范畴,没有得到系统地梳理与清晰地展现.而在赋学批评史上,源自汉赋用<诗>形成的"诗赋"传统以及其依经立义的批评观,与围绕科举用"赋"而产生的"骚赋"传统以及其"祖骚宗汉"学说,特别是后者所体现的传法定祖的思想,形成了由"诗赋"到"骚赋"的理论变迁,这既有研讨赋论史传统的价值,也有重新审视文学史变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首先,宋玉辞赋创作深受楚文化的熏染:神话传说使宋玉辞赋具有无穷的想象力、浪漫气息和神异特色,楚文化中的感伤特色使宋玉辞赋具有凄婉的艺术气质,轻灵脱俗的审美情趣使宋玉作品在艳丽中透着灵气。其次,在继承屈原楚辞体创作成就的基础上,广泛借鉴了春秋战国谐隐艺术、荀子谜语般的小赋特点,汲取诸子文学和史传文学的铺叙手法,从而实现了骚辞向赋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作为明代"前七子"文学复古运动阵营的重要组成成员,郑善夫是福建文学发展史上较早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著名诗人。其诗"黄河冰凌,得杜之骨",既能以杜诗作为古典诗歌最高审美典范,又能"知其所长、又知其弊",是明代中叶学杜的集大成者。通过其"善陈时事"的现实主义笔调下的时事诗,不仅可以认识诗人在明弘治、正德年间的突出贡献,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明中后期文学思潮与文学风格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2.
清代是古代赋学的集大成期,无论是辞赋创作还是赋论都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赋学的繁荣除了统治者的辞赋创作与提倡外,科举试赋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特别是乾嘉时期,针对律赋创作的疲苶倾向,赋论家提出"以古文为时文"的创作要求,既是辞赋文体自身的救赎,也是应合科举试赋的统治阶级意向的表现,对后期辞赋创作及古代赋学理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赋论强调"丽则"的观念也可以说是统治政策在文体风格方面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3.
刘培是目前辞赋研究界和宋代文学研究界比较活跃的青年学者,他的宋代辞赋研究颇具特色,引人注目。其《北宋辞赋研究》是一部立足于对北宋辞赋文献的全面整理和对北宋文化的深入研究基础之上的一部力作。该书以辞赋为着眼点,对辞赋文献以及与辞赋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对与北宋文学相关的学术文化思潮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力求在宋代文化发展的具体背景下,在辞赋发展的广阔背景下勾勒宋代辞赋演变的脉络。该书以学术文化的视野来关注文体发展,以文体发展的着眼点来反观学术文化的具体演进轨迹,对文体史的书写方法做了打通文史哲学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汉语谚语中蕴含的纯朴精到的教育理念,对当代青少年的培养工作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在青少年培养中要始终贯穿爱的原则,但必须把握好爱的限度;注重榜样与环境、信念与方法、理解与疏导以保证秩序的形成与稳定;教育培养的最终目的与归宿在于不断实现人自身品质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5.
: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汉赋的发展 ,大致经历了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作品 ,或出于河南籍作家 (如贾谊、张衡 )之手 ,或由寓居河南的文人 (如枚乘、司马相如 )所作。将这些作品连贯起来 ,汉赋的发展线索清晰如绘。因此说 ,汉赋中有着鲜明的河南轨迹  相似文献   

16.
明清易代之际,产生了众多遗民,他们的文学思想各异,因而其诗歌创作在艺术取向上具有很大差异。但相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相似的人格心态,使他们在创作特征上具有一些共性,主要表现在执着专注的精神指向和慷慨悲凉的情感格调。  相似文献   

17.
晋代的汉赋研究较之前代,不仅在规模上有所扩大,在广度和深度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具有很强的理论思辩色彩。晋人对于汉赋的渊源、体性质、发展分类、价值地位、汉赋中的特殊体制(七体、答难体)、表现题材(志类、情类、士不遇类)、风格面貌等方面都有新的认识,挚虞、张载等还对某些汉赋作品的艺术构思、遣词用句进行了较为细密的分析。这标志着我国古代的汉赋研究已向纵深处拓展,并且为《心雕龙》、《选》的出现作了充分的学术准备。  相似文献   

18.
商贾的忏悔与元明文人的自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文学中出现了若干忏悔赎罪的商贾形象,这对于当时文人自悔自赎的心态颇有影响。明代中期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廷相、徐祯卿等复古派,是从商贾在伦理道德层面的忏悔转到文学艺术的层面的自悔;王世贞、谢榛、吴国伦等复古派后劲的自赎,有利于他们在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上由格调转向性灵;袁中道、谭元春等晚明革新派的自悔,也有利于深化晚明文艺启蒙思想。显然,明代中后期文人群体的自省自悔,从特定的层面展示了“真文人”的心态,是明代中后期尤其是晚明文艺启蒙思想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9.
《诗薮》是明代中后期一部体系完备、内容丰赡、论述严密的诗话著作,它对明代的文学复古运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格调"之外力倡"神韵",于"体格声调"中融入"兴象风神",试图以"神韵"来消解"格调"造成的限制,成为向"神韵论"过渡的桥梁。同时,它在体例、结构方法诸方面构建了诗学批评著作的新标准,颇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作者的诗学理论。但是由于受传统反复古思想的影响,人们对之贬抑多于褒奖,研究不够深入和客观。  相似文献   

20.
由汉赋而明文学思潮,又转而观汉赋,可对汉世文人在规范与异化中的沉浮与挣扎,及由汉而明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文化人格与精神追求的心灵历程有更深刻的体味与感悟。书名"书写策略",切中了汉赋自觉为文的本质,可见汉人的创作心态。而"集体汉赋"之说也堪为赋学研究史上的创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