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睿 《神州学人》2001,(3):31-3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2000年《世界经济展望》秋季报告。报告的“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预测”一栏显示,中国2001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7,5%,高居榜首。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0年中国大陆的经济增长率将为7.5%。同时,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则会达到8.0%和6.5%。这5个增长速度指标,在全球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中,均名列前茅。国外投资银行表示:中国将支撑整个亚洲经济,美林公司预测,  相似文献   

2.
在经历了以投资为主要动力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30年后,中国经济已进入“换挡期”,即所谓经济的“新常态”时期,需求结构中消费率明显上升,消费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未来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大学生培养,一定是在“新常态”的背景下,预测社会对该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会日益增加,但就业的层次应主要在社会基层服务方面.着眼于未来如何设置该专业学科体系并加强专业建设,明确未来的专业定位,是值得再三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日本经济自主性复苏中的 "中国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3年财政年度 ,日本的GDP比上个财年增长 3.2 % ,大大超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 0 0 3年 9月及 2 0 0 4年初日本政府所作出的增长 2 %的预测。 2 0 0 4年第一季度的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 1 4% ,换算成年增长率为 5 .6% ,大大高出日本所有民间经济研究机构的预测。一系列强劲的经济数据显示 ,日本经济自上世纪 80年代末地产和股市泡沫破灭后首次进入经济持续增长阶段。日本经济复苏 ,主要基于内外两方面原因 ,而来自国际市场的巨大需求特别是“中国特需” ,显得格外重要 ,已成为日本经济自主性复苏的重要外部因素。在大量不争的事实面前 ,日本经济界人士已基本形成共识 :即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和平崛起 ,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如能持续发展 ,努力实现日中经济共存共荣 ,将会给日本带来新的机遇 ,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复苏  相似文献   

4.
滨海新区金融业创新,前瞻性地顺应了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业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新形势.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可定量分析和预测未来金融增加值及其占GDP的比重,从预测结果看,“十二五”期间天津金融业增加值将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金融业增加值占天津GDP的比重将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5.
受去年强力刺激经济措施的滞后影响,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GDP增长仍然会达到10%左右,但这个10%将是中国经济的"最后盛宴",也是在未来若干年内能够见到的最后的两位数增长。从第三季度开始,中国经济的拐点就会全面出现,中国经济告别两位数增长的时代也将同时来临。无论是从国内因素还是国际因素来说,中国经济都已经开始进入下行周期,长达30多年的高增长时代将正式结束,中国经济将从此进入中速甚至低速增长时代。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报告指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要“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这实质上是提出了一条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众所周知,“亚洲四小龙”在其经济高速增长中走的是外向型经济为主的道路。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由澳大利亚经济学家组成的亚太经济研究小组日前发表年度报告,认为今年中国仍将是亚太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其香港地区的经济增长也可望加强。 这份报告对15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报告说,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可望由去年的9.7%增长到10%,通胀率将减到6.5%。报告说,中国是近些年来吸引外资最多的东亚国家。1996年,国际资本在东亚地区共注入689亿美元的投资,其中404亿进入中国。报告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的经济体应更多地参与国际经济事务,而不应对它进行“遏制”。  相似文献   

8.
一现在世界人口总数已达53亿,并且正以每秒3人,每天25万人的速度增加。有关预测认为,到2000年,世界人口总数将达62亿,到2025年将突破100亿。世界人口迅速发展已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忧虑,许多国家正在采取措施解决人口迅速增长问题。当然由于国家的性质、社会制度、具体情况不同,各国解决人口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也有所不同。我国人口增长的形势也是非常严峻的。我国党和政府在全国采取了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并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找到了一条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道路,那就是对人口进行超经济控制。有人也称其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或“中国式  相似文献   

9.
十几年来中国经济改革的顺利推进及其持续高增长的经济绩效令世界瞩目,尤其是近期经济实现“软着陆”的成功,突出显示了中国经济改革“模式”的重要性和独特性。这不仅引起了国际经济学界和国内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且已转移为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国内“过度经济学”的学者们称之为渐进式改革方式的成功范例;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改革是“温和式的激进改革”,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是由于从外围改起的结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等教育扩招与经济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扩招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双重影响:既有对短期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也有人力资本积累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描述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在这次急剧扩招中的主要变化,并用凯恩斯经济原理和人力资本理论分析高等教育扩招与经济发展的近期或远期目标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扩招能在短期内振兴经济”的结论是不成熟的,因为中国正在实现其聚集人力资本的长远目标.然而,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率越来越高,这在不断危害其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11.
黄维海  张晓可 《教育与经济》2021,37(1):29-38,49
借助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数据,分析70年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能及其转换过程。通过数理推导,首先扩展出含有人力资本分布的经济增长模型,然后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增长动能进行分解,发现实物资本对经济增长始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则在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显著促进经济增长,逐渐成为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能。人力资本分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人力资本积累产生显著作用为前提,分布的平衡化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溢出效应,进而间接促进经济增长,但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结构不是按照受教育程度“阶梯型”分布,而是“剪刀型”分布。因此,应当将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着力点,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投入,改善人力资本结构,使人力资本积累及其结构更好地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更有效地赋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美国经济患了伤风感冒,用了不少药方,还是不见好,特别是9.11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后,更是雪上加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预测全球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为2.7%,这本来就低于去年的5%,现在,这个数字恐怕也难以保证了。在这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一路高歌,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去年相比增长了7.9%。国家外汇储备9 月15 日达到1935亿美元。特别是中国入世后,世界掀起了一股不小的中国热。 外来投资者对中国投资前景充满信心。 由财经杂志《亚洲金融》进行的“亚洲2010 ”研究,共调查了36…  相似文献   

13.
目前 ,中国加入WTO已是指日可待。加入WTO后 ,中国的经济发展会受到世界经济的哪些影响 ?中国的经济发展能否跟上全球经济发展的步伐 ?世界经济发展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有多大冲击 ?这是每个中国人都需要考虑的问题。由此可见 ,研究WTO问题必须要研究世界经济发展问题 ,而研究世界经济发展问题 ,则必然要研究“新经济”问题。“新经济”的最主要特点是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创新、应用、扩散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实现了高增长、高收入、低通胀、低失业率。由于蓬勃发展的信息产业和欣欣向荣的经济面貌都是前…  相似文献   

14.
振兴东北:东北地区曾经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方针,将其纳入了国家经济工作日程。东北将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京三角”之后中国内地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并将创造一个“新东北时代”。  相似文献   

15.
20 0 1年 7月 4日 ,龙永图在日内瓦表示 ,中国“入世”已成大局 ,“入世”的实质性谈判已经完成 ,这将对中国经济及整个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样 ,它对中国的社会治安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 ,全面了解“入世”对社会治安的影响以及研究“入世”后公安机关和保卫部门维护社会稳定的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对此淡几点肤浅看法。  一、“入世”后 ,我国社会治安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一 )“入世”后 ,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工作将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有关数据表明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每年可拉动经济增长近 3个百分点 ,并创造了大量…  相似文献   

16.
国际舆论十分关注我“两会”,普遍认为,中国在“十五”期间将更开放、更积极进取,“中国将迎来经济改革的第二个高潮”。日本《朝日新闻》发表社论说,朱基总理的报告描绘了中国经济在21世纪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年均经济增长7%左右的目标。这表明中国今后将保持经济稳步增长,谋求实现社会稳定。《每日新闻》载文说,这次人代会非常关键,它将通过作为新世纪初国家指针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朱基总理的报告把重点放在继续发展经济和维持内政的稳定方面,其面向国内的姿态非常明显”。时事社在述评中指出,“十五”计…  相似文献   

17.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固定资产投资是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一五”期间,它也将继续影响云南省的经济发展,从“云南GDP、人口总量、中长期贷款利率等因素”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相关性来分析,建立模型并用于预测。  相似文献   

18.
刘君 《西北职教》2005,(1):8-10
一方面是经济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就业问题却现在仍然是困扰高校毕业生的一个难题。那么。原因何在呢?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8%以上的年均增长率,近两年的增长速度更是在9%以上。据联合国贸发组织预测,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仍会保持8.8%的高速度。可以说,现阶段的经济增长形势为近十年来最好的一段。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时期中国人口持续保持低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预测表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及比例将不断下降,人口老龄化将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快速提高,总人口将在2026年左右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十三五”时期中国人口发展将面临人口结构失衡、劳动力供给下降、养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城镇化转型等多方面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必须尽快全面放开二孩生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开发人力资源,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等。  相似文献   

20.
美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它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自从1991年3月起,美国出现了高增长、高就业与低通胀并存的长达10年的新经济。其增长之强劲与持久让世人震惊。但自从2001年第二季度开始,随着纳斯达克市场的“一落千丈”,美国持续120个月的经济增长出现了衰退的趋势,并且到目前为止没有强劲反弹的迹象。这种“暴跌”也让世人震惊。为什么美国经济发展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呢?本文试图从制度的角度来探析其兴起与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