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大宏  陈春峰 《记者摇篮》2000,(9):12-12,23
在基层从事新闻报道的记者,日常工作中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个难题:发生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事关人民群众利益,老百姓最关心也最想知道的事,而有关部门却卡着不让报。有些事涉及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影响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报道出去容易引起负面效应,不让报道是应该的。而另外一些事,则大多是人为的因素,或是出了问题,捂着盖着,生怕上边知道,影响个人升迁;或是不相信群众,总担心报道出去,会出乱子;或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人民生计、生活的新闻,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人们"关心的事、身边的事、麻烦的事"为主要报道题材。新闻从业人员要有意识、有情怀去关注民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就会做出受众喜爱的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3.
有些官员把表扬政绩、宣传美好、歌颂光明的报道称为"正面新闻",让人感到很悲哀,其实新闻只有客观报道事实真相之说,本无正负之分的.  相似文献   

4.
对于新闻编辑来说,对新闻稿件的处理,从时效与时宜的角度"适时"把握其"度",要远远比"抢"新闻更为重要。怎样尽可能快地把合适的信息传递给广大受众,是编辑工作应不断考虑的问题。有些报道内容尽管不见得有多么重要,却有可能因为是最新报道,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这就需要优先编排;有的虽是最新报道,但由于和其他报道相比显得不  相似文献   

5.
有些官员把表扬政绩、宣传美好、歌颂光明的报道称为"正面新闻",让人感到很悲哀,其实新闻只有客观报道事实真相之说,本无正负之分的.  相似文献   

6.
据《陕西日报》8月29日报道,陕西省4位市委书记不约而同要求,五种 新闻不报道。这就是:“我们正干的事不报道,正想的事不报道,会上研讨的。面上汇报的,干扰中心的新闻不报道。”为什么不报道呢?榆林市委书记马铁山说:“地方领导的天职是为人民干事,所以我们做事,不是新闻。如果我们不干事,那才是新闻。”这几句话,道出了什么是新闻,什么不是新闻,值得搞新闻宣传的同志们深思。他还进一步解释说:“正想的事没有事实,干的事没有结果,事干成了是好是坏让人民评说。人民说好就报道,人民说坏就批评,就追查,这样的新闻受…  相似文献   

7.
今年"两会",参加报道的中外记者达到3000多人,其中港澳台和海外记者有730多名,比去年增加60余人;据新华社报道,代表委员人数与记者人数之比是二比一.面对如此集中的新闻资源、新闻富矿,怎么找新闻线索,怎么与采访对象沟通,怎么给受众留下印象深刻的报道,这是记者们殚精竭虑所要做的事,也是新闻专业期刊关注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工作 我是湖南双峰人,湘潭大学毕业后考入中国传媒大学读硕士,这次很荣幸地入选了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当我被通知是分到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通信口时,多少有些吃惊和担心,一个文科生去做技术活多少有些没底。后来知道我们是被安排到文字和摄影工作间配合移动和网通的技术人员,给世界各地的记者提供网络服务,这种担心就少了很多。经过五六次培训后我们就更有信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了。  相似文献   

9.
<正>一、计划之外抓新闻进入三月,又到了全国两会召开的日子,作为一名多次参加两会报道的地市报记者,又一次踏上开往北京的火车。虽然做了充分的准备,但还是有些担心怕错失有价值的新闻。记者需要有敏锐的新闻触觉,因为你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能与一条有价值的信息相遇。记得四年前第一次随人大代表去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报道,出发之前也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拿了一份相对详细的发稿计划,但到了北京后才发现有价值的新闻采写永远是"计划服从变化"。《射阳成功探路人大代表比例改革》这篇稿件的采写就是计划外的一个偶然。  相似文献   

10.
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邮编辑的《社会新闻集锦》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这是本饶有兴趣的好书。社会新闻是报道当前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风气的新闻。因为它报道的事,在生活上、心理上同人民更接近,所以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更容易使人们受到启迪和教育。人们喜欢看、喜欢听反映大变革时代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道  相似文献   

11.
新闻选择价值取向的比较 作为一种度量,新闻价值被用来评判新闻原事和新闻文本的意义。啦都市报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方面.一条报道资源往往会引起都市报的群体关注,另一方面,在对重大新闻进行全程报道的媒体中,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级报刊媒体的报道通常是最具权威的.各地方报纸多是采用新华社通稿和整合相关媒体资源。在这种同源同质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对事实和材料的选择,以独特的新闻价值吸引读者,从而赢得市场是都市报获得竞争优势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2.
《声屏世界》2012,(8):137
随着客户端新闻、资讯质量的提升和客户端影响力的提高,手机门户也会逐渐赢得用户的认可。合作企业的报道借助客户端巧妙植入,对于提升企业品牌必将发挥应有的作用。近日,搜狐新闻客户端提出"指尖上的奥运"移动互联网整合报道模式,引起行业关注。本次搜狐新闻在奥运方面做足文章,利用手机随时随地的特性,量身定制奥运专版,在订阅服务中升级《搜狐早晚报》、《奥运专刊》、《全景奥运》三大刊物供用户自主  相似文献   

13.
反映社会普遍关注 的主题,并引起一定的社 会反响是许多新闻工作 者孜孜以求的。观察近几 年我国和省内一些新闻 精品发现,一个“借”字经 常能出奇制胜。 一、重大主题“借”事 件 新闻是“事”学,善于 把反映重大主题的非事 件性新闻“化”成事件性 新闻往往能产生新闻精 品。依艾丰的话,“吃老百 姓的饭,想总理的事”、 “生活中找点子,理论上 找答案”。 为什么这么说呢? 新闻重在发现,但是 必须看到:新闻发现不同 于科学发现,它对客观事 物的规律性的揭示应当而且必须是通过对新鲜事物的客观报道来体现的。新闻界最忌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因报道内容失实导致新闻单位败诉的情况,引起了新闻单位和记者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已初见成效。但是,败诉的“新闻官司”占相当比例的是在报道内容真实的前提下败诉的。有些人会提出疑问:报道内容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也会“侵权”?回答是肯定的。主要原因是侵犯公民、法人的隐私权,而这种侵权尚未引起新闻单位和记者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年前去台湾做新闻交流,采访了"监察院"院长王建煊.他说台湾媒体过度意识形态化,同样一件事,有些媒体说是黑的,有些则说是白的.他海外有些朋友相隔几年后回到台湾,感觉"日子不能过啊".  相似文献   

16.
深度报道是全面、系统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的产生、过程、结果、解释其意义 ,展望其发展趋势的一种深层的报道方式。新闻链接是近年来新闻编辑学上的一个新概念 ,它是“大新闻”、“大时事”、“把新闻做透”、“把新闻资源吃干炸尽”等新闻理念的产物 ,同时 ,也是深度报道理念在编辑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进入21世纪 ,全面深入的改革开放使受众对新闻报道的要求提高了 ,他们不但要求知道发生了什么新闻 ,有什么信息 ,而且要求传播媒介在报道一些重要新闻事件或问题时 ,回答“这意味着什么”和“为什么会这样” ,从而使受众活跃思想、开阔视野…  相似文献   

17.
出于普法宣传的需要和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也由于案例本身的新闻价值显著,近几年来,法制新闻成为越来越受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题材。然而对于法制新闻,司法界和新闻界从一开始就有不同的声音。有些法官对新闻媒体介入审判活动心存忧虑,担心会影响司法公正;有些记者则因正常的采访报道受阻而抱怨舆论监督不自由。如何处理好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是当前法制新闻报道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实践中普通人物报道策划是人物报道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对"小人物"的报道往往会因其"小"而忽视其潜在新闻价值,或因报道方式不当导致报道流于平淡,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2010年7月19日,《武汉晨报》推出"专破小案好警察"系列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各级领导也作出重要批示,收到了较好的新闻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反腐新闻监督"张二江模式"是一些传媒刻意利用性丑闻作为新闻价值第一要素的示范性报道模式,以突出腐败案件主角涉案中的"性词语"、"床词语"吸引受众眼球,方向偏离、主题跑调、内容低俗、品位低下。此类报道通常以曝光揭露批判为由头,用"野史笔法",着墨"情欲"以娱乐方式争取受众。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传媒价值偏离、受众的娱乐心理、媒介生态环境亚健康和色情腐败的客观存在。"张二江模式"引起人们对舆论监督环境恶化,激发社会不良情感和行为,新闻侵权,公众对官员腐败深层问题关注、反思、抨击被弱化的担忧。  相似文献   

20.
"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的来源 我作为新闻单位的"外人",时常发现媒体对非本地的负面事件报道很有兴趣,也发现媒体有些时候是敢于刊发批评性稿件的,但是,前提是针对非本地的政府或者官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