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0 毫秒
1.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语文教师要把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人文教育贯穿于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倾注人文关怀,在学习内容里倾注人文关怀,在教学方法上倾注人文关怀,把人文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一方面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入手,另一方面,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其一着力点。本文反思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人文性的理解与实践,切实做到教学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王东华 《教师》2011,(24):44-44
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一方面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入手,另一方面,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其一着力点。本文反思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人文性的理解与实践,切实做到教学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征,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在课堂上汲取充盈的人文精气。那么,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注重人文关怀,让语文教学闪耀着人文之光。  相似文献   

6.
一、语文教育呼唤人文关怀 不可否认,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工具性,语言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但是,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它的人文性要远远大于其工具性.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内在灵魂,工具性是语文教育的外在作用.因此,重视人文关怀理应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特点,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的语文课程改革,把语文的性质定位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别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形式”与“实质”的两个方面。这是首次将人文关怀拓展到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同时解释为思想性、审美性和文化性都属于人文性的范畴。这就要求我们这些从事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劳动者,应该注重从人文角度驾驭课堂活动,体现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让语文教苑的奇葩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不能为了突出人文而淡化其“工具性”,任何抛弃文本追求其人文关怀的教学,最终将导致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两败俱伤。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要做到将二者兼顾,缺一不可。但是,面对现实升学压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人文关怀"的倾向,忽视个体内隐的精神世界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低效。本文笔者对"人文关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人文关怀缺失"的具体表现以及解决措施进行阐述,以便找到实现有效语文教学目标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我以为在对一节语文课进行评价之前,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我认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人文关怀。这种说法并不否认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因为二者不是同一个层面的问题,“人文关怀说”是植根于语文教育本体论,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聋校语文教学必须立足并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在此基础上发展人文性。工具性是聋校语文教学的起点,是聋生一切发展的基础。人文性是语文教育追求的目标,是聋校语文教育实现终极关怀的推动力。聋校语文教学必须在工具性的基础上提倡人文性。  相似文献   

12.
正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在文学中,人文关怀指关心人丰富多彩的个体的需求、情感的满足、心灵的塑造,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从人文关怀的含义中我们不难理解,人文关怀在语文教学中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需要、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精神世界的充实和心灵的塑造,使其能够全面自由的发展。人文关怀是语文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学生的良好的修养与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人文应用学科,随着当前社会瞬息万变的信息发展,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充实得越来越快,学生所学知识的应用范围要求也越来越广。鉴于这种情况,初中语文教学不能够只停留在语文教师曾经固有的教学经验和语文知识的传授方法上,尤其不能忽视初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正是一个学生性格养成和能力创建的重要时期,如果仅仅抓住书本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终将导致初中语文教学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而走向僵化。文章通过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的作用及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做好人文关怀等问题,为做好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并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文关怀的作用寻找到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科作为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并给予人文关怀。在教学细节上多一点关心体贴,在课堂管理上多一点宽容,在教学评价上多一点表扬鼓励。在语文教学中展现人文关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是与知识、技能等同等重要的,人文性关系学生健康的人格成长,但是教学中人文性往往被教师忽视甚至无视。本文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视角,从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深化生活的人文关怀等三个方面展开人文性教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高职五年制学生较为普遍地存在基本道德准则、文史哲常识、审美素质等欠缺的问题。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在文学作品教学中熏陶人文精神;在作文教学中激发人文关怀;强化语文教学中的美学特质;提高语文教师的人文素质等途径,加强高职五年制学生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1,(37):51-52
语文是构成人类文化的基础,也是融入社会生活的主要交际手段。语文教学不仅应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还应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要彰显人文关怀,注重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品质。文章旨在从人文性出发,探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之重要性,并讨论在当前新冠疫情冲击下,如何通过在线方式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提供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内涵,语文学科应是人文教育的主阵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要加强人文修养,更新思想观念,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有效指导阅读,把汉语言文学所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及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心中。让学生欣赏祖国语文,热爱祖国语文,让人文关怀融入到他们的生命和灵魂之中。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课程,要体现职业教育语文课教学中人文关怀,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整个体系中都要体现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20.
陆少玉 《广西教育》2013,(13):31-3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一是教师的教学要体现人文关怀,二是挖掘文本的人文思想。语文教师要让人文思想浸润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的人。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或记录了作者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了作者的情怀,或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文质兼美,蕴涵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在语文教学中,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