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舆论监督是党报“内容为王”的主打品种,是党报公信力的具体体现。尤其是那些政治性强、采访扎实深入、能够揭示问题实质的舆论监督报道,会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引发受众和社会的热议,从而推动政府采取措施去解决问题。但是,多年来,有的党报的舆论监督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刊发的舆论监督报道缺乏政治深度,有的报道纯粹是跟风炒作,引起社会和读者的反感。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认为党报舆论监督的性质是新闻监督。但笔者认为,它不仅是新闻监督,还是政治监督,是将违反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等给党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通过党报这个新闻媒体公开进行批评或曝光的一种监督形式。  相似文献   

2.
新闻舆论监督已成为时下新闻媒体竞相追逐的热点,也是难点。如何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使党报更好地实现“三贴近”,是近几年来各新闻媒体为之奋斗的目标。在笔者看来,新闻舆论监督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因此,各新闻媒体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监督应立足本地实际,深入细致地分析本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制定方法和措施,以求在新闻舆论监督方面有所为。同时,还要根植于社会之中、人民群众之中,这样新闻舆论监督才会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3.
新闻舆论监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新闻舆论监督的现实意义与深远意义,朱铬基总理已经作了最精辟的概括:“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舆论监督不是一般的重要,而是非常重要。然而实施起来并不容易。本文试就新闻舆论监督的政治背景、社会基础、主体意识诸方面,来论述新闻舆论监督的可行性。新闻舆论监督的政治背景新闻舆论监督的政治背景,主要是指上有政治开明的具体体现,下有反封建主义“官本位”传统的思想武器。有了这样的政治背景为依托,新闻舆论监督才不会空对空,一场梦;有了这样的政治背景为靠山,新闻舆论监…  相似文献   

4.
新闻批评在新闻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鞭挞邪恶,伸张正义,反映群众呼声,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等新闻功能的体现;是实施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因其独有的特点:公开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反映强烈,政策性强、责任重、难度大,而成为新闻宣传中较难操作的一个品...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开展舆论监督存在的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舆论监督,已逐步成为我国人民群众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一种有效形式。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对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十分重视。最近,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6.
罗先安 《新闻知识》2003,(12):26-27
新闻舆论监督是党报的一项重要职责,是人民监督的一种形式。新闻舆论监督难以有效开展,存在诸多困难。当前媒体要有效实施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一、新闻舆论监督是党赋予媒体的重要职责 什么是舆论监督?李瑞环说:“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党和政府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7.
新闻舆论监督应该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但从“舆论监督应该在党和政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结合点上做文章”的政策精神出发,作为一种重要的政策执行资源.新闻媒介的积极功能尤为突出地体现在以舆论批评的有效形式,使好的政策得以切实执行,让政策结果尽可能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对各级、各类政策执行中的“变通走样”情况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形式.它作为一种普遍平等权利,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有效手段.群众进行舆论监督的形式很多,新闻舆论监督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形式。新闻传播具有公开性、及时性、广泛性、权威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新华社的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大量的“新华视点”“新华时评”稿以及社办报刊发表的舆论监督稿件.在谴责落后愚昧、抨击阴暗诡诈、鞭鞑腐化堕落、揭露社会阴暗、反映群众呼声、弘扬社会正气、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称赞。新华社的新闻舆论监督研究工作。也随着新华社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实践的有效推进而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10.
新闻舆论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基础能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往往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所以,江泽民同志一再提出新闻工作要讲政治,反复强调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社会稳定、乃至经济发展极端重要。 舆论监督是新闻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整个党报新闻宣传工作中,舆论监督稿比例可能不大,但份量重。研究如何搞好新时期的舆论监督,使之为促进社会稳定服务,为整个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执行江总书记指示,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下面就我们的工作实践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吃透上头深入下头补“台子”不捅“漏子” 舆论监督以批评为主,被批评者常常自觉不自觉地产生抵触。为了尽量减少批评带来的副作用,同时也使问题能够得到各级党委及有关部门的支持,易于解决,我们选题时一定要注意向上吃透中央精神,向下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反映群众呼声,让舆论监督真正成为补“台子”而非捅“漏子”。  相似文献   

11.
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整体约束机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新闻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新闻舆论监督的特殊性。新闻舆论监督既有和诸如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等其他社会监督手段相同的使命和任务,同时自身也有其特殊的监督形式和方法,是其它监督手段所不能代替的。新闻舆论监督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它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鲁兰洲 《新闻实践》2005,(12):16-17
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个重要方面,是社会民主的重要环节。新闻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主体。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舆论监督在本质上并不是新闻媒体的监督,而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社会事务的监督。这种监督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的条件下,舆论监督在揭露腐败、违法犯罪和社会不良现象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质量万里行”的新闻报道活动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电视的观众、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都急切地注视着“万里行”脚步走到了哪里。而许多生产、经营单位,则生怕“行”到自己的头上……“万里行”这一新闻活动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强大的社会反响呢?因为它大胆地揭露了商品生产,经营中的假冒伪劣现象,喊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呼声。“万里行”的成功,说明社会迫切需要新闻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说到底是人民群众利用新闻舆论工具对社会的监督,表现为对社会错误倾向、错误做法的批判纠正。其目的是促进社会成员的行为合乎社会规范。这不仅有利于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还有利于加强对社会秩序的整顿和强化社会对个人行为调节。实质上,这也是一种正面宣传。但是,多年来人们对此认识上存在分歧和种种误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报道以大量事实来揭露腐败、抨击邪恶,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针砭贪官污吏的丑行。人们喜欢看舆论监督报道,媒体也因此提高了权威性、指导性、战斗性、可读性。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违规行为进行的监督,是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一种形式。新闻舆论监督作为媒体重要职能之一,新闻工作者应拿起舆论监督的武器,旗帜鲜明地揭露社会丑恶,批评不良风气,弘扬正气,并且发挥新闻舆论监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之一。批评报道则是新闻媒体实施舆论监督的有力武器。要使批评性报道既坚持止确的舆论导向,又体现“二贴近”,重要的一条是把好关,把好度。佛山电台的《百姓事务所》栏目自2004年4月开办以来,在这方面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实践,使新闻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得到了群众的欢迎,专家的肯定。  相似文献   

16.
1938。今天这个时间在中国,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贩夫走卒,许多人都把目光对准了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以《焦点访谈》节目为代表,新闻舆论监督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热门话题之一,也是新闻媒介努力深化的改革重点。舆论监督能有今天的成功和影响,其重要原因就是新闻媒介近年来根据新时期的新情况、新特点,在舆论监督的功能、内容、形式上进行了新拓展。(-)新闻舆论监督,顾名思义,就是公众通过作为舆论载体的新闻传媒对社会生活施行的监督。舆论监督作为广泛的社会监督的一部分,体现了群众对国家的管理,对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7.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市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媒对社会进行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为使新闻舆论监督有章可循,在全市形成重视和支持新闻舆论监督的氛围和环境,建立起我市新闻舆论监督的良好机制,以促进我市两个文明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一、新闻舆论监督的指导思想 坚持党性原则,坚  相似文献   

18.
以鲜明的新闻性赢得读者如果“新闻照片”无“新闻”,那就不能称其为新闻照片了。这就是说 ,新闻摄影的新闻属性 ,规定了新闻照片必须具有鲜明的新闻性 ,这也是新闻摄影的自身规律和最基本的特性。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新闻摄影具有鲜明的新闻性呢 ?核心问题是要突出“新”。这个“新”有两层含义 ,一是要拍摄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发展着的事实 ,在采访、编发上体现“快” ;二是指新发生的事要具有新闻价值 ,新闻事件本身能被社会所关注。为了更好地解决“新闻照片无新闻”、增强新闻性的问题 ,我们沧州晚报在讨论落实报社党委“贴近群众 ,贴…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我国,信息传递(含新闻发布)、宣传教育(含阐述观点)、民主对话(含舆论交流)、舆论监督(含反映民意)、知识传播(社会界的、自然界的)为一切报纸特别是党报的五大基本职能.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因此,“重要情况让群众知道,重大问题经群众讨论,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已成为报纸近期改革的方向和主要目标。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三大会议上明确提出“舆论监督”这一概念,充分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新闻媒介的充分信任和支持,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党赋予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20.
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质的“度”,提倡新闻舆论监督的“度”也是题中应有之意。从新闻舆论监督的效果上来讲,它的难度并不仅仅是记者的紧张和辛苦,而是难在对“度”的把握上,即整体的一种火候,需要在客观、公正的报道中达到预期议程设置的效果。反思近年来在新闻实践中舆论监督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