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及社会应对机制的研究成为医学界和史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内容涉及到中国古代疫病流行状况资料汇编、疫病史、对某一朝代或某一历史阶段疫病的流行状况的分析、对单项疫病流行状况的研究、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疫病防治思想、疫病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和疫病发生后社会的应对机制及救助措施等诸多方面.这些成果有力地推动了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但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2.
两晋时期,疫病流行的范围广、频率高,其发生与水旱等自然灾害、战乱、环境、医疗水平等因素有关,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针对疫情,当时社会各阶层展开了自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作用极其有限。两晋时期疫病发生与流行,也暴露出当时社会健康保障制度的严重缺陷。  相似文献   

3.
北京政府时期,安徽属于疫病流行严重地区。军阀混战下,官方主导的医疗卫生体系未能建立起来。社会对疫情的控制更多的要依赖教会医院、红十字会、私立医院、诊所和个人行医者,绅商团体等非官方力量;政府也在社会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诸多社会力量在共同构成了北京政府时期安徽社会对疫病流行的应对。  相似文献   

4.
生物武器,是一种用生物战剂(能使人和动植物发生疫病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杀害人、牲畜,毁坏环境,使对方丧失战斗力的武器。在战争史上,军队因传染病流行而造成大量减员,导致战争失败的实例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5.
唐代是我国古代疫病的多发期,共发生31次.其特征是与自然灾害、军队和区域环境密切相关.频仍的疫灾导致人口大量死亡,引发人口的迁徙和流动,并严重影响到军队的战斗力.疫灾发生后,唐朝政府及时采取了宣传普及防疫治疫知识、遣医施药、处理尸体、发廪蠲赋等应对措施,以抗击疫灾,尽可能减少疫病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一般来说,疫病往往是动乱和战争的产物,越是社会混乱时期,疾疫发病率越高,为害时间较长。相反,政治清明,社会安定,虽然疫病仍会发生,但只要有正确得当的救灾抗疫措施,疫病流行的频率就低,规模亦有限。东汉末年,大疫一场接一场。桓、灵、献三帝共七十年,比较大的疫病流行有十六次之多,其中好几次是全国性的大流行。曹植《说疫气》谈到建安二十二年的大疫时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面对疫病,我们的祖先没有被吓倒。上至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下至平民百姓,一同抗疫救灾。  相似文献   

7.
赵义 《华章》2011,(36)
随着我国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境内外动物及其产品日益频繁,动物疫病呈大范围流行态势,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控制动物疾病发生和流行,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探索基层兽医防疫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必须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东汉末年,疫病流行,除了导致大量人口死亡之外,还给人的心理带来严重冲击。社会各阶层对这种冲击都试图在心理上予以调适。士人或通过立言等方式使得自己不朽,或通过服药的方式避免疫病,延长寿命。普通人试图割裂因疫病而死者和生者之间的联系,以便自己远离疫病。此外,道教还要求人们信奉道教,避免疫病。  相似文献   

9.
从古希腊时期开始,人们就对立方体充满了兴趣,由此诞生了许多和立方体有关的名题——比如倍立方体问题。什么是倍立方体问题倍立方体问题来源于一个神话传说。据说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雅典发生了流行疫病,为了消除灾难,人们向太阳神阿波罗求助。阿波罗提出要求,说必须将他神殿前的立方体祭坛的体积扩大1倍,否则疫病会继续流行。  相似文献   

10.
东汉建安年间,疫病流行。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疫病流行,是曹军大败的原因之一;建安二十二年,中原地区疫病爆发,人口大量死亡。对这两次疫病具体病因的讨论,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综合各种观点以及依据具体史料来看,赤壁之战爆发的疫病应该是斑疹伤寒;建安二十二年应该是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11.
两晋十六国时期 ,是我国古代疫病的一个高发阶段。本文通过对此时期疫情资料的整理排比 ,力图简要分析一下疫情频发的原因、各界的应对措施以及对社会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2.
唐代民间信仰中,命运观念较为普遍。受佛教影响,因果定命论在民众中迅速发展,逐渐取代天意定命论的主流地位,并使道德定命论走向衰落,对唐以后中国民众的命运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过程中,合理的疫情传播预测对于疫情防控有重要参考意义。为了对病毒传播进行合理预测,针对传统疫情传播预测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组合式神经网络的疫情传播预测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湖北省1月29日-3月15日每日新增确诊人数预测及湖北省每日累计确诊人数预测。预测结果分析显示,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结果可靠有效。模型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组合式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平均相对误差(MRE)不超过0.16,均方误差(MSE)不超过0.1,均方根误差(RMSE)为0.262 9,性能明显优于其它几种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基于武汉市与广东省疫情传播预测的实证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清中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天理教起义即在这一形势下由豫北滑县燃遍北方各省。在镇压起义过程中,朝野上下对其发生原因其镇压方式有不同认识。最终,中央与地方联合剿杀了起义,其中朝廷处于主导地位。这反映国家政权在豫北民众的社会认同中表现强烈,官方意识在豫北地区依然颇具影响力,并牢固地制约着地方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5.
16世纪下半叶,蒙汉关系出现和好局面,地处北疆的丰州川,迁移来大批汉人,居民成分发生变化。随着汉人的到来,内地的文化传统、社会习俗也在这里传播开来,使这里的政治生活出现变化、经济生活有了改观,蒙汉人民友好相处,民族融合呈现新态势。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全球巨型银行并购已经达到了空前规模,但中国银行业并购尚处于起步阶段.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为核心的中国银行业并购行为已经开始,并已经呈现明显的加速态势.然而,从我国市场环境来看,要加快商业银行并购的步伐,为商业银行并购创造有利条件,我国商业银行并购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广东、香港、澳门 (海南另有文专论 )等地区 ,古为岭南的一部分 ,连为一体 ,仅有陆地与海岛之别。其民族和文明步履基本一致。秦朝统一岭南后 ,以百越为主体的多民族归服中央统一政权 ,内地秦人陆续徙入 ,增进了这一地区与中原经济、文化的交流。秦末至西汉初 ,南越王国为这一地区的安全和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归服中央政权统治后亦然。汉武帝灭南越王国 ,设立郡县 ,当地居民大都成为汉朝的编户齐民 ,汉文化在该地区广泛传播 ,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发展 ,且成为汉朝海上“丝绸之路”的中枢地和聚汇中心 (今广州 )。东汉王朝时期亦然。秦汉时期 ,尤其是汉武帝以后 ,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区的民族与文化 ,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 ,基本上已赶上中原社会发展的步伐。从而说明了只有国家的统一 ,民族的团结 ,与海外或邻国的交往 ,边远地区的百姓生活才能比较安定 ,社会才能较快发展 ,落后面貌才能得到较快改变。  相似文献   

18.
考虑了个体的异质性、移动性和个体间的有效接触传染概率,提出了基于元胞自动机带有隔离干预的传染病仿真建模方法。扩展了传统的Moore邻域,模拟仿真了不同的染病停留时间和隔离力度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仿真结果与采用隔离干预对传染病传播的宏观特征相吻合。研究表明:对已感染的患者,染病停留时间越短,采取隔离措施的力度越大,对传染病传播的抑制作用越显著。可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传染病制定有效的遏制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冠肺炎疫情所有信息的重要入口,互联网成为这次疫情主要的“信息源”平台。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能否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融合多种算法深度挖掘和实时跟踪全网数据,从高校管理侧打造防疫战线,发挥计算机技术战“疫”价值?本文运用了边缘学习和联邦学习两项计算机技术,设计出一个针对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管理模型。通过边缘计算能够迅速得出分析结果,从而精准实施新冠肺炎防控措施。通过联邦计算可以在保证每位师生的信息安全前提下,快速分析高校所收集的师生数据,从而及时安排相应的防疫措施,避免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20.
本文胪列出西汉时期的疾疫之灾,认为其特点为:在数量和频率上都不算太大,其危害程度也不为剧烈,常作为其他灾种的伴随物而出现,西汉政府对疾疫的救治并没有采取积极的治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