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质疑才会有思考、有创造.以问题为基础的教育模式才是创新性教育的主要表现.这种教育模式的核心内容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在将问题制造作为教学核心的学科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发现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而质疑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开端,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为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培养善于质疑的能力,使学生爱质疑,会质疑.  相似文献   

3.
刘发正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4):152+154-152,154
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就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远比我们直接告诉他一个真理更为重要,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的思维起始于"问题".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良好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实现的.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寻求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5.
解决"问题学生"问题具有现实意义."问题学生"是一特定概念,有其特定表现."问题学生"的产生有学校外部和内部原因.要辩证看待"问题学生",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对其进行矫治.  相似文献   

6.
著名的数学家哈尔莫斯曾断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方向,才有了动力.问题是知识发生的起源,是学生了解和学习知识的有效切入口.在数学问题创新教学法中,我们要注重问题教学,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创设问题,让学生身陷问题之中,对问题深有感受,同时要意识到一道题目不能随问题的解决而终止,我们应该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注重对学生问题再创、问题反思的培养,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天地,让教学进入更高的层次.1情境创设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思维的研究表明,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  相似文献   

7.
问题意识是科学能力的基础素养,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相比于解决问题,甚至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但很多研究表明,我国学生随受教育时间增长,问题意识却在逐渐减弱.在小学阶段学生问题意识相对更强,而科学教育课需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能力,所以把握小学科学教育课堂,对激发和保持学生问题意识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教学环境、教师、学生三方面探究学生问题意识受到抑制的原因,并初步探究相应的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8.
教育关爱的是每一个学生,舍弃了一部分学生就不是完美的教育.各学校都有一些问题学生存在,但问题学生不一定就是坏学生.每一个问题学生最终的转化都是一个生命重塑的过程,教师应从多方面调动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9.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有比较严重的缺点.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问题学生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自卑感强 问题学生同于各方面较差,受到批评较多.  相似文献   

10.
在一节复习课上,老师说,有问题就提出来,但两个班,两节课下来,没有一个学生提问题.不要误以为,这样的复习课,学生不作为.这恰好可以看出,对学生而言,语文学科,一般情况下,很少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