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人学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借助于西方的现代主义哲学理论来批判中国传统的人学观念,提出了现代主义的人学观念和文学观念,完成了人的第二次发现,确立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哲学基础;通过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对人的自然欲望的合法化、对野性的张扬和对超人意识的倡导来完善中国人已残缺的人性,为中国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学的转型提供了现代化的人学观念.  相似文献   

2.
戴震以"气化即道"的宇宙本体论为基础,自然而然地推演出"理存于欲"的自然人性论,反对程朱理学的伪善。他猛烈地抨击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揭露了其"以理杀人"的实质,论述了以理欲统一为中心的伦理学思想,含有近代科学思想的萌芽,体现了一种近代自由精神,具有近代反封建、反礼教的进步意义,深具启蒙价值,是中国近代反对封建旧道德的先声。  相似文献   

3.
让-保罗·萨特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人的"存在"问题.在中国新时期的文化语境中,萨特"人学"观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和话语存在,对当代文学特别是小说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促进了我国新时期小说在"人"的观念上的创新和发展,导致了一种新的人文精神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错误在于将"理"与"欲"绝对对立起来,并把"理"加以合理化,把"欲"虚无化.我们应当反思其实质和危害,并正确把握和处理二者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理"是中国哲学史上非常重要的概念.本文即拟对郭象<注>中"理"范畴作一探究,以为将"理"字在文本中特别频繁的提出,以解说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并且赋予了形而上之本体意义,成为思想史上之重要观念,实始于王弼郭象,而尤以郭象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理欲关系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王夫之总结、分析了“天理”与“人欲”的统一性和矛盾性,以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论述了天理和人欲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理欲观。王夫之的理欲观是对先秦儒家和宋明理学家理欲观的合理成分的继承,是对宋明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理论的批判,是对中国传统理欲观的总结、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清中叶思想家戴震提出的"理存于欲"思想,对晚清以来的学术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对中国古代思想家有关"天理"和"人欲"关系的不同见解加以细致比较,以及对戴震理欲思想的深入分析,认为戴震对理欲关系的论断,充分体现了传统伦理道德和物质欲望之间的平衡性。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哲学史上,对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批判存在误解的成分:一是没有真正弄清朱熹所谓"天理"、"人欲"的内涵,二是将"天理"和"人欲"之间的对立关系过分扩大了.论文还原出朱子理欲观的真相,并对与其有关的"以理杀人"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做出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理欲之辨是中国传统哲学论及的重要内容之一。先秦诸子百家是"理欲"思想的源头之处,宋明时期程朱、陆王等提出了"以理压欲"和李贽提出"以欲胜理"的理欲观,王夫之批判了他们并提出了"以理导欲"的理欲观,戴震则主要继承了王夫之的"理寓欲中"的观点,坚持理欲统一观。文章通过对"理欲之辨"源流嬗变的历史探讨,深刻理解每个阶段理欲观的真正内涵,凸显其发展轨迹,阐释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书癲"     
自幼嗜书,直至现在还爱书如痴.我觉得,印在纸上的文字是有魔力的,能使人上天入地,穿梭古今.守着一堆书过日子,是幸福的.为此,买之、藏之、读之、谈之、送之,我这一辈子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称"书癫".苏轼有诗说:"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陆游云:"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我也乐意做这样的"书癫".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是一部得到充分肯定又备受争议的一部小说。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小说中对于色欲和利欲的大量细致的描写。不管作者的主观意图如何,客观上讲。小说中人欲横流的社会图景的描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人的处世理念.特别是理欲观念。而且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欲观念完全打破了自宋代以来一直占思想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的传统。不是存理灭欲。而是有欲无理。以欲代理。为饱私欲。置伦理道德于不顾。忘却人性,无视廉耻。对于这种客观体现出的理欲观,我们必须冷静的,批判的对待。  相似文献   

12.
“理”与“欲”是我国传统思想史上的一对重要范畴,理欲之争伴随着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之始终。剖析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围绕理欲之争所展开的理论探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学理论与历史”丛书是以黄楠森教授为负责人的课题组承担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由《人学原理》、《西方人学观念史》、《中国人学思想史》三部专著构成,由陈志尚、赵敦华、李中华教授担任主编,近三十位专家参加研究和写作,历时七年才得以最终完成。此书被列为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重大反响。2005年6月4日,在北京召开了“人学理论与历史”丛书出版暨学术座谈会。会议由北京社科联、中国人学学会、北京大学哲学系和人学中心、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等联合发起召开。…  相似文献   

14.
朱熹的理欲观是其理学思想极为重要的部分。他的理欲观是对传统理欲观的继承和发展,他对理和欲的思想做了深入的阐发,"存天理、灭人欲"是其理欲观的基本内容。审视朱熹理欲观的得与失,对批判大学生拜金主义、极端功利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在实践上对弘扬大学生社会正义感,对建设和谐大学生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5.
"儿童读经"是中国文化、中国教育的一种传统,却是不好的传统.薛涌称蒋庆的儿童读经理论是"走向蒙昧的文化保守主义",年轻学者刘海渡等人则为蒋庆辩护.刘海波崇信至今流传在他家乡的传统教育观念"棍棒底下出孝子",并宣称正确的是非观念、良好的习惯是灌输甚至惩戒的结果,以此为"儿童读经"辩护.刘海波虽然被称为"哈耶克式的自由主义学者",但事实上他的教育观念是与哈耶克的思想完全相悖的.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改造儿童教育的传统观念,建设儿童教育的现代观念.  相似文献   

16.
一部世界历史就是一部对人本身的追问史、一部人学史。从古老的"斯芬克斯之谜"、"人是万物的尺度"、镌刻于神庙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到文艺复兴人本主义旗帜下"人的发现"再到德国古典哲学对"人的能动性"的强调和费尔巴哈作为"感性的"、"类的"人。哲学家们对于人自身不懈思索,然而他们都只是抽象直观地看待人。马克思扬弃了先前哲学家对人的抽象直观理解,诉之于实践的理解,实现了人学理论的深刻变革。《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一部重要的早期著作。弗洛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对马克思的人学有着创造性和真理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两千余年的理欲之辨演进历程,勾划着一条鲜明的思想主脉,透射出理欲之论的真髓,即崇尚道德、尊奉理性,注重社会道德对物质欲求与满足行为的支配和指导价值,以公为重,兴公去私。虽然理欲之论的传统,是在争论不休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发展的,但努力追求"理"指导下的"欲"的合宜,寻求"理"欲"之间的和谐,是各家的共同愿望。对理欲之论予以理性的观照,可以发现,传统理欲论对促进个体身心的内在和谐,实现人类社会的整体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有着重要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18.
老子之"道"的认知与体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子>是一部探索宇宙、社会、人生的书.老子之"道"乃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概念.对于老子之"道",它的提出背景是其认知之前提,涵义考略是其认知之基础,对首句的理解乃是认知之关键.老子之"道"具有"返璞归真"的哲学意境.  相似文献   

19.
"二元论"世界观是中西方传统哲学的主要弊端.其突出表现是将"身"与"心"、"心"与"物"、"知"与"行"、"理"与"欲"等二元分离.胡适哲学思想的基础是在对"二元论"世界观的批判中奠定的,不了解胡适对"二元论"世界观的批判,就不能理解胡适哲学思想的特征,更不能理解他何以四十多年都是围绕"方法"打转.因为胡适以其"方法"消解了"哲学家的问题"从而使哲学从此变成"人的问题".并试图以此"方法"为武器去解决中国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20余年带给国家的巨大社会经济成就,以及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国际大环境,已使共和国的社会发展观念、发展目标、人的观念、意识、心态、需要等都产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及人,对人性、主体性、现实生态、现实生活样法儿等诸问题的关注程度、期待指数都越来越高.人已成为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人学思潮已成为时代的回响和主题.用人学世界观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那么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确就是一门应用性的人学,并且至少可在三个层面上反映它的人学特质.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学,应该是实践的唯人主义和情感论的整合实践系统.它的基本观念和方法是通过情感品质的健康发展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