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研究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再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简便易行的操作,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为学生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作铺垫。最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和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2.
陈建翠 《考试周刊》2013,(73):71-72
<正>一、教学目标及内容(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形状和名称。2.通过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等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上述图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二)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16~18页。二、教学准备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0页例2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在直观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通过若干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2.通过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感悟对基本图形的研究方法,积累数学操作、数学推理等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2.培养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0页。教学目标:1.在直观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通过比、数、折、量等活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空间观念。3.获得数学学习的成果体验,  相似文献   

6.
教材: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58页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进度:10月中旬一、说教材本课旨在通过学生的操作(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观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即在操作实践中获得经验。但在教学实际中学生的这种探究学习往往容易浮于表面,成为测量员、计算器和操作工,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第一册,学生就开始直观地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第三册,学习直角时明确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个角都是直角”;到第五册,通过用尺子量的办法知道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在这个逐步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认识的过程中,折纸方法可以在教学中反复运用。其具体做法是在各个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制作许多大小不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发给学生去折,不要限制折的方法,不要指明寻找什么关系,只需鼓励学生利用折叠去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中存在的性质。这样,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发现的结论是丰富的。他们大多能够…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片断: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1.自主探究:每个人利用自己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及三角尺、直尺等工具,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等方法来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与角的特征。【说明:教师提出探究活动的具体要求、操作流程和探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并认识平行四边形。2.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积累感性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长方形、正方形纸片、钉子板、七巧板、直尺、三角尺,能折的长方形、正方形小木框、小棒(6长2短)、方格纸。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时,我按照教材思路,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折一折等方法,认识长方形的特征。应该说教学过程非常顺利,教学效果也是不错的。然而这种顺利却给我一种隐隐的欠缺感。到底缺少了点什么呢?我苦苦地寻思着。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节研讨课,内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我的总体设计思路是:课前给每个小组准备各种不同规格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利用手中的工具(剪刀、尺子、三角板等)通过剪、量、折、比等各种方法,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学生探究了长方形的特征后,接着进入了探究正方形特征的学习环节。当我要求学生拿出材料袋中的正方形纸片时,出现了意外的情况:所有的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没有正方形纸片。”这时我意识到在课前准备方面疏忽了。这一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本节课的成败。那如何化解此时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2.
正教材简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是在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掌握图形的含义和大小比较,单位面积等知识基础上学习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提高解决简单几何图形问题的能力,也为他们在以后的平面图形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通过有序观察,动手实验,合作探究发现、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比较、归纳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 通过“推一推”“拉一拉”活动 ,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一、导课同学们 ,你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图形?出示长、正方形卡纸 ,问 :“这是什么形状的?”边贴在黑板上。提问 :“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有四条边和四个角)除了这些特点外 ,还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板书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二、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认识角》是北师大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角。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从生活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中的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学习画角、量角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一折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6.
活动内容:拼组图形。 活动目的:通过“折·剪·拼”等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几何图形,初步了解其特征。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想象组合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几何图形,学生已在数学课中初步认识。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把这些图形与日常生活常见的实物图象联系起来,拼成一些生动有趣的图案,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17.
《认识周长》一课是学生在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但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对这个图形的整体印象上,也就是只能感受到这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对于周长还所知不多。这一课时主要通过适当的学习活动来理解周长的含义,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的教学目标可作以下描述:一、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二、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达标的教学过程可分三个阶段来完成。 一、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导入新课。上课开始,教师启发学生回忆,见过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教具,引导他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杨永Qin 《云南教育》2001,(21):41-42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是“九义”数学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对这三种图形的教学要求是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已初步认识过,这里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作准备。平行四边形属于初步的直观认识。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握好这三种图形的教学尺度。教材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编排在一起,便于学生通过对图形的看一看、量一量、围一围、比一比,去发现这三种图形的联系和区别,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这三种图形作铺垫。针对教材的特点,采用多媒体的动态图像直观演示辅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