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杭文 《新闻三昧》2004,(5):13-14
2月27日9时左右,位于浙江金华市汤溪镇里金坞村的金华双峰砩矿场矿井出现塌方事故。由于抢救及时,除了两名矿工在事故发生时死亡外,其余13名被困井下的矿工全部被救出。近年来,我国矿区各类伤亡事故不断,死伤严重,但在采取了营救措施后将遇险矿工全部救出的实例却并不多见,对比之下,发生在金华市的这起塌方事故正是一例成功的个案。  相似文献   

2.
《大观周刊》2010,(39):16-17
69天!智利矿难33名智利矿工被困在矿井里69天,当成功救出33名矿工时,我们佩服矿工们生生不息的精神,更惊叹人类的极限。在漫长的黑暗中,他们如何经受住了身体和精力的折磨?怎样演绎出了一段生命奇迹?人类为何能够不断挑战生命极限?让我们一起探寻一段惊心动魄的人体极限之旅。  相似文献   

3.
伪满时期日本通过用"自行招募""、勤劳奉公"制度和将被俘人员转为"特殊工人"等手段在辽宁地区招骗矿工,采用把头制度对矿工进行严酷的监控管理,大肆压榨矿工。日本对辽宁矿工的残害严重损害了矿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锐减。  相似文献   

4.
卢伟光 《新闻三昧》2006,(12):15-15
矿工报以全心全意为矿业、矿区特别是矿工服务为宗旨,是党和企业与矿工群众进行沟通与联系的桥梁。改革开放以来,矿工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的蓬勃发展阶段。以体制为主体的煤炭企业各项改革,解放了生产力,极大地激发了矿工的生产积极性,广大矿工对信息和文化产生了迫切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各地矿工报纷纷复刊或创刊,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科技知识、提供信息为己任,深受矿工的欢迎,发行量节节攀升。以黑龙江为例,当时的四家四开四版小矿工报发行量都在10000万份以上;二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艰难爬坡阶段。…  相似文献   

5.
星移斗转,秋去冬至.年届知天命的鹤壁矿务局八矿工人李有金,业余时间从事宣传报道工作已有9个年头了.几年来,他在市、局级以上新闻单位发稿五百多篇,其中《鹤壁矿务局八矿木场发现汉代古墓》、《离家出走的遭遇》等十多篇稿件先后被《中国少年报》、《中国煤炭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采用.这些成绩,对其他人来说也许不算啥,但对只有高小文化程度的李有金来说,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6.
智利圣艾斯泰本金铜矿33名矿工,受困期间。在矿场入口名为希望之营的帐篷区,流传出一则白色蝴蝶解救矿工性命的神奇温馨故事,令不少人为之动容,饱受煎熬的矿工家属也大受激励。  相似文献   

7.
2007年12月29日18时左右,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顺发煤矿发生爆炸事故,事故发生时,共有21名矿工在井下作业,经救援已有2人获救生还。其后,救援队员相继在井下发现了18名失踪矿工的遗体,加上此前发现的1名遇难矿工,本次事故共确认19人遇难。  相似文献   

8.
沐浴21世纪的朝阳,《焦作矿工报》迎来了她的五十岁华诞。 1951年 9月 14日,《焦作矿工报》伴随着时代的脉搏和焦作煤矿职工的呼声应运而生。从创刊到现在的整整五十年里,《焦作矿工报》始终与我们的企业和矿工同呼吸、共命运,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创刊五十年来,《焦作矿工报》历尽沧桑,几经曲折。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年问世,又在“大跃进”的呼声中消迹;她于 1964年再度复刊,又在“文革”的狂潮中淹没;1975年,这张暂定名为《矿工战报》的报纸又在国民经济开始出现转机时与矿工见面,至1978…  相似文献   

9.
<正>鸡西矿工报是一张企业报,它有着六十多年的历史,比共和国的年龄还长。鸡西矿工报的副刊作为鸡西矿工报的一部分,也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培养了一批批文学创作者。近两年来,鸡西矿工报副刊出现了一个新的创作群体——来自煤矿生产一线的工人。上班时,他们就工作在千尺井下,下班后,他们把身边的人和事用文学的方式记录下来,并通过副刊刊载,逐渐形成了鸡西矿工报副刊一个新的创作群体。  相似文献   

10.
《为了69个矿工的生命》报道了一起对受困矿工的援救事件。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是河南省陕县支建煤矿,因为突降的暴雨造成了淹井,69个矿工被困井下。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河南省各级党委政  相似文献   

11.
我是抚顺矿工报的摄影记者,主要采访对象是矿工,所以经常到井下拍照。井下拍照比井上拍照要困难得多,就井下拍照来说,在大巷道和在掌子头拍照又不一样,在超级瓦斯矿井拍照就更加困难。我感到,在井下采掘第一线拍照,完全依靠“抓拍”是不行的。井下唯一的光就是矿工头上的矿灯,要拍好照片,主要还要靠闪光灯。闪光灯只能对准矿工头上的矿灯聚焦,而工人在打钻时,震动很大,矿灯忽左忽右,不容易  相似文献   

12.
矿工:为生存"卖命"的人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矿难,处在一线的矿工生活如何?他们的思想状况怎么样?记者在辽宁、陕西、河南、山西等地一些煤矿采访了部分矿工。记者发现,作为安全事故的直接受害者和安全措施的直接落实者,矿工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工作在“最底层”的人头戴着装有矿灯的安全帽,身穿劳动布制作的工作服,  相似文献   

13.
阜新万人坑     
<正>阜新"万人坑"坐落在阜新市太平区孙家湾南山,占地5平方公里,埋葬着七万矿工的遗骸,始建于1940年,原为日伪统治时期埋葬死难矿工及抗暴青工墓地,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一处日本残害中国矿工的遗骨陈列馆,是日本侵略者残害矿工所犯滔天罪行的铁证。这些矿工大多数死于1937-1945年,死于日本侵略者的残酷迫害与压榨之之下。阜新煤矿是我国大型煤矿之一。1936年10月1日,伪"满洲炭矿株式会社"成立了"阜新矿业所",开始全面掠夺阜新的煤炭,从关内河北、山东等省大量骗招劳工。日本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4.
目击     
《中国新闻周刊》2005,(26):10-11
阜康矿难7月11日凌晨2时30分,新疆阜康神龙煤矿发生瓦斯爆炸,当时总计有87人在井下作业,4名矿工侥幸生还。截至12日17时30分,矿山救护队员共找到76具遇难矿工遗体,仍有7名矿工下落不明,救援人员正加班加点进行搜救工作。(左)  相似文献   

15.
河南陕县"7·29"透水事故后,69名矿工被困在井下。消息传开,各路媒体的记者蜂拥而至,一时将事件"炒"得沸沸扬扬。然而,当抢险工作告捷,第69名矿工在救护人员的搀扶下走出井口时,许多记者却不约而同地散去,理由是受困矿工全部获救,呆下去没意思了。  相似文献   

16.
2008年9月,山西干河煤矿矿工举报,41岁的矿工吉新红在矿内闷死。事故发生后,煤矿未向上级报告,反而为闻风而来的各地所谓"记者"发放"封口费",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  相似文献   

17.
民国初年,大同地区矿工生活困苦。日伪时期,外地劳工大量被骗、被抓而来,被强制关押在劳工大房里为日本挖煤。矿工没有人身自由,其生存状况要远远低于民国初年,井下受着非人的摧残,井上的生活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8.
8月1日,《峰峰矿工报》迎来了50岁的生日,冀中能源峰峰集团举行会议,热烈庆祝《峰峰矿工报》创刊50周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雄辩的历史事实,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侵华期间在阜新残害中国矿工,造成7万多矿工死亡,形成四个万人坑的罪恶行径。在对万人坑形成的历史原因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了加强对万人坑进行宣传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武海英 《新闻三昧》2007,(12):18-19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企业报也不例外。两年来,郑煤集团公司的《郑州矿工报》充分发挥评论在企业报中的强大功能,大力提高评论的灵魂和旗帜作用,让《郑州矿工报》的权威性、指导性在企业中得到充分体现。笔者撰写并发表于2007年8月6日《郑州矿工报》的新闻评论《行百里半九十》便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