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解惑,翻开《辞海》1820页见巂唐条,“巂唐古县名。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治所在今云龙西南。南朝宋废。东汉曾为益州西部都尉治所。”又查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认知南朝宋在公元420~479年间。推算一下,巂唐作为一个县级治有五百多年历史。  相似文献   

2.
漕涧坝秋景     
漕涧为滇西古镇,自古钟灵毓秀,早在西汉元封二年,这里便成为了益州郡下属巂唐县的治所.漕涧地处滇西高原腹地,位于澜沧江和怒江之间.这里有崇山峻岭,茂林碧水.……  相似文献   

3.
郑回,相州(今河南安阳)人,天宝年间西泸县令,公元757年,南诏攻陷巂州被俘,阁罗凤重其才学,任为王室教师。异牟寻即位后,以郑回为清平官,专决国家大事。郑回任清平官,积极推进汉化,并对南诏与唐恢复友好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漾濞赋     
盛哉漾濞,古之蒙巂,昔之样备.六乡之设,三镇之辖;东邻大理、巍山,西界永平、云龙,南抵昌宁,北接洱源.系州府之卫星城,大理之后花园.地形恰如灵芝,东西走窄,南北狭长.群山巍峨.……  相似文献   

5.
关欣 《寻根》2022,(2):129-134
据《休邑敉宁刘氏本支谱》记载,明代徽州刘氏大抵有两支,分布在歙、休二地.休宁刘氏其始祖为学士公依仁,唐咸通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承旨.光启元年(885年),由学士出守江南,权知池、宣、歙三州诸军事,因黄巢之乱迁居休宁,后世视为休宁始祖.学士公九传至省元公刘学,世居邑前,至宣议公迁陪郭,教授公刘福龙复迁敉宁,二子长文新公世居...  相似文献   

6.
仁里邑是喜洲北边的大村子.南诏时喜洲称"大利",唐樊绰<蛮书>说"大利流波涤彩",是说那时喜洲栽桑养蚕,丝绸纺织业很发达,整个喜洲沉浸在涤彩流波中.而仁里邑本主庙<三堂庙碑>开头第一句就是"三堂庙,三利森木之祠也.……  相似文献   

7.
正今陕西临潼渭河以南地域在秦汉时期曾先后存在戏县、丽邑和新丰三个县级基层行政单位,"汉新丰承袭丽邑而来"、"汉代戏地已属新丰"皆于史有载,是无异议。但当前学术界对秦戏县与丽邑、汉新丰之间的承袭关系仍存在争议,大体有两种观点:(1)丽邑是分戏县之一部而设立,高祖七年撤邑置县,戏县可能一并归入新丰(于春雷:《秦汉内史研究》,西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2)秦始皇十六年(前246年)置丽邑时将戏县辖  相似文献   

8.
鸡邑村忆旧     
大魏 《大理文化》2022,(2):96-103
大理古城东北洱海之滨的鸡邑村虽然不是我的故乡或出生地,但是于我而言还是有一定的不解之缘.原因是上、下鸡邑二村中的上鸡邑是我外婆的娘家.除此之外,还有更深的一层关系是:因我上鸡邑的舅爷家没有儿女,因此大约在1945年,当时两岁多的我的大姨在咿呀学语时,她下面又生下了一个弟弟(几年后因病夭折了),当时,从鸡邑来到三文笔村走...  相似文献   

9.
王振忠 《寻根》2015,(3):60-65
休宁万安老街是徽州现存著名的老街之一。在明清时期,位于新安江畔的万安古镇,素有"大大万安镇,小小休宁县"之说——作为经济中心的万安镇,其繁盛程度甚至要远远超过休宁县治之所在。镇上出产的吴鲁衡罗盘,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2011年8月31日,承黄山市地方志办公室陈政先生的帮助,笔者与法国学者劳格文(John Lagerwey)教授一起在  相似文献   

10.
《华阳国志·蜀志》记:"蜀曰邛,皆夷种也。"本文据此记载及其它相关史料考证,认为原蜀国确存在有邛人。但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之邛人部落"邛都夷"却分布于滇以北越巂郡"邛池"一带。那么,蜀地邛人与越巂郡的邛都夷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二者孰源孰流?蜀地的大石文化遗迹与越巂即今川西南发现的大石墓是否均是邛人所为?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此问题从目前的考古文化看虽尚有较大不确定性,但对于认识蜀与西南夷的关系以及蜀人的族系面貌却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引起学术界进一步关注与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一 引子 光緒二十一年乙未(1895年)的守臺、內渡,堪稱唐景崧(字維卿)一生最重要的大事之一,當時的輿論和後來的學術界,對此事的評價始終以否定和批評為主,但也一直存在着争議.身為唐氏孫女婿的陳寅恪,雖然并不專門研治晚清史,對於這一敏感話題還是留下了一些言行的碎片.我曾將這些碎片攢連在一起,藉以凸顯陳氏勉力維護傳統倫理的良苦用心,肯定其不掩其真、不喪其實的職業操守.  相似文献   

12.
盛景 《大理文化》2021,(1):86-88
好友丽在凤阳邑建了一个茶舍,邀我前去品茶,心向往之,欣然前往. 可是凤阳邑却不太好找.依稀记得大凤路经过的一个村庄叫凤阳邑,我一路行去,到了太和城遗址.一问说不是,凤阳邑还要再往北.于是又往北,再问路人却说走过了.如是反复,终于在太和城遗址往前的红绿灯路口左拐进入了凤阳邑.沿路而行,路边是钢筋混凝土的商铺高墙,房舍俨然...  相似文献   

13.
周建华 《寻根》2002,(4):68-73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安徽和浙江两省交界。春秋战国时属吴,吴亡属楚,如今婺源境内高峻的浙岭上仍竖立着“吴楚分源”的划疆碑刻。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设县治,这里才以“婺州水之源”而始称婺源县。  相似文献   

14.
云龙县宝丰是大理州境内知名的古镇,古称“雒马井”.古镇坐落在沘江河畔隆起的山坡上,依山傍水,民居依山形构建,鳞次栉比,层层叠叠,就像是一幅挂在墙上的画.宝丰是云龙县古代八大盐井地之一,建置较早,从明朝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起至民国初年,一直作为云龙州的州城和云龙县的县城,历明、清、民国三朝,延续了300多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宝丰都是云龙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宝丰成为云龙县文化遗存最多的古村镇.  相似文献   

15.
胡毓骅 《寻根》2013,(3):92-99
一抗倭名将胡宗宪(1512—1565),字汝真,号梅林,明代南直隶徽州府绩溪县龙川(大坑口)人。据陈宏谟《忠敬堂汇录·胡襄懋公传》载:宗宪年十七补邑诸生,嘉靖甲午(1534年)举于乡,戊戌(1538年)成进士,进入仕途。先后任县令、监察御史。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经赵文华力荐,擢都察院左佥  相似文献   

16.
由日本国二松学舍大学东亚学术综合研究所(阳明学研究室)主办的"唐甄思想的现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9月19、20日在日本东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的50几位专家学者.与会者围绕"唐甄思想的现代意义"这个主题,进行了真诚而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论四川古镇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古镇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型.四川古镇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体现在其观赏、史学、文化、审美、科考、休闲等方面的价值上.要使四川古镇的旅游价值能充分体现出来,必须重视对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从地下考古证明,大理白族,迄今已有5000年的文明史.从细奴罗初创(唐)南诏国到1 382年明军袭破大理总管,700年间大理曾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  相似文献   

19.
赵静 《大理文化》2005,(3):62-63
关于古代大理地区桑蚕生产的情况,最完整的记载见于唐樊绰的<蛮书·云南管内物产第七>:"蛮地无桑,悉养柘蚕绕树.村邑人家柘林多者数顷,耸干数丈,二月初蚕已生,三月中茧出,抽丝法稍异中土,精者为纺丝绫,亦织为锦及绢.其纺织入朱紫以为上服,锦文颇有密致奇采,蛮及家口悉不许为衣服.其绢极麓(为'粗'字的异体).原细人色,制如衾被,庶贱男女,许以披之.  相似文献   

20.
问古太和城     
晓峰 《大理文化》2021,(8):84-87
时值三月,春和景明,与当地文友到太和城遗址问古. 太和城遗址在距下关七公里的太和村,根据史书记载,太和城在作为南诏都城之前,已是一个有相当规模和防御能力的城郭.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南诏第四代王皮逻阁在唐王朝支持下统一洱海六诏,因"破河蛮有功"而被唐册封为云南王后,对太和城加以扩建,并于次年(739年)将国都从发展了90年的南诏发祥地巍山迁到大理太和城.此后40年间,经历了天宝十年(751年)、十二年(753年)、十三年(754年)三次著名的"天宝之战",大唐王朝数十万军队战败,主将鲜于仲通"仅以身幸免",李宓将军"沉江而死".阵亡将士被南诏感念旧恩"祭而葬之"于天宝街"万人冢"和凤仪北汤天村"千人冢",并立德化碑于太和城国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