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节中曾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我们知道,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资源,其显著特点就是  相似文献   

2.
在随班就读的教育实践中,资源教室是支持随班就读工作的载体和平台,它在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训练以及对随班就读家长的咨询指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资源教室的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其一,资源教室只负责随班就读学生的"补课"、"训练"任务,或者说资源教室就是随班就读学生的"乐园",训练的内容以"游戏为主"、以"感统训练为主",在学校教师的眼中,"资源教室就是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的活动场所";其二,有随班就读学生就有资源教室的工作,没了随班就读学生,就没了资源教室工作,资源教室的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可有可无,资源教师也可以选择学校中的"剩闲"之人去"看堆",去"维持".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以建设资源教室长效运作机制为课题进行初步研究后认为,科学、客观地理解资源教室的服务对象和有效地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服务,是资源教室长效运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金友仁 《学子》2016,(6):32-33
绍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至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富多彩的历史人文资源。绍兴市地方课程《我是绍兴人》蕴藏着大量乡土资源。思想品德课程(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树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重视对本土资源尤其是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和独特价值。"乡土资源本身就是德育素材,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启迪功效。充分开发本土资源对我们学生学好思想品德课大有裨益。我尝试着把地方资源引入课堂教学,让"乡土味"香飘  相似文献   

4.
小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像教师希望的那样出类拔萃,小班化班级同样有"后进生"。利用小班的优势和资源对后进生进行帮扶指导,将精致化教育变成现实,让因材施教变得更加有效,彻底"消灭"后进生。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面对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教科书。我们也应与时俱进,重视这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改变简单地"教教材"的局面,巧妙利用文本资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对学生有目的地加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达到以读悟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仇定荣 《中国教师》2010,(21):31-34,50
<正>文本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的确如  相似文献   

7.
当下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往往只留停在对"正式课程"里所显示的原有知识与技能传授的探讨上。语文教学应探究对"人"发生有效影响的途径,因此需要基于"正式课程"进行资源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情况、学理的要求、哲学的探索,都说明资源拓展是语文教学的应然状态。当下语文课堂对生活的忽视、语文评价对训练的重视、语文生活对生命的漠视等则告诉我们,语文教学需要拓展学生对于知识形成的"经历"、学生对知识使用的"探究"以及学生们"有生命的"语文生活等方面的资源。具体到语文教学,则需要:课堂上侧重"人"的"交往",实现"场域融合";评价上侧重"言"的"表现",实现"智慧碰撞";生活上侧重"意"的"累积",实现"内涵生命"。  相似文献   

8.
地球妈妈,有一句话我一直想对您说,可就是没勇气。今天,我终于鼓足了勇气,对您说声"对不起"。地球妈妈,您用自己博大的胸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资源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作为山城山乡人,教师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挖掘习作资源,做好"农"字文章。  相似文献   

10.
李爱春 《考试周刊》2015,(23):43-44
农村中学学生普遍存在作文"无米可炊"和"有米难炊"的问题。依据新课程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理念,农村中学可以挖掘本土资源,结合乡土文学的积累与成就,探索一条适合农村学生实际的作文教学之路,从而有效提高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是师生智慧碰撞、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会出现大量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善待"意外"资源、把握"分歧"资源、捕捉"亮点"资源、挖掘"错误"资源和开发"疑惑"资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看了贵刊2010年第5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十年诉求"专题报道,颇受启发,这些内容对我的教学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同时也让我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我认为,对于农村来说,资源开发是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中,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出现一些失误。教师在教学中要正视错误,树立"错误资源"意识;预设错误,诱发"错误资源"的发生;捕捉错误,恰当选择"错误资源";设计"错误",巧用"错误资源"资源进行教学,让课堂因"错误"而显现智慧,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沙地文化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是生成作文的优质资源。教师可将沙地文化课程资源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观赏、体验、品味中获得沙地文化的熏陶和启迪,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而发,展示生命的原生态,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数学网络资源,拨亮心灯1.贯彻国家法规:教育部对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作了全面的规划。规划的核心之一就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科课程的整合",而"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使学生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则是规划的另一个重要层面。网上资源的充分利用,正是国家法规的倡导!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作为山城山乡人,教师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挖掘习作资源,做好"农"字文章.  相似文献   

17.
正在朋友圈销声匿迹这件事儿,小万做得相当到位。印象中他一直是个热情分子,喜欢聚会热闹,好盘点人脉关系。从前听他最常聊起的话题就是,今天又认识了行业内的某某高管,有资源;参加了某个品牌发布会,和众位来宾互相留了名片,这是资源;通过朋友认识了新朋友,新朋友是某世界五百强的中层领导,资源啊……小万非常注重人脉关系的建立,用他的原话来说:"多认识人,就是一种关系的培养,对事业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一度送他"社交达人"的称号,所以才对他最近渐渐消失的倾向,表示诧异。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语文学科性质作了这样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的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与生活的血肉联系.<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标准>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高中选修课的设置中,还列入了"旅游文化专题""民俗文化专题"等选题.这就意味着在普通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要有将地方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引人到语文课堂的"大语文"理念,要有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的具体举措并能为此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19.
《生活教育》2013,(10):97-97
"中国知网"创始于1995年,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共同发起,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目前已建成了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囊括了中国90%以上的知识信息资源,是目前资源类型完整、内容全面的国家知识资源保障体系。面向中小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需要,依托"中国知网"先进的知识整合挖掘技术,开发建设了"中小学电子期刊阅览室""、CNKI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等数字阅读工具。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核心,"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这一理论,对一线教师有重要启示,充分运用各方面资源进行教学,对幼儿教育内容、实施和方法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