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吴芳 《华章》2009,(18)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然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观念已不能完全适应“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现代教学思想了。正如新课程标准强调的那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还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和互动的过程。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开放;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参与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程式,而应鼓励师生交往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和即兴发挥。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应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相似文献   

5.
郑敏 《中国教师》2010,(Z1):432-433
<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而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如何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真正参与到学生学习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教师扮演好"学生"的角色,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现状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要学习的新内容,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索者。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教育理念已经渗透到各门课的教学之中,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应积极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以新的姿态投身到新课程实施中去。一、从师生的关系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结果,交流彼此的情感。师生的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意义的建构。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主要指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而师生关系是教学最基本的关系,所以师生之间的合作尤为重要。现代…  相似文献   

7.
袁青 《青海教育》2002,(11):16-17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要求、评价等方面都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等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面对这场改革?如何面对新课程呢?首先,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是绝对的权威。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强调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的基本职能并没有变,但他却不再象以往那样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他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递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同时作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重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交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长期以来受爷爷、奶奶、父母的娇宠,孤傲、以我为中心,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内在因素较小,因此,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影响下优化课堂气氛,创设平等和谐的情境,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应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师应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甘当配角、当好配角。为此,教师应努力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使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过程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要成为师生共同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听讲,自己首先要学会倾听。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教学也才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2.
刘建松 《现代语文》2006,(12):29-31
一、背景 《语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对话的进程”。也就是说,阅读的过程就是本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所以,新课程中又提出:“语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本之间是多向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交流,是生命主体间言语与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对话教学改变了传统阅读过程的单向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关系,意味着学生心态的民主、平等关系中交流,会达到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主体性的凸现,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因而必须在师生间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沟通,是互动,是交往,是合作,就意味着老师和学生完全是平等的,应该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求得新的发展;意味着教学的过程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建构.教师在教,同时也在学;学生在学,同时也在教.教育已不仅仅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上课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教学必须是师生间的互动过程.教学要重视结论,更要重视过程;要关注学科知识,更要关注人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也就是说,新课程下的教学是一种合作共建、以教促学、互帮互学的活动。在课堂上,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使他们学会与同伴交往,合作探究问题,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神州大地蓬勃发展.新课程以它崭新的面貌吸引着孩子们,我们的课堂也应该吸引学生.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的相长.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也就是说,新课程下的教学是一种合作共建、以教促学、互帮互学的活动.在课堂上,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使他们学会与同伴交往,合作探究问题,在实践中感悟语言、建构知识,使自己得到发展.结合七、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我对新课改的课堂组织教学有以下想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很显然,新课程凸显这样的"学习观":学习是一种"对话"。从这个层面来思考,促进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就是追求走向"对话"的学习生活。一、交往、互动,搭建对话平台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已进入了改革和改进的阶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平等首席官。教师失去了对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因此,要改变课堂教育观,必须实现课堂教育的最高境界,拆除课堂上封锁的“墙”,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