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性质进行教学,而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需要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转变过来,不仅注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小学语文的魅力。当下小学语文课文的教学更加强调读的重要性就是由于读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行为,更是学生通过自身去感受语文学习的过程。就"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希望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是一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奠定语文基础的关键课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引导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时刻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加深他们对语文的喜爱程度。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进一步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语文的学习过程当中去。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最为重要的渠道,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影响下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健康健全的思想道德标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4.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引擎,是一节优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何优化新课导入技巧,让语文课堂飘散着浓郁的"语文味",应是广大语文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必须思考的课题。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多彩趣味的导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刘红叶 《学周刊C版》2014,(10):128-128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把课堂教学由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致力于学生终生、全面发展,突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把课堂教学由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致力于学生终生、全面发展,突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仍然延续之前的笼统的教学方式来对小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导致出现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致不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然而利用信息化教学可以极大地丰富小学语文智慧教育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同时让智慧教育课堂符合小学生的培养需求。基于智慧课堂的含义,本文提出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文味"缺失,主要存在以下原因:语文课堂变得更像舞台而不是学习平台;语文课堂过于偏重语文的人文性而忽视其工具性;课堂教学滥用多媒体课件等等.笔者在本文中论述了相关解决策略,即语文教师要精心备课,备出语文味;认真授课,上出语文味;作业设计,体现语文味;重视实践,练出"语文味",让"语文味"真正回归语...  相似文献   

9.
黄建军 《黑河教育》2014,(10):34-34
正近年来,由于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但热闹背后,似乎欠缺"语文味"。那么,语文课堂如何体现"语文味"呢?前不久泰兴市小学张映蕾老师执教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语文味"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感悟。一、教学语言蕴含"语文味""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就应该有"语文味"。曾有人说过,不同水平的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将营造轻松、高效的教学环境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受到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长期影响,当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依然沿袭以往的教学模式,这就使得课堂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轻松教学环境的营造,制约了教学效率的优化。而课本剧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快速激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能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高效学习课本内容。本文就借助课本剧让小学语文教学轻松起来的策略,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打造以学生为本的生本课堂。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还能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生本课堂进行探究,以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和学习体验,从而打造出真正的生本课堂。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新课改深入发展教学思想不断革新,旨在引导教师科学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助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知识。其中,生本教育理念主张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教师积极调整教学角色,以"引导者"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致力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助力师生携手创设高效讲堂,继而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生本教育理念科学性可见一斑。本文通过分析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新课导入是小学语文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合理设计导入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将新颖的教学理念融入导入教学环节中,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这样教师就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给出了明确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更加突出了语文的功能和人文教育价值,要求教师根据语言的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掌握语言规则。而"语文味"的提出,正好抓住了语文课的本质特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精心朗读课文,品味课文语言,鼓励学生敢于开口表达,努力让语文课堂凸显"语文味",让语文课更有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摇篮,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何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乐趣与魅力,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就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对此,主要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并提出几点有效策略,以期帮助广大教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晓莺 《考试周刊》2014,(77):41-41
在当前教学环境下,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求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采取体现"语文味"的阅读策略,以科学合理的教学途径、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朗读等调动学生阅读情感,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文章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分析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17.
刘小伟 《考试周刊》2013,(53):45-45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教师应该践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树立发展教学观,积极探索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以充满生命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9):47-48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课程改革后,素质教育观念的普遍实施,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这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果不是很理想,学生们对阅读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少,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创设就是以学习为中心,促使学生和教师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通过本文,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阅读将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语文味"是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特征的有效统一,通过对教学过程中不必要的教学环节和信息进行删减,使得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力求语文教学的真实性。本文以"语文味"为主题,扼要说明如何让学生感受和品悟到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20.
作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小学,还是中学都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往往忽略了作文教学,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得作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作文作为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作文教学,让作文走进生活,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以此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