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池莉对婚姻爱情悲剧性的描写还表现在她对婚姻爱情悲剧原因的探讨上。造成婚姻爱情的悲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爱情“阴谋”的参与,婚姻爱情当事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掉进婚姻爱情的阴谋陷阱,难以自抛二是各种文化观念的冲突,特别是乡村文化观念和都市文化观念的冲突、雅文化观念与俗文化观念的冲突、新文化观念和旧文化观念的冲突等是构成池莉小说中婚姻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三是东方式的“宿命”观与西方式的“原型”理论构成池莉婚姻爱情悲剧小说的更为抽象的哲学原因。  相似文献   

2.
简.奥斯汀一直被誉为19世纪英国第一位现实主义女性作家,她的6部作品全部涉及爱情和婚姻主题,在主人公们的婚姻中,金钱一直居于支配地位。然而,在奥斯汀对爱情婚姻的描写中,大部分的情感故事,均脱离不了浪漫的“灰姑娘”模式。理想的婚姻与现实的冲突,现实与理想,理想与感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冲突,矛盾统一于奥斯汀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3.
狄更斯将其成长与生活中形成的难以割舍的情感与经验参与到文学创作中,再经过自己审美心理的再体验与再创造,结合自己独特的心理机制,产生了大量通过再现儿童成长、爱情婚姻、社会体制等来表现"行善与爱"的主题精神的优秀作品。这些潜伏在作品之下的情感使得狄更斯的小说在主题上具有深刻的一致性,让他的小说达到了哲学命意的超越与审美追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王海的婚姻爱情系列小说,以女性为主体,但是在大家普遍把关注的目光投射到小说中的女性的情爱心理活动的时候,相应地"冷落"了小说中的男性。实际上,王海鸰的小说中的知识男性是非常有典型性的,王海鸰作品中的知识男性对婚姻爱情的态度也是非常具有探讨价值的。她不仅描写了男性"心的背叛,身的背叛,身心的背叛",更多次关注了男性的ED问题以及面对爱情婚姻困境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5.
爱情婚姻是"三言""二拍"作品中最具特色的题材,此类题材如实地刻画了普通市民阶层的爱情婚姻生活,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宣扬了婚姻原则、道德标准突破了宋元话本的局限,流露出了有别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的新思想,其爱情婚姻观有了新的发展,提倡了追求自由爱情,主张婚姻自主,强调了人的感情和尊重人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6.
爱情与金钱的搏弈--《傲慢与偏见》中婚姻观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著名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四对青年人的婚姻故事,表现了金钱与爱情在婚姻中的作用.阐释了作者的婚姻观金钱与爱情在婚姻上都很重要,但爱情在成就美满婚姻上的作用要远远大于金钱.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作品以女性为中心主题,通过婚姻和爱情反映出女性的生活和思想意识。镜像是构成张爱玲作品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镜像从侧面反映出她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爱情意识,从而反映出张爱玲追求男女平等、生活独立、情感自由的爱情意识,批判了传统观念中陈旧的婚姻中的奴性意识。  相似文献   

8.
《诗经》中与女性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的三分之一,与女性爱情、婚姻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弃妇诗"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反映西周末年到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展示不合理的夫权制度下妇女被欺凌的悲剧命运和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9.
人人都可以拥有爱情,但不是人人都可以拥有建立在爱情上的婚姻。作为人类最真挚、最美好的情感,爱情历来就是文学作品中亘古不变的主题。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散文小说,在中国的历史上,讴歌爱情赞美爱情的文学作品不胜枚举,但讴歌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的作品却寥若晨星。文学作品总能若隐若现地展示人们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也会或多或少受其时代背景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有关爱情的文学作品,来观察中国人爱情观与婚恋观的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10.
人人都可以拥有爱情,但不是人人都可以拥有建立在爱情上的婚姻。作为人类最真挚、最美好的情感,爱情历来就是文学作品中亘古不变的主题。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散文小说,在中国的历史上,讴歌爱情赞美爱情的文学作品不胜枚举,但讴歌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的作品却寥若晨星。文学作品总能若隐若现地展示人们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也会或多或少受其时代背景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有关爱情的文学作品,来观察中国人爱情观与婚恋观的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从毛姆作品中两类主人公形象来梳理他们的悲剧婚姻爱情景观,以便更好的理解毛姆内心的婚姻爱情观,并以此关照当下生活,给当代人经营爱情、婚姻、家庭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简·奥斯丁是英国乃至世界文坛上女性作家的佼佼者,她以最受女性关注的爱情与婚姻为题材,创作出了举世瞩目的一系列作品。在她的作品中,奥斯丁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爱情与婚姻的看法,同时也表达了她自己对美好爱情与婚姻的憧憬。奥斯丁的婚姻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她的思想也为之改变。特别是在她的第一部小说《傲慢与偏见》与最后一部小说《劝导》中,这种差别格外明显。本文将通过对比这两部小说,来探讨奥斯丁创作前后婚姻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试论古典诗歌中的弃妇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许多文艺大家都这样说 ,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在人们精研爱情作品的时候 ,我们不妨来关注一下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弃妇诗。弃妇诗砸碎了爱情浪漫而美丽的花环 ,揭开了婚姻的狡诈与虚伪 ,也撕开了爱情温情脉脉的面纱后的贪婪与私欲。弃妇诗以其内容的简洁明了揭示了现实生活的残酷和复杂。从《诗经·谷风》到《孔雀东南飞》 ,我们看到了婚姻从最初的单纯的爱情吟唱到后来多种生活颤音的交织 ,婚姻 ,硬是被人强行塞进了许多不协调的东西。一《诗经》中被历来注释家注作弃妇诗的作品也不过七八篇 ,虽然数量占全部《诗经》作品不到四十分之一 ,…  相似文献   

14.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最为流行的一部作品。故事跌宕起伏,爱情婚姻关系错综复杂。《爱玛》被评论家认为是奥斯丁最为成熟的一部代表作,情节构思巧妙,引人入胜。通过分析比对这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爱情与婚姻,可以看出奥斯丁本人逐步成熟的爱情婚姻观。  相似文献   

15.
婚姻与爱情贯穿了中国文学的始终并成为其基本主题.新时期以来,有以张洁、张辛欣、张抗抗为代表的女性作家,她们从女性的角度表现了现代女性对传统婚姻观念的反抗意识;有新写实作家如刘振云、池莉、方方等对普通琐碎婚姻生活的平面描述;也有诸如<爱又如何>、<别人的爱情>等作品对婚姻和爱情的消解.在众多作家作品中,王海鸽婚姻题材小说可谓独具特色,其创作既如实描绘了普通家庭婚姻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和喜怒哀乐,实际上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张爱玲的爱情婚姻历程及其作品分析,展示了张爱玲既传统又现代的情感世界;并从心理学角度透视张爱玲在婚姻爱情上的补偿心理。  相似文献   

17.
简·奥斯汀是英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其中,《傲慢与偏见》最受读者欢迎,作品中的主人公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与婚姻也是学者热议的话题。文章试图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奥斯汀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博弈,以阐释奥斯汀在该小说中对人物婚姻的布局和意图。  相似文献   

18.
林燊 《文教资料》2007,(15):101-103
简.奥斯丁的作品无一不以婚姻为主题,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也不例外,该作品描写了四对年轻人的爱情婚姻,揭示了不同的婚姻观,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婚姻观。本文将通过对四桩婚姻进行分析,提炼出作者的婚姻观并指出该婚姻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蔡虹 《学语文》2007,(4):13-1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周初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作品。现存诗305篇,分"风"、"雅"、"颂"三大类。大多学者认为这是从音乐角度进行的分类。其中"风"诗全面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劳动生产、战争徭役、爱情婚姻等社会生活的内容,是《诗经》中思想和艺术成就最高的部分。而"风"诗中,又以表现爱情婚姻的诗篇居  相似文献   

20.
徐娟丽 《考试周刊》2014,(29):17-18
正唐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如《柳毅传》、《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等。这类作品主要描写唐代士子的婚宦习俗,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气,因为仕宦之途是唐代士子平生的主要追求,另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婚姻,主要表现了对婚姻爱情生活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抨击了封建礼教、婚姻制度和门第等级观念。这些作品中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流传至广。一具体说来,唐传奇中有关爱情婚姻的人物关系大体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