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的心理主要包括智力正常、心理特点符合年龄、完整的人格、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等等。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胸怀坦荡 ,举止大方 ,言行一致 ;能正确评价自己 ,尊重他人 ,有礼貌 ,有修养 ;尊重别人的意见 ,但有自己的主见 ,不盲从 ;正确对待自己周围各种各样不同的关系。变态心理主要包括变态认识、变态情绪、变态行为、变态人格等等。中学阶段 ,特别是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也是心理素质发展极为主要的阶段。初中学生身心发展极为迅速 ,可塑性大 ,同时又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青春期的出现 ,给学…  相似文献   

2.
学前期是人生旅程重要的奠基时期,一个人的一生是否成功,此时迈出的第一步至关重要。而是否拥有健康的心理,乃是第一步的关键所在。心理健康的本质是适应:一方面,个体应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善于恰当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和行为;另一方面,个体应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与他人和谐相处,善于恰当地处理与他人发生的冲突。其中,让每个幼儿形成以自信、欢乐、奋发为基础的心理品质是心理健康发展的核心,也是个体实现社会化与个性化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如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一、尊重关爱,促进幼儿…  相似文献   

3.
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优化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的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4.
吴艳 《贵州教育》2005,(9):27-29
随着教育向纵深发展,我们的教育需要培养道德品质高尚,明辨是非、善恶、荣辱的人,积极乐观进取的人,换言之,就是心理健康的人。什么是心理健康呢?健康的心理应包括智力正常、完整的人格、尊重他人、情趣高雅、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等。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对生活充满热爱,心胸宽广,言行一致,诚信待人,有礼貌,有修养,正确评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自己与他人,有主见,不盲从,富于竞争。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剧烈变化的时期,这个阶段是学生成长的“转折期”,教育的“困难期”。处于少年期向青春期转变过程中的的中学生由于思维定势的单一和片面,…  相似文献   

5.
汪国真说: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热爱生命,既爱自己也爱世间万物的生命,要尊重生命,既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在热爱、尊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弗洛姆  相似文献   

7.
身体健康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那么,怎样来衡量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呢?概括起来大约有以下四条标准。 1.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别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必须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尤其重要的是,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既不过高地估价自己,也不  相似文献   

8.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良好的状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教育界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各方面研究总结,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适应;良好的个性,保持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健康人格;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获得心理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正确对待挫折和成绩,全面地看问题;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既不目中无人,也不自惭形秽;心理行为符合…  相似文献   

9.
自信心,是一个人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外在表现。自信是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愉快的接纳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才干,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同时也是对他人、对环境的认可和接纳。自信的人懂得尊重自身的价值,也懂得尊重他人的价值;懂得尊重自己的尊严和权力,也懂得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力。因此表现出个人对内心世界及现实生活的关怀和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0.
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部分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当前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资料显示,目前教学一线教师中有半数以上教师存在心理问题.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呢? 一、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教师自身学习,系统掌握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主动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心理自我调节. 首先,要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我.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及优势,不完全依赖他人的看法和领导的评价,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当遇到挫折时,要正确面对挫折,怨天尤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良好的状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教育界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各方面研究总结,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适应;良好的个性,保持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健康人格;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获得心理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正确对待挫折和成绩,全面地看问题;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既不目中无人,也不自惭形秽;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我国古代医学早就提出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致病的理论,认为人只有在心身统一时,身体才会是健康的。在工作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心理健康更成为个人身体健康的首要条件。心理健康的划分,往往以个人能否适应环境为标准。若一个人对环境适应良好,则此人的心理就健康,如果适应不良则不健康。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以下几种心理特质。1.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正确的自我观念具有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包括与他人相处时应有的尊重、信任、友善、同情、宽容等良好心态,取人之长,补己…  相似文献   

13.
<正>体育品德的内涵,是体育运动参与者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本质。体育品德应该在培养运动者自尊与尊重他人价值观的特定的比赛环境中形成。体育品德应该与以下价值观相关:有礼貌、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有团队精神、守纪律、包容他人;诚实、正直、忠诚、勇敢;有同情心、有责任心;遵守规则、公平比赛;自豪、诚恳、冷静、沉稳、谦卑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不仅包括运动能力的形成,还包括健康行为的发生和体育品德的形成。在新版课程标准的引领下,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事关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大学生心理问题呈明显上升趋势,大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给社会、学校及学生家庭带来了极大影响。学校通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种方式,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形成大学生积极、完整的健康观念。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万中范 《文教资料》2008,(34):195-197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判断一个大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要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加以衡量,要从他们对待自己、他人和世界.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对待顺境和逆境的态度等方面来综合考虑,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标准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16.
王一红 《文教资料》2006,(14):200-2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健康概念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健康在现代社会是一个多维的结构,涉及到相互依赖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状况。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的完满状态。”在健康这个多维结构中,心理健康处于重要地位。“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即认为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符合同龄阶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水平,那么其心理状态就是健康的,相反则不健康。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可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观的审视与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心理健康观存在定义空泛主观、标准逻辑对立及相对性、内容系统性差等局限。通过揭示心理所指及健康本质揭示心理健康的本质是心理系统的和谐;通过分析标准的特性提出了分析心理健康标准,分别是心理和谐的整体性、积极性、动态性和持续性;依据心理所指提出心理健康包含个体内部心理系统的和谐和外部心理系统的和谐,其中前者包括意识层次的和谐、心理过程的和谐、个性心理的和谐,后者包括个体与他人的和谐、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个体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是相信自己的思想、道德、能力的心理状态,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1]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和心理品质,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的甚至是核心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是相信自己的思想、道德、能力的心理状态,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1]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和心理品质,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的甚至是核心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自尊即自尊心,是一种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待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毛姆曾说:"自尊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原动力"。"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就看他是否具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