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中国广播》2008,(8):I0005-I0005
河北农村广播全天播音19.5小时,覆盖人口超过2000万。作为河北省第一家为农民服务的专业广播媒体,河北农村广播在服务“三农”的责任和使命引领下,致力于将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与满足农村广大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
李淼 《新闻世界》2009,(11):55-56
本文根据广播界的现状提出:广播主持人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胜出就必须进行思维创新。培养主持人的创新思维,需要从“开放性思维、预测性思维和协调思维方式”三个方面着手。这样广播主持人才能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董娟 《声屏世界》2008,(11):30-31
节目内容决定主持人风格。农村节目决定了节目内容必须围绕着“三农”展开。所以,做农村节目主持人,必须要关注农民生活,把握农业走势,了解中国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专业化的进程。尽全力做一名在“三农”领域内专家型主持人,关注农民朋友的生存、民主和权益等各个方面,全方位为农民服务。  相似文献   

4.
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农村广播8月28日正式开播。这是河北省第一家省级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专业广播。河北电台农村广播将以“听农民说话,为农民说话”为宗旨,以铸造品牌、务实创新为基本理念,以服务“三农”、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为主要任务,以为农业、农村、农民以及农村工作者提供  相似文献   

5.
蔡玲  邱建新 《新闻前哨》2005,(10):71-71
构建和谐社会,重点、难点在“三农”。三农问题需要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关心,尤其是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这其中对农广播应该发挥其更加重要的作用,因为广播具有接收简单、便捷,受外界影响较小,信息量大等独特的优势,农村广播在宣传报道上应该给“三农”更多的照应。那么办好农村广播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相似文献   

6.
农村广播的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种新媒体日渐繁荣的今天,农村广播已处于边缘化的趋势。覆盖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过程中广播具有其他媒体所不具有的优势,在建设“村村通”工程中,更应充分利用广播的优势指导广大农村学习先进农业科技知识,及时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知识素质.按照“三贴近”服务原则.强化广播对“三农”的服务功能,建设适应新形势的新型农村广播。  相似文献   

7.
戴婷  张亮 《中国广播》2011,(10):51-52
广播电台的专业对农广播频率肩负着服务“三农”的使命。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广播市场,全国20多家农村广播出现了抢夺城市听众与坚持对农路线的两极分化,本文记录了这一特殊发展时期的乡村广播现状,分析原因,提出问题,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8.
闻罡 《新闻世界》2011,(10):113-114
农村广播是党和国家宣传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的舆论主阵地。了解"三农",强化综合素养,精心搭建与听众沟通交流之平台,是农村广播主持人应当始终追求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中央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今年为“农村服务年”。实施“农村服务年”,总的是要紧紧围绕建立健全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展开,提高农村广播影视覆盖的质量和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享受好基本的广播影视服务、让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快、更好地传入千家万户。本期“特别策划”邀请国家广电总局研究人员和中央台、陕西台、山东台、江西台、辽宁台对捉广播频率或节目的负责人,就建立农村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及其有关问题做解读和交流,希望这些文章能对落实“农村服务年”的要求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李多 《记者摇篮》2009,(11):53-53
目前,广播文艺节目的主持人,是集采、编、播于一身。既是节目的主持人,又是节目(作品)的编辑。直播板块、热线电话以及"戏迷"进入直播间与听众互动,已成为广播文艺节目的基本形式。这种形式,要求主持人(编辑)不仅要有较高的播音素质,也要有较强的编辑水平和能力作支撑。为此,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编辑)加强专业知识、专业艺术以及职业道德的修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积极构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和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各级联动,扎扎实实推进硬件工程建设;必须大力繁荣面向基层、面向"三农"的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交流和传播;必须搭建一个加快推进农村广电建设、繁荣农村广电传播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杨丹红 《视听界》2009,(6):109-109
形象:亲和平易。农村科技广播主持人首先要解决语言形象的定位问题。语言形象的定位取决于特定的受众和内容。农村科技广播的受众是广大农民,如果主持人端起架子、高高在上,一开口文绉绉的,语调刻板冷峻,势必让农民听众敬而远之。从内容上看,农村科技广播以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普及农业科普知识为主,如果像文娱类节目那样语调活泼跳跃、语言煽情夸张,显然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首家省级专业农村广播频率出现于2003年陕西电台,随后农广频率遍地开花,它们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为农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及娱乐为职责,逐渐为我国农村受众所了解。但是,目前农民从对农广播中听到最多的是“老戏”、“评书”、“广播剧”、“医疗节目”等,新闻报道显得凤毛麟角,无法充分满足农民的新闻需求。  相似文献   

14.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科学发展观。向来“三农”情结很深的吉林广播,既为这:种局面感到欣喜,同时也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办好对农广播。  相似文献   

15.
朱惠民 《新闻窗》2005,(6):30-31
县(市)广播电台的农村广播科技宣传是“解决好‘三农’问题,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措施。要搞好这方面的宣传报道,就必须让广大农民把广播里介绍的农副业科学技术知识听懂,只有听懂了才能记得住,记住了才能用得上。因此,县(市)广播电台的领导及科技编辑,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不断探讨和深化科技宣传的通俗化问题,力求化“诉于目”的文字为“利于耳”的声音,化“单一平淡”的播音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声音,化“转瞬即逝”、“过耳不留”的声音为“转瞬不逝”、“过耳能留”的声音,真正让农民听懂、记真,用好农副业科技知识。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中央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今年为“农村服务年”。实施“农村服务年”,总的是要紧紧围绕建立健全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展开,提高农村广播影视覆盖的质量和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享受好基本的广播影视服务,让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快,更好地传入千家万户。本期“特别策划”邀请国家广电总局研究人员和中央台,陕西台,山东台,江西台,辽宁台对农广播频率或节目的负责人,就建立农村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及其有关问题做解读和交流,希望这些文章能对落实“农村服务年”的要求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国家广电总局将2005年定为“农村服务年”,要求村村通广播和电视是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对广播电视行业来说,这一要求既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具体要求,也是发展壮大对农产业经营的机遇。如何有效地调动60%多的农村人口受众群,盘活农村广电市场?笔者在几年实践的基础上,从破解广播有效覆盖难和频率定位难两个方面,提出广播服务农村的新构想。深入探索有效覆盖途径是实现广播“村村通”的关键广播的覆盖率不等于到达率。广播“村村通”必须解决好覆盖率与到达率的关系,要以到达率来衡量广播“村村通”建设水平,衡量广播服务农村的…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70至80年代,广播一度十分兴盛。90年代以后,随着媒体逐渐把目光聚焦到城市的高收入人群身上,广播开始出现滑坡。现在,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村广播悄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临新形势,西部广播要想加快发展就必须抓住历史机遇,根据西部农村的特点,转变以往重城轻乡、嫌贫爱富的观念,有针对性地加强县域广播站建设,增强对农广播的贴近性。  相似文献   

19.
<正>如何有效地调动60%多的农村人口受众群,盘活农村市场? 笔者认为,应从破解广播有效覆盖难和频率定位难两方面入手, 着力建立广播服务农村网络,办好对农广播,让农民从中受益。一、探索有效覆盖途径是实现广播“村村通”的根本笔者理解,真正意义上的广播“村村通”必须解决好覆盖率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和谐文化,必须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正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民心工程。宜春市目前广播电视信号已覆盖了绝大多数农村地区,但是广播与电视这两大媒体的发展却呈现两极分化走势,电视蓬勃发展,广播日渐衰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