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瑞叶 《大观周刊》2011,(41):120-120
古语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用于目前的课改口号说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和善于学习。它既强调学生学习目的、动机、态度,也指学习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陈正维 《大观周刊》2012,(11):198-198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樊明庆 《大观周刊》2013,(1):209-209
古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学习方法的侧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活”起来呢?根据我校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挖掘,对课堂教学形式也进行了更新设计,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习,努力创造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一、关注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4.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出自《老子》,说的是"送给别人一条鱼能解他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让他永远有鱼吃,不如教会他钓鱼的方法",有鱼吃是目的,会钓鱼是手段。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相似文献   

5.
王俊杰 《大观周刊》2012,(35):208-208
作为老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么去学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去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有的创新意识。 古代的《学记》中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著名的教育家卢梭提出,教育的本质不在于告诉他一个道理,而是在于教育他们怎样去发现真理。  相似文献   

6.
贾韩双 《大观周刊》2012,(16):179-179
开展学习者阅读培训对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这方面,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提供可供学生自己从本文中提取意义的策略和方法。所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通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自如地运用各种策略,阅读效率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相似文献   

7.
孙朝霞 《大观周刊》2012,(49):218-218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汉语文的方法是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制定出切实可行,便于操作,并且具有检测性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运用圈点批注等方法做好课前预习,为提高课堂听课效率打好基础。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听课习惯和涉猎课外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样日复一日,学生的汉语文素养就会潜滋暗长,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高丽 《大观周刊》2012,(29):207-207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是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制定出切实可行,便于操作,并且具有检测性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运用圈点批注等方法做好课前预习,为提高课堂听课效率打好基础。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听课习惯和涉猎课外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样日复一日,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潜滋暗长,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凌钦芳 《大观周刊》2012,(37):349-349
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又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然而我以为教师既要授之以渔又要授之以鱼,鱼与渔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0.
姜花 《大观周刊》2012,(24):332-332
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能力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缺乏自主阅读的积极性,阅读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阅读教学的目标远远没有达到。因此阅读理解常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难点,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有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  相似文献   

11.
郭鹏杰 《大观周刊》2012,(48):279-279
中国有句名言:“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把鱼送给别人,不如交给别人打渔的方法。因为送给的鱼总是有限的,可是得到打渔的方法后,打到的鱼就是无限的。可见方法的重要性。高中数学学习也是这样,要讲究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蓝天 《大观周刊》2012,(10):201-201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3.
李家国 《大观周刊》2011,(10):282-282
传统教学过多注重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学法的指导。是“授之以鱼”,而学法指导是“授之以渔”是教给学生怎样学习,即有“学会”转变为“会学”。具体讲学法指导包括学习内容的指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和渗透,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这样才能给学生自主学习一把金钥匙。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特点,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4.
古人有句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现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替十分迅猛,终身学习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教学中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会学、善学,让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5.
<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10月7日,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和中国青年网共同发起的"青年之声·授渔缘梦一帮一助学行动"在四川省档案学校启动。此次公益活动主要是资助在四川省档案学校就读的大凉山彝族学子和雅安地震灾区的贫困学生。在"青年之声·授渔缘梦一帮一助学行动"见面会上,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授渔计划"秘书长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项目内容和相关情况,并和志愿者、班主任老师一道对全  相似文献   

16.
袁义 《大观周刊》2013,(7):237-237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送人现成的鱼,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给现成的“鱼”只能满足人一阵子,捕鱼的方法却能使人受惠一辈子。中国还有很多类似这句话的意思的寓言。如给金子与给淘金子的方法、给鱼和给鱼竿的启示等等。这些故事都给我们启示:做任何事重要的是要掌握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圆马良之梦授神来之笔──微机PhotoDraw2000亮相京城中国古代善良勤奋的少年马良梦遇仙人授之“神笔”,从此马良以“神笔”造福众生。这就是脍炙人口的“神笔马良”的中国民间故事。如今,为了圆大众绘画作图之梦,微软公司推出现代“神笔”PhototD...  相似文献   

19.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毕竟,你不能一辈子给人以鱼,但如果你授予了他以捕鱼的方法,他就可以在想吃鱼时候自己去捕鱼。学习也是如此。那怎样让学生“会学”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杨恒林 《大观周刊》2010,(46):93-93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学习兴趣是和情感相联系的,它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