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朱紫缘 《大观周刊》2013,(11):142-142
网络媒体作为新时代下新的舆论监督形式,凭借独特的传播优势,其舆论监督功能迅速被人们所重视。但是,网络媒体舆论监督存在“泛政治化”现象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思考。本文从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出发,分析网络舆论监督“泛政治化”现象的影响,为我国今后的网络舆论监督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龙海 《新闻世界》2010,(10):127-129
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二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总人数已达到3.84亿人。"①网络媒体为公众建构了"公共话语空间",信息的汇聚和信息传播的分权的两大特征为网络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起到了其它媒体所难以企及的优势。网络传播在舆论监督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网民愈来愈懂得利用网络传播舆论,监视我们的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健康的发展。本文从网络的两个最重要特征出发分析网络传播在舆论监督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传播的日渐普及,网络在舆论监督中发挥的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这种作用体现在各种社会问题的暴露上,网络传播在舆论监督领域四面开花,网络作为新兴的媒体势力,以清醒而果敢的姿态进入传统媒体无力监督或力量薄弱的领域。我们在欣喜于网络草根力量的强大的同时,也无法忽视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中气息的越发微弱。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并持续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并对新媒体进行有效的规制,使其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各自发挥好自己的舆论监督优势。  相似文献   

4.
从网络的发展看舆论监督的本位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琳 《今传媒》2005,(6):44-45
舆论监督是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快速发展,给舆论监督带来新的外部表达渠道和传播形态,也使舆论监督的内在性质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核心功能之一,中国主流媒体在长期实践中对舆论监督形成较完整的理念与规范,然而互联网技术变革推动传统认知及实践发生重构.本研究对全国具有影响力的18家媒体调研发现,网络舆论监督作为舆论监督的新形态,其地位和价值均有所上升.舆论监督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越发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始运用于监测舆情及媒体议程设置中.同时,不少主流媒体大胆进行机制创新,搭建网民互动渠道、尝试建设性舆论监督、形成"闭环"机制等.本研究建议为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合理松绑并鼓励进行国际舆论监督,引导全民成为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推动网络舆论监督形成主流媒体和网民多层级、去中心的泛众传播生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艾萍  吴余 《东南传播》2011,(10):49-51
网络舆论作为互联网时代民意表达的一种方式,在各类公共事件的传播扩散和解决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监督作用。本文通过对"我爸是李刚"事件的传播过程和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对网络舆论的开放性、互动性、主体的大众性和虚拟性等特点进行探讨,根据目前网络舆论监督中存在自发性、匿名性、盲从性和网络暴力等问题,试图从网络自律和政府监管两个方面入手,促使网络舆论监督发挥更加良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今时代,网络舆论监督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已成为广大网民表达意见、行使监督权的平台。它作为一种网络信息交流与传播方式,具有传播范围广、效率高、速度快、互动灵活等特点,同时,作为一种监督形式,又有一些舆论监督共有的特性。网络舆论监督已成为当今广受关注的监督方式,成为推动社会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有效途径。但是,网络舆论监督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郑红 《东南传播》2012,(9):170-171
开展舆论监督是媒体重要的社会职责,近年来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变革,网络等新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反腐倡廉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而传统媒体特别是地方媒体的表现却十分有限。本文深入分析了传统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现实困境,提出在新形势下地方传统媒体加大舆论监督力度是其必然选择,同时结合地方电视台具体实践,探析如何借力微博的传播优势创造性地开展舆论监督,彰显主流媒体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党报在网络兴起背景下开展舆论监督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案例,对党报在新的传播环境中发挥优势,围绕服务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目的开展舆论监督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未成年人涉案事件已经成为网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认为,未成年人有普通未成年人和未成年公众人物之分,既不能用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对抗舆论监督未成年公众人物,也不能借舆论监督之名肆意侵害普通未成年人隐私权;网络侵害未成年人隐私权还来自于法定监护人的传播权,而法定监护人的传播权受制于法定监护权,必须进行适当限制,让其慎重而又节制地传播未成年人的隐私内容;代理律师的传播权受到法律和职业伦理的双重规范,避免律师通过博客、微博等传播平台操纵舆论,影响和干扰案件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从"诈捐门"事件发生到现在,网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工具,从传播学角度分析"诈捐门"事件的传播机制和传播效果,以勾勒此类事件的传播学特征,探究该典型案例对我国公共信息传播和网络舆论监督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薛强  陈李君 《今传媒》2013,(6):48-49
2012年11月网络上爆发了轰动全国的雷政富事件,最早的爆料来自朱瑞峰的"人民监督网",于是民间舆论监督网站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民间舆论监督网站的发展情况,思考了这些网站存在的困境与问题,例如敲诈勒索、被仇家报复、被政府封杀等。最后认为,随着中国政治的开放和传播科技的进步,网络舆论监督将会发展的更好。  相似文献   

13.
郑玥 《声屏世界》2002,(1):24-25
引言 “舆论监督”一词是我国特有的。国外,无论是西方、原苏联,还是东欧,都没有这一词语。纵观舆论监督的历史,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一直十分重视舆论监督的重大作用及其同党和政府工作的密切关系。舆论监督必须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得以实现。而目前,审视我国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现状,却不容乐观。21世纪的科学技术更为发达,与此相适应,科技含量很高的新闻传媒将变得日益普及,传播手段也将变得更为先进。高科技介入新闻传播,计算机网络应用于新闻传播,极大拓展了人类的思维空间,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及工作方式,使新闻传媒呈现出前…  相似文献   

14.
刍议"自媒体"的兴起与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策略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过去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的方式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进入"自媒体"时代,互联网信息流动和传播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就当前网络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工作思路提出:转变文化传播工作思维、强化网络舆论监督和引导、发挥"自媒体"的传播优势、"自媒体"与体验式传播结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微博作为代表性的自媒体平台,成为了公众舆论监督的重要场所。在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舆论监督方面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于欢"事件的微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析微博传播中舆论监督作用的产生过程、效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并为规范微博舆论监督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评论是引导网络舆论的重要工具和武器,这是由网络的传播属性所决定的。网络评论主要传播的是观点,用观点去影响网民对某个热点事件的看法。网络舆论场公正、客观、理性的表达,需要网络评论来引导和沟通,从而使网络真正成为表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7.
张进 《东南传播》2012,(6):41-43
自媒体时代一改过去传统媒体对话语格局的垄断,互联网成为重要的民意表达阵地。与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相比较网络的舆论监督触角更宽广,传播更具有发散效应,往往能够形成声势浩大的"民意广场"。各种新媒体形式迅速发展,使舆论信息随时随地互动传播,其参与主体多样复杂,内容数量庞大,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这给危机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篇以宜黄拆迁为案例透析自媒体话语权对公共事件危机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一样,都具有相当的社会价值,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只是必须注意,要结合网络传播的特点,发挥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同时尽量避免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网络化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然而网络在带给我们便捷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问题。“网络暴民”成为网络传播中一个新生的词汇,而存于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网络暴民”现象,在传播的舆论监督与引导上,带给我们更多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陈咏梅 《新闻世界》2011,(7):134-135
舆论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它不只是消极地反映社会,体现公众的集合意识及其倾向,而且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社会,反作用于人们的思维活动与行为方式。网络舆论成为整个社会舆论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也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事实上,网络媒体一出现就承担了这种不可推卸的使命,并充分利用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把舆论监督开展得有声有色。关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双重作用的讨论也越来越多,本文也对网络监督的这种双重性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