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网络媒体传播缺陷与传统媒体发展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等新传播渠道的迅速发展,对人类的传播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使传媒生态变得更加丰富。虚拟世界有产生新闻的空间和基础,部分现实生活中的公众事件与虚拟社会的网络事件有所重合,也值得传统媒体的关注。自从有了网络媒体,新闻信息的数量成几何级攀升,新闻内容日趋广泛,新闻表现形式日益多样。新闻影响力日益深入,受众数量急剧扩大。  相似文献   

2.
李艳  李园园 《新闻世界》2010,(8):273-274
网络新闻"跟帖"是伴随着网络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新生事物,如今已成为网友发布意见和观点的重要平台,跟帖现象开始受到诸多网友关注。借助网络的优势,网上新闻跟帖迅速发展,并最终影响到了传统媒体的发展,众多新闻受众更青睐阅读网上信息并且在新闻后发布跟帖,而作为网路新闻依托的传统媒体则在此方面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冷落。  相似文献   

3.
网络的诞生与发展在新闻传播领域一直在印证这样一个事实:越来越多的电视、报纸出现的新闻事件,最初都来源于网络,网络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网民习惯于利用互联网的匿名、交互的特点,发布信息,揭示真相。这些信息容易引起网民群体的关注,在形成网络集合行为以后,成为具有新闻价值的值得传统媒体报道的新闻。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网民队伍的壮大,网络信源新闻正在崛起。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自媒体的兴起,让网络成了舆论的主战场,网络舆论以病毒式的传播模式,让任何一个信息都可能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相关社会问题、政府工作、党的政策等信息,传统媒体在这样一个新闻舆论时代,必须转变传统、落后、自上而下以及一些忽视受众诉求、不切合实际的报道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引导的作用,引领舆论方向,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本文从新闻宣传与新闻舆论的定义出发,分析了新时期新闻舆论的影响因素,论述了传统媒体在新闻舆论时代的理论转变,以期为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变采编流程,建立信息大平台传统媒体新闻采编模式通常是某位记者或编辑负责某事件的采写和报道,记者通常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采写新闻.但热点事件的发生多有持续性,且涉及不司专业领域,受众关注点较多,事件发展不同阶段关注的焦点不同.这一背景下,必须改变原有新闻的采编流程,多方位整合新闻资源.  相似文献   

6.
朱姝 《新闻传播》2016,(4):31-31
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大大促进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方向的发展,受众完全可以依靠互联网端和手机端即可获得一手新闻信息,大大提高了新闻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增强了受众关注热点的参与度。但是,新媒体时代的新闻采写与传统媒体有很大的区别,本文针对新闻采写的特点,提出新媒体时代新闻采写的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我国媒体行业逐步从传统媒体转变为融媒体时代。人们不仅可以通过传统媒体获取新闻信息,还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等多种传播介质传播新闻信息,让受众随时、随地了解新闻事件。这就要求当代新闻记者要提升个人素质,提升对新闻的敏感能力。  相似文献   

8.
叶萍 《青年记者》2012,(15):43-44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在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下面,笔者就传统媒体如何借力微博传播平台拓展新闻信息来源渠道,增强互动功能吸引网络受众,提升媒体品牌影响力等作一探讨. 利用微博平台,拓展传统媒体信息来源渠道,强化采访功能 美国有研究称,70%的突发性事件的发现都始于微博.在中国,从2009年微博诞生至今,微博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信息来源."李开复离开谷歇中国"、"方舟子炮轰唐骏造假"、"郭美美炫富"事件等社会热点,无一不是从微博发端而成为传统媒体报道的新闻焦点.  相似文献   

9.
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新闻的途径增加,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传统媒体将新闻信息传达给受众,却不能及时收到受众的意见反馈。网络媒体互动性强,开放性大,受众参与性强;但网络媒体缺乏权威性,把关不严格,不能保证为受众提供真实信息。针对这一局面,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只有取长补短,互相合作,才能共生共赢。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优势1.新闻报道的权威性高。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10.
<正>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在新闻传播的速度、方式、广泛程度方面都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具体表现在时效快、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表现手段多样、载体普及率高、受众成为新闻发布者七大特点。一、时效快网络为新闻的传播提供了最快捷的传送和发布方式,通过网络,记者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茖就新闻事件、尤其是突发性新闻事件做同步的现场报道。如2014年3月  相似文献   

11.
马连 《新闻传播》2010,(2):54-54
在现代社会这样一个海量信息时代,不论是对媒体还是受众,获取信息变得更加简单。尤其是对受众而言,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甚至包括手机短信,信息的获取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在这种情况下,速度已不再是新闻的唯一需求,各种媒体“PK”的是信息处理能力,也就是新闻事件的讲述方式。像新闻谈话节目这种很难靠速度取胜的节目,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赢得受众。于是,如何叙事就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田勇 《新闻实践》2004,(1):55-56
互联网的出现给新闻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它不但凸现了崭新的新闻传播方式,同时融合着各种媒体的内容特性,而且对新闻的受众理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传播学意义上的受众又称接受者,指的是大众传播的传播对象或信息的接受者。长期以来,传统媒体受众只是媒介所有者宣传、教育的对象。而互联网的出现,使大众化传播的整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最大的冲击就是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互联网新闻的受众: 1、受众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走向主动的信息寻求。在互联网上,任何人都享受对信息的自主选择和发表个人意见和观点的权利。 2、受众从信息接收群体化走向信息的个性化选择。网络传播从本质上是为受众度身定制的个人化传播模式。 3、受众从满足事件的结果走  相似文献   

13.
一、网络深度报道的特点 与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一样,网络深度报道也是“以深刻和全面为传播旨趣的新闻报道”,强调全面把握和解释新闻事件的过程和联系、深刻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以提高受众对新闻事实的认知程度。虽然报道取向相同,网络深度报道的方式却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自从微博在中国开始发展,微博这一话题就成了网络的关注焦点,微博的未来将何去何从,目前尚有争论。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微博的出现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意味着什么?传统媒体该如何面对这种新兴媒体的出现,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并与微博更好地互动和互补,使得二者能够共生共荣,共同发展。微博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机遇微博是时下兴起的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媒介,在140字以内即时发布信息,并以此实现即时分享的迷你型博客。微博具有自主、互动、简洁、快速、随时随地分享信息的优势,它的出现必将会给传统媒体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一)创造了"微新闻"微博的字数控制在140字以内,通过简短的文字便能获得新闻信息,进而快速判断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信息。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这种快速以及言简意赅的效果深受人们的喜欢。《华西都市报》根据微博所创造的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取微博之长,开创了一种新的新闻传播体裁———"微新闻"。微新闻在形式上类似微博,短小精悍,字数不多,却同样具备新闻五要素,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了读者新闻价值所在,吸引了一批喜欢快速阅读的受众。(二)利用微博,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其竞争力和影响力受地域及自然等因素的限制,某些突发事件或边远地区的信息,传统媒体难以及时获得,然而微博却可以随时随地地发布信息,成为传统媒体发现新闻线索、热点话题的很好的渠道,也便于记者对热点话题、突发事件及时跟进。针对微博上网友提供的海量信息进行总结、求证、挖掘是专业媒体在微博上的全新发展空间,也是获得新闻线索并维系群众的绝佳渠道。(三)互相整合,把微博打造成传统媒体推广的平台网络的快速发展,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都在促使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发生变化。已有媒体把网络内容直接开发成自有的内容。例如《南方都市报》的"网眼"版,信息来源主要是网络上的BBS社区,或是个人微博。记者通过电话采访等方式,获得事件的最新进展,再结合网友的观点形成新闻报道。新闻的选材多以社会事件为主,令媒体更好地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将微博内容选登在传统媒体的板块中是二者合作的方式之一,另一种方式便是传统媒体进驻微博,然后充分发挥创意做自身的推广。很多的传统媒体都已经进驻微博,《潇湘晨报》、《新周刊》、湖南卫视、凤凰卫视、中国之声等,利用微博进行内容、形象、营销推广,加强了与粉丝之间的互动。微博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挑战微博的出现与兴起在为传统媒体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让传统媒体感到巨大压力。(一)即时性强、现场感强,传统媒体无法比拟微博利用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结合,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很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充分融合了多种媒体形式,可以是文字、图像,也可以是音乐、视频等,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突出的现场感,充分调动了人们的感官,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在强烈的现场感和人们的视觉冲击方面,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二)互动性好,打破传统媒体僵化生硬的主客体关系微博一经发表,可能被感兴趣的博友看到,引发大量接力的转帖和评论,将信息快速传播出去,受众迅速地对信息传播的效果进行反馈。而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缺乏互动一直是其硬伤。媒体一直处于高处,作为主体对受众进行信息传播,但受众却只能够作为客体接受信息,较少能够参与到信息的反馈中。微博的出现则完全打破了传统媒体僵化生硬的主客体关系。(三)自由平等传播,打破媒体精英对话语权的垄断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专业的媒体人员才有资格发布新闻或对新闻进行评论。微博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现象,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当"记者"。发言内容也较少受到外力的干扰和限制,是一种自由的表达和主动接收的传播活动。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平等地传播,不必拘泥于身份的限制,打破了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挑战虽然微博为传统媒体带来了挑战,但传统媒体与微博的关系并不是相互取代的关系。传统媒体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积极地面对微博带来的挑战,采取适当的措施,实现更好的发展。(一)进行信息整理微博的即时性和现场感强,形式多样,但是信息却多是碎片化,而且杂乱,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在这些多而杂的信息中,真正重要的信息却是经常被掩埋其中。传统媒体可以从这方面着手,通过专业媒体人员的选择和相关联信息的归类,使得杂乱、碎片的信息变得条理化,有针对性,从而为受众提供便捷的服务,使受众不必为多而杂的信息而困扰。(二)进行深入分析面对微博速度上的优势,传统媒体要发挥自身的优势,避开自己在速度上的不足。字数的限制使得微博新闻能够直接地突出新闻的重点,却很难展现新闻的背景。所以,在新闻报道中,传统媒体的深入分析仍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微博无法企及的。传统媒体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发挥自己的专长,做深入分析,以赢得受众。(三)与微博融合,加强互动微博作为受众反馈情况便捷的方式,实现了受众与传统媒体零距离接触并且无障碍地进行沟通。传统媒体可以利用微博发出自己栏目的最新动态或是节目预告。受众也可利用微博上的私信功能或是直接向媒体反馈情况,从而加强了传统媒体与受众的互动。(四)坚守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微博打破了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但是传播的随意性和门槛低,使很多的信息未经核实便传播,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转载,进而引发了许多恶性事件。传统媒体存在着审核机制,有着自身岁月沉淀的品牌效应,有着微博无可替代的公信力,不可能有许多不实信息存在。所以,传统媒体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对于事实不清的,有争议的事件利用自身的公信力,吸引读者。(五)坚守传统媒体自身的标准微博在传播过程中,并不在乎信息是否真实,而是在"求真相",这对于先确认新闻事实再进行传播的传统新闻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客观、真实是传统媒体立足的根本,传统媒体切不可面对微博的冲击,放弃了自己引导主流价值的身份,放弃了客观真实的基本标准,为了公众的喜好走向庸俗和低谷。而应强化议程设置,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从容应对微博对传统新闻价值观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网络视频亮相至今,其发展势头一直非常强劲。海量的网络信息和人际传播的需求使得很多媒体和受众都意识到互联网传播迫切需要一批"把关者",网络视频主持人由此应运而生,并且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与传统媒体主持人不同,网络视频主持人必须了解网络媒体的自身特点,能把控网络平台的传播规律,必须具有网络意识、新闻意识、编辑意识、受众意识、个性魅力等独特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6.
网络传播中的国际舆论斗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对中国新闻传播格局的冲击 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传统媒体扮演着受众与信息源之间的“中介人”角色,它们对新闻材料进行取舍,选择一定的传播时机、传播方式和传播频度,进而控制传播进程,得到期望的传播效果。因此说,在传统媒体居统治地位的时代,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自由选择余地不大。而互联网出现后,任何上网者不仅可以在网上同报纸、电台和电视台打交道,而且能直接接收到世界各大通讯社的新闻信息,还可以从非媒体机构发布的信息源中直接获取新闻。这样,网络传播的受众便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传统媒体的依赖,可以更加自主地选择所需要的新闻信息。 今天,除了2000多家传统报纸、900多家电视台外,中国国内  相似文献   

17.
陈绚  李伟 《青年记者》2017,(12):20-22
无论从受众覆盖面还是新闻信息量来看,网络传播都已成为人们获知新闻的主渠道.特别是移动网络带宽提升和智能手机空前普及之后,相当一部分人已将移动网络作为首选新闻来源.众所周知,和传统新闻媒体不同,互联网使每个用户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生产者和发布者.由于缺少传统媒体里的信息把关人,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来源极大丰富,独家重磅新闻经常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引爆.与此同时,网络信息失实也相伴而生.由于互联网的特性,很多时候,虚假网络新闻对相关方造成的伤害会超过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18.
"网络传播受众",一个在互联网时代的新产物,一群能在互联网呼风唤雨的人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也形成了一个专门的信息传播空间,相对于传统读书看报的受众相比,这部分人群是比较独立的,他们不仅能给互联网带来新的血液,更会注入很多鲜明的特点。网络媒体的受众与传统媒体的受众在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想要获取及时的信息,但是细分开来,使用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并不能完全地适用于新时代的网络受众。本文通过对网络传播受众与传统媒体的受众双方面的研究,根据传播受众的特点,提高新闻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面临严峻挑战。身处这个信息传播高速提升的时代,受众每天都会面对海量信息。然而,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给人们带来的是"快餐文化",很多信息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但这也注定了其报道的浅显化,普通读者缺乏宏观的透视角度,所以挖掘更深层的新闻内涵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作为一名媒体人,不应单纯去报道那些已街巷皆知的新闻事件,更应具备揭示那些民众关心的社会问题本质的能力,深入调查隐藏在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解读普遍的  相似文献   

20.
殷丹丹  颜景毅 《青年记者》2007,(22):113-113
受众关注周围乃至世界所发生的新闻事件,要求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最全面、真实的新闻信息,网络无疑成了他们的首选。据2007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