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历改革开放初期、90年代和21世纪三个不同历史阶段,大学生的留学现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的留学意识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从对于留学的"初醒"状态成长为多元化形态,呈现出强烈化、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倾向.梳理改革开放至今大学生留学意向的变迁过程,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留学意向的内外部成因,以便针对问题,为政府、导高校、留学机构和家庭等不同层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留学市场步入"大众化留学时代",出国留学的大学生正逐年增多。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留学动机主要有四种类型,即成才发展型、成就驱动型、外力推动型和移民诱发型。当代大学生的留学动机总体上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以及主流是积极的、理性的特点。高等学校应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国情教育、积极开展留学指导等三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的留学动机加以教育和引导,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留学观念,理性选择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3.
TOEFL是"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的缩写,即"英语非母语的英语水平考试".由于TOEFL成绩被全球180个国家的超过4500个大学和研究机构所认可,因此它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的英语水平考试,全球每年考生数目超过80万.正因为TOEFL被广大中国学生用于北美和英联邦各国的留学申请,所以被谐称为"托福"--也就是"托"TOEFL的"福"才能够留学成功.  相似文献   

4.
早饭     
罗毓琦 《大学生》2022,(2):16-17
我是大学里最普通的那批人,按部就班地学习,不"卷"竞赛、不"卷"科研,文体活动也兴趣不大. 大三,周围人都在讨论是要考公、考研,还是保研、留学的时候,我才想着研究生是肯定要读的,考虑到我家的经济条件,留学不太现实,面前只有两条路:考研或保研.我立即上校网查了一下自己的绩点排名,对比往年的专业保研率,我堪堪吊在保研边缘....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家长和学生对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留学"已不再是高考失利的无奈选择.那么,作为享受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学习方式,高中毕业生怎样"留学"才最科学呢?你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呢?专家们认为,只有先期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制作出一份安全、可行的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6.
一、具备什么样的资格才可申请丹麦留学? 丹麦的高等教育入学条件相对比较宽松,如果您符合下列条件,留学丹麦近在咫尺: 1.18-30岁,高中(含职高、中专、技校、本科)或同等以上学历。 2.有一定的英文基础。 3.能支付留学期间的所有费用。二、申请丹麦留学,申请程序如何? 学生需在学校规定的时间统一报名参加考试,待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某打工妹于春节期间携夫回家探亲.打工妹才20挂零,其夫却年过花甲.有位邻居问打工妹:"你年轻漂亮,怎么会嫁一个老头儿?"打工妹答:"他有财,我有貌,这叫'郎财女貌'.他体弱多病,还能活几天!他一死,我就‘财貌双全'了!"凡听过这则故事的人,无不为其浓郁的幽默感和强烈的讽刺性叫好.  相似文献   

8.
<正>业内专家分析称,随着大众留学时代的到来,"弃考留学"群体开始呈现出平民化特征:以前只有富裕阶层才会在高中或本科阶段选择留学,而现在越来越多工薪阶层加入此行列;以前只有尖子生才会追逐国外名校,现在中等水平的学生正成为"弃考留学"的主要群体。北京考生七连降海外留学成主因据了解,北京11所学校的近600  相似文献   

9.
《留学生》2006,(6)
"海外留学,有人选择"一心只读圣贤书",专心完成学业;有人选择"左手留学,右手打工",半工半读完成学业。在这两种选择中,哪种选择才是正确的呢?留学与打工,鱼和熊掌是否可以兼得呢?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这几位海外学子谈出了各自的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赋予了来华留学教育新的使命.本研究通过对世界前八大留学目国最新位序变动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支持力度是影响留学教育的两个重要因素.本研究从经济发展、教育资源投入、政策支持及社会文化四个方面作进一步实证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源国双边贸易关系、留学生教育师资队伍以及奖学金政策对吸引国际学生来华留学具有积极作用;地理距离、学历学位互认政策和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具有负向影响;生源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距离对不同类别国际学生来华留学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因此,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应以需求为导向,强化国际联结机制,构筑服务"双循环"的来华留学教育体系;以质量为根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来华留学教育服务"双循环"的能力;以资源为保障,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提高来华留学教育服务"双循环"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多重压力下,各种心理问题不断凸显.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些平实的语言道出了深刻的道理:自我教育才是教育工作的最高境界;自我教育才是实现大学生健康成长最有效的手段.然而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呢?本文从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源入手,探讨自我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国内留学--实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新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寄读、连读、函读等三种形式进行的大学生"国内留学",其意义在于将一个普通的地方性大学的教学体系,以开放的姿态"搭接"并渐融于国内一流大学的高端体系之中.通过国内留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了地方性大学的学科、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3.
视窗     
《上海教育》2012,(25):7
要刊视点为创业教育搭建平台就业创业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的"软肋"。在各个高校组建由大学生自我管理、学校提供帮助、社会支持引导的创业社团,来帮助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这个平台不仅降低了创业风险,而且,开辟了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新模式。"低龄留学"众生相目前,虽然我国本科生申请出境学习仍是主体,但高中生的比例在不断增大。"低龄留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这些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本身素质较高,家  相似文献   

14.
视窗     
《上海教育》2012,(17):7
要刊视点为创业教育搭建平台就业创业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的"软肋"。在各个高校组建由大学生自我管理、学校提供帮助、社会支持引导的创业社团,来帮助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这个平台不仅降低了创业风险,而且,开辟了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新模式。"低龄留学"众生相目前,虽然我国本科生申请出境学习仍是主体,但高中生的比例在不断增大。"低龄留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这些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本身素质较高,家  相似文献   

15.
为增进以色列大学生留学中国的荣誉感,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到中国留学,扩大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影响,促进中以两国教育、科技、文化的交流,促进两国人民的友谊,2012年7月26日,在庆祝中以建交20周年之际,中国驻以色列使馆为获得2012/2013学年留学中国的以色列大学生举行"中国政府奖学金授予仪式"。仪式在大使官邸举行,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以色列大学生及他们的父母和亲朋,奖学金生所在大学的校长、院系主任、老师,原在华留学生代表,中国学联代表,中国驻以使增进色  相似文献   

16.
当下中国学生出国留学行为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全球化中一个最为显著的表现形式.面对大学生留学动机行为的思考态度和应对方式是:在观念上要对大学生留学动机行为给予更多的理解,从政策体制上要提供大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因为从长远利益来讲,大学生出国留学的行为是值得提倡的,这有助于我国大学生在自我激励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中,逐步迈向成功,同时也能使我国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更加完善,促进我国教育的国际交流,让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良性的环境下运行.  相似文献   

17.
1949-2009:中国留学政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国留学政策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服从和服务于国际政治格局变动以及中国政府对国际关系的判断.不同时期出国留学政策的制定与调整的根据,形成于该时期留学人员群体性活动的特定状态.出国留学人员及其所从事的留学活动是出国留学政策形成、变革与发展的基本动力.国际政治格局以及中国对外关系状态是左右和影响出国留学政策形成的基本条件.出国留学活动的特点以及留学人员的生存状况是出国留学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及时和妥善解决出国留学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出国留学政策调整的不间断性任务.建国60年来的出国留学活动经历了"文革"前、"文革"期间和改革开放以来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留学政策则经历了七次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的战略性决策和调整,在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和开展中外国际教育交流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实事求是地审视出国留学政策和出国留学活动的历史演变,将对中国留学活动前景的预测和出国留学政策趋势的定位起到积极作用.在目前出国留学活动进入繁荣发展时期,且留学人才安全面临的威胁尚未根本消除的状态下,在中国现有政治体制框架内,必须坚持在"党管留学人才"的原则指导下,不断创新和完善出国留学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留学教育肇始于容闳所倡导的留美幼童的派遣,其后派遣学生留欧,至清末又出现留学日本潮.容闳的故乡今珠海地区是中国留学教育的主要发祥地,它对中国留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贡献殊多.近代中国是一个不断遭到列强侵略的国家,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整合在面向世界、学习西方的同时,一直怀有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诉求.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作为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涵和突出表征,始终显现出开放性和民族性兼具的特色.而容闳和被称为"容闳的'美国人'的"留美幼童们,他们回国后输入"西洋之学术","介绍西方科技到中国",为"中国追求现代化"和"复兴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实际是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所具特色的人格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出国留学政策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服从和服务于国际政治格局变动以及中国政府对国际关系的判断.不同时期出国留学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其根据是该时期留学人员群体性活动的特定状态.出国留学人员及其所从事的留学活动是出国留学政策形成、变革与发展的基本动力,国际政治格局以及中国对外关系状态是左右和影响出国留学政策形成的基本条件,出国留学活动的特点以及留学人员的生存状况是出国留学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及时和妥善解决出国留学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出国留学政策调整的不间断性任务.建国60年来的出国留学活动经历了"文革"前、"文革"期间和改革开放以来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留学政策则经历了七次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的战略性决策和调整,在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和开展中外国际教育交流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实事求是地审视出国留学政策和出国留学活动的历史演变,将对中国留学活动前景的预测和出国留学政策趋势的定位起到积极作用.在目前出国留学活动进入繁荣发展时期,且留学人才安全面临的威胁尚未根本消除的状态下,在中国现有政治体制框架内,必须在坚持"党管留学人才"原则的指导下,不断创新和完善出国留学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0.
国际留学教育与人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国际留学教育历史,其中人才流动的特点昭然而示,即个人行为的文化交流.随着国际留学教育发展,里程碑上刻画的竞争色彩越来越浓,其中人才竞争尤为突出.根据国际留学教育"推拉"理论,中国留学人才流动也应一分为二地加以分析和判断.中国留学人才发挥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