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幽默诗文     
想象是通过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想象不仅对于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它是进行鉴赏性阅读的必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享用,必须驱遭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相似文献   

2.
唐红梅 《现代语文》2006,(11):44-45
学鉴赏中的审美再创造就是指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以及审美趣味等因素,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方式。去积极感知、体验并补充作品的形象,从而把阅读的作品创造性地转化为带有读个体色彩的更加具体、生动的“作品”。这种审美再创造既包括形象的再创造,也包括意义的再创造。学作品是作家用自己的灵魂与热血培育出的一朵朵“生命之花”,下面,我就从形象的审美再创造和意义的审美再创造两个方面来谈谈在中学生学鉴赏中如何让这一朵朵生命之花更加艳丽。  相似文献   

3.
林天宋 《现代语文》2007,(3):103-104
何为联想和想象?想象就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而联想是由一个形象到另一个形象,即由此及彼,并反映出了物问的内在联系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两的共同点是由一个形象到另一个形象的心理过程,不同点是:联想是从有到有,想象是从无到有;联想重在“联”,想象重在“象”,是“想”的结果。刘勰在《心雕龙·神思》中说:“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可见联想和想象在学创作中的作用。同样,在阅读和鉴赏学作品时,也离不开联想和想象的参与。[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想象是通过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想象不仅对于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它是进行鉴赏性阅读的必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享用,必须驱遭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相似文献   

5.
孙依璇 《高中生》2011,(6):40-41
Leading: 文学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对美的认识、评价和鉴赏的过程。我们在阅读小说类文学作品时.要创设情景引导自己通过思维想象活动,发掘形象中隐蔽的形象和含蓄的意义。在鉴赏过程中融进自己的感情,与作品中的人、事、物产生共鸣。以此达到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净化。  相似文献   

6.
肖小斌 《高中生》2011,(18):40-41
Leading:文学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对美的认识、评价和鉴赏的过程。我们在阅读小说类文学作品时,要创设情景引导自己通过思维想象活动,发掘形象中隐蔽的形象和含蓄的意义。在鉴赏过程中融进自己的感情,与作品中的人、事、物产生共鸣,以此达到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净化。  相似文献   

7.
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阅读与鉴赏【高考点拨】现行高考文学鉴赏主要是古诗词鉴赏。它是对阅读作品的感受、分析、评价,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阅读鉴赏的最高层次。高考说明所说的“初步鉴赏”是指对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须引经据典和  相似文献   

8.
“审美-品读”式教学是一种美感熏陶式教学,通过具体、可感、生动的形象和手段,让学生在感受形象的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美中不知不觉地受到陶冶,受到思想的启迪,既进行语言的学习,又发展观察、想象、鉴赏等审美阅读能力。在“审美-品读”式教学中,教师注重在教材中挖掘资源,体现富有时代气息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三 )多义性、深刻性、美感性的鉴赏创造学习法  鉴赏读书法其实也是一种创造性阅读 ,但它专对文学作品而言。鉴赏是对文本的再创造 ,它包括以下一系列的创造性行为 :直觉反应、对形象作美的想象、角色替代的想象、情感与心理体验、幻想游戏、灵感顿悟、多义的品味、猜测与设想等。读文学作品要在头脑中使形象成形 ,需要靠再造想象 (把语言符号再造 ,对过去的经验意象重新成像 )、思辨想象 (对没有见过的东西、不在眼前的境界在想象中加以辨析定形 ,使之准确显现 )、结构显形想象 (在想象中把分散的意象连缀构造完整的形象 )、取代想象 (…  相似文献   

10.
“好书不厌百回读”“常读常新”,指的是在阅读与鉴赏时对同一文本的反复阅读,并对已有阅读多次还原后的再阅读、再思考、再揣摩。还原,不仅遵循了元认知,同时也是提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有效渠道:阅读还原追溯作者创新思辨,学习过程还原评析认知思辨,思维过程还原显现可视思辨,表达构思还原深化表达思辨。  相似文献   

11.
<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测试的基本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能力分三级,理解("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综合(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思路、归纳文章要点和作者态度、推断想象),鉴赏评价(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近年来,部分省市推出了新的能力层级测试题,即探究类开放性试题.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意义。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大多是文学作品,作品中的形象、意境等都与想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必须通过想象来还原和充实课文中的形象和意境,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涵。在作文中,也必须有想象的配合,才能使作文丰满形象、新颖独特。  相似文献   

13.
2001年《高考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内容,明确规定为:考生“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具体考察内容是: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2.分析综合:(1)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3.鉴赏和评价:(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现代文阅读是一种智力技能,阅读能力是一个多  相似文献   

14.
文学鉴赏,是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读者对作品的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它明显地带有某些艺术再创造的性质.文学鉴赏虽然以对作品中的形象的具体感受作为开端,但它决不是纯感性的,而是读者通过阅读,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让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积极地活跃起来.我国晋代著名哲学家葛洪,在谈到鉴赏诗歌、传记文学作品时说过:“用思有限者,不能得其神也.”这就告诉我们,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要领会和把握作品的“神”,读者必须进行积极的思维和理性认识.毛泽东在《实践论》中也曾说过:“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文学鉴赏中的感受、体验,就是通过形象思维在理性认识制约下对作品中艺术形象的深切体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15.
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文学鉴赏教育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将“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与“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并列提出,从2000年开始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文学鉴赏方面所占的比重也开始增加。文学鉴赏教育,是以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分析为目的的教育。常常有人把文学鉴赏和阅读文学作品混为一谈,其实,文学鉴赏虽然离不开阅读文学作品,但是,仅仅一般地阅读文学作品并不就是文学鉴赏。所谓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把握艺术形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孔令建 《考试周刊》2011,(12):61-61
一直以来,诵读都被视为古典诗歌鉴赏的全部,其实诵读只是古诗鉴赏的开始,一个启发学生鉴赏想象的开端。后诵读阶段该怎样鉴赏?作者从心理感知的层面分析鉴赏的过程,从时间与空间想象上将鉴赏推向心理分析的层面,还原古典诗歌一个时空的真实。  相似文献   

17.
【考点解读】2005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继续将古代诗歌的鉴赏,置于“古代诗文阅读”之列。对于“古代诗文阅读”中“鉴赏评价”一项的具体要求有二: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对古代诗词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论。所谓初步的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  相似文献   

18.
陈晓斌 《文教资料》2010,(28):50-52
文学鉴赏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能力与审美能力。文学鉴赏重在形象感染,教师不仅要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而且要训练学生的艺术联想与想象能力,教会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鉴赏性阅读是一种文艺审美活动,它不仅能感知并理解读物的内容和思想,而且能感受其语言美、构思美、形象美、情感美,涵咏玩味,并能激发表达的欲望。鉴赏在阅读和写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应当重视鉴赏性阅读。一、鉴赏能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鉴赏是以美感为核心和基础,依靠读物本身的魅力而引起的主观意向性活动。布鲁纳说:“学习  相似文献   

20.
古诗精炼、含蓄、形象,魅力无穷,学习古诗,对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爱国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积累语言、文学知识、打好语言基础,培养学生认识、鉴赏想象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