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绍明 《云南教育》2002,(28):18-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学习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我认为让语文课程走向综合性学习,是实现这6个“改变”的有效途径。何谓“语文综合性学习”呢?语文综…  相似文献   

2.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P.15)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2002年版P.7),都对语文课程资源作了明确的界定,并且都把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到非常重要的地位,都强调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笔者认为,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把它们激活。“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的力的”,根据笔者的理解,“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更多体现在激活教科书以外的语文课程资源方面,下面结合自己教学的一些探索,具体谈谈这一问题,以抛砖引玉。一、…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在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我们必须弄清两个基本问题: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哪些条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这些理念之间的关系是目的与条件之间的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为了达到语文教学目的所必需的条件。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目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既需要专业化人才,更需要创新型、复合型、合作型、个性化的人才。课程改革,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强调了课程的综合化方向。语文是实施母语教育的课程,无论是学科的性质,还是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都急切呼唤课程的综合化。语文课程的综合化,将有助于打破语文教学改革的尴尬局面,并为其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开辟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天地。一、进一步加强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化(一)加强语…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社会交际的工具,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存在着语文教育活动,语文学习渗透在学生的整个生活之中。因此,要使学生有效地学习语文,必须要使我们的语文课程变得开放而有活力。一、打破课程间的界限,加强课程间的沟通与互补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美术的直观形象功能、音乐的熏陶感染功能,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的搜集信息功能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在教学《燕子》《走,我们一起去植树》《江南春》《春日偶成》这一组有关春天的单元内容…  相似文献   

6.
郭根福 《河北教育》2002,(10):21-23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语文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先进的语文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语文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时代产物。纵观建国以来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我们将会发现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基本理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强调能力和智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80年代中后期强调非智力因素,提出“培养非智力因素”;90年代以后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7.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基本理念之一。正像新课标所述:“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8.
郭根福 《云南教育》2002,(31):17-19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语文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先进的语文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语文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时代产物。纵观建国以来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我们将会发现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基本理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强调能力和智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80年代中后期强调非智力因素,提出“培养非智力因素”;90年代以后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目前,现代化科技手段应用于语文教学是历史的必然.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最重要的现代化科技手段.多媒体技术在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中,能让语文上得更加精彩,能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使学生在大量的语文信息通道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走过10多年,语文课程教学也面临新的挑战和视野。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课程基本理念的表述有四: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该是这一理念的支撑条件。而要构建开放又具活力的语文课堂,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使  相似文献   

11.
纵观建国以来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我们将会发现每一个时期的基本理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期强调能力和智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八十年代中后期强调非智力因素,提出“培养非智力因素”;九十年代以后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全面总结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应成为指导我们当今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母语教育课程,语文课程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该特别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开宗明义 ,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这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也是语文教学的历史的必然回归。开放是手段 ,发展才是目的。语文课程只有开放才有活力。语文课程要做到五个开放 ,即观念的开放、教材的开放、主体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和教学评价的开放。  一、观念的开放观念的开放是这次语文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具体地说 ,要树立体验的课程观、交往的师生观、三维的目标观、生成的教学观和发现的学习观。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一轮课改力度的不断加大,"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教育新理念的出台。语文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语文课程实施的媒介,合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并运用于语文教学,从而达到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以来讨论的一个新命题。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师把语文教科书看作是唯一的语文课程资源。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虽有一些教师提出“大语文”的概念,认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社会上所有使用汉语之处都是我们语文学习的课堂,可仍没有人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资源”这个概念。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个新的命题。那么,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是什么呢?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语文课程资源一般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两大类。前者如语文知识、技能、经验、语文活动方式与方法、情…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开放而有活力”这一教学理念,应该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当中。特别是课堂教学,教师更要更新观念,立足课堂,让语文教学开放而又充满活力。如何构建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17.
陆忠元 《考试周刊》2011,(84):55-55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教师应该特别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语文教育发展和改革深化的必然。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强烈的资源意识,留心发掘,改变过去那种把教科书做唯一课程资源的做法,利用好身边的资源来丰富语文的课堂,  相似文献   

18.
学习者的需要、语文课程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社会发展的需要四者作为生成高职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过分强调四者的任一方面,都有可能导致课程本身的发展失衡。如果高职语文课程目标被动地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并以此作为课程目标规划的重心,以“必须、够用”的原则为指导组织和选择语文知识,那么语文知识可能有被割裂的危险,语文课程将失去它的独立学科地位,而沦为“专才,,教育的附庸。  相似文献   

19.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基本理念之一。然而,综观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一本薄书,一节短课,一间教室及一成不变的师长角色,使语文课堂显得封闭而毫无活力。为此,我们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开放、立体的大环境中学习、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使学生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习运用的积极性,从而在课内外的学习与运用中拓展语文课程的内涵”。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改变课堂教学的观念和作法,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把课外阅读、课外练笔以及课堂之外的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纳入语文学习的范围之内,真正体现课堂从僵化走向开放,从书本回归生活世界。具体来说,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一、加大课外阅读和指导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