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010亚运会是广州利用人文体育观念提升自身城市形象的极好契机,广州亚运会在举办过程中应注意公民文明教育与文化宣传相结合;以服务人为本与公平竞赛相结合;城市公共管理与环境建设相结合.广州利用亚运会提升城市形象的具体路径是:通过广泛宣传,扩大广州城市形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凸显岭南文化,展示广州的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科学规划建设,提高广州城市的公共管理水平;提升服务水平,确保广州举办亚运会的服务质量;加强公民教育,展现广州市民的优良素质.  相似文献   

2.
岭南文化与2010年广州亚运会宣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10年广州亚运会宣传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既是文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成为传播学所关注的对象。岭南文化作为区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是一种优质文化资本,将与2010年广州亚运会宣传产生良性互动。通过对岭南文化和2010年亚运会宣传互动和嵌合关系的考察,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岭南文化与2010年广州亚运会宣传之间的多维度结合。  相似文献   

3.
论广州亚运会的内涵文化遗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2010年广州亚运会在广州精神和亚洲价值方面的思想与学术影响,以及其传播、文学艺术对广州神韵与亚洲风采的展示、广州之学习性都市的建设、具有广州和岭南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广州人性格的塑造等方面可能留下的丰富的城市内涵文化遗产进行预测。经过周密策划、强力措施、广为宣传、广泛参与,则广州、广东的精神文化建设,软实力和象征资本的提升,乃至整个中国的文化现代化和亚洲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多元共生等都将得到有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4.
黄德沂  宋晴 《精武》2013,(35):115-117
本文针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2011年深圳大运会的两部吉祥物宣传片做了一系列对比,从视听语言、文化表达、宣传效果几方面做了对比研究,从市场角度和专业角度全面分析了这类影片,希望从此探寻出国内吉祥物宣传片的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5.
以广州筹办2010年亚运会为背景,通过对广州大学城学生就亚运会前高校体育文化的问卷调查分析.论证亚运会的筹办将对广州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认为:2010年亚运会为高校体育文化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为大学生对体育核心价值感悟开辟了新课堂等.要避免高校体育文化片面化,防止高校体育文化商业化,预防高校体育文化参与群体精英化.  相似文献   

6.
2010年广州亚运与岭南休闲体育文化融合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综合分析法,从文化学、传播学、民俗学视角对2010年广州亚运与岭南休闲体育文化融合传播作出相应探讨与分析,了解历届亚运会主题口号对举办城市文化传播的影响,思考2010年广州亚运理念:"激情盛会,和谐亚洲",它将充分体现竞技体育与休闲体育文化完美结合,创建以休闲体育为核心的东方体育文化理念,打造广州亚运休闲体育盛会,将东道主岭南休闲体育文化传播亚洲,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以广州2010年举办第十六届亚运会为背景,通过对广州各大高校学生亚运会前期的准备工作的调查分析,论证亚运会将对广州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这些必将对亚运会文化和高校体育文化两者产生相互影响、融合、渗透,促进对广州高校体育设施的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体育课程的改革等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从文化的视角对广州成功申办2010年亚运会以后的体育社团实体化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认为通过期间的理论和实践,广州体育社团实体化形成内在组织文化特征及外在发展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2010年广州亚运会要弘扬奥林匹克和亚运精神,促进亚洲各国的团结、友谊和交流,致力于构建和谐亚洲。人力资源是成功举办亚运会的基本保障,人文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基础。人文管理以建立人文环境为目标。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劳动关系管理、沟通与交流管理、文化与精神文明管理、激励与奖惩管理等内在的管理体系,达到畅通沟通渠道,提高各级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忠诚度、创建融洽、和谐的劳动关系,提高办会工作效率,把本届亚运会办成具有中国特色、广东风格、广州风采,祥和、精彩的体育文化盛会。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学、传播学、民俗学视角对2010年广州亚运期间岭南休闲体育文化传播作出相应探讨与分析,了解历届亚运会主题口号对举办城市文化传播的影响,创建以休闲体育为核心的东方体育文化理念,打造广州亚运休闲体育盛会,将东道主岭南休闲体育文化传播亚洲,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广州亚运会与珠江三角洲都市圈经济发展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时于珠江三角洲都市圈经济发展的若干作用,对广州如何把握2010年亚运会的历史机遇,发挥其核心作用,在迈向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加快珠江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成为具有国际都市圈形态的经济群落,提出了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第16届广州亚运会在历时16天的赛程结束后,于2010年11月27日圆满闭幕,这是继奥运会后我国首次再度举办的超大型综合赛事。赛事票价作为赛事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消费者息息相关,向来是关注的热点。而在前期,公众对官方公布的比北京奥运会还要高的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门票有所质疑。运用统计调研、计量分析并综合以往研究结论,对这一高票价现象进行多方面的经验论证及实证分析,解释广州亚运会高票价的原因及合理性,对于赛事定价的研究结论也可为今后的大型综合赛事定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广州亚运会--物流竞技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成功举办2010年广州亚运会需要高效率、低成本的亚运物流系统支撑。目前,广州的物流系统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管理上,尚不能达到广州亚运会的要求。为此,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对广州亚运物流系统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广州亚运物流系统的组成、内容和特点,广州亚运物流服务市场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对广州亚运物流系统的规划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办权就是发展权,影响力就是生产力。广州获得2010年亚运会主办权,将给广州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运用产业经济学原理,阐述了亚运产业是广州未来6年最具影响力、具有龙头作用和地位的先导产业,预测了亚运会对广州市GDP的贡献率,分析了其对广州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并提出了搞好亚运产业开发,推进广州经济全面提速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历届亚运会举办国的所得金牌数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法,对亚运会举办国的得金优势进行了量化,对亚运会与奥运会举办国的得金优势进行了比较,并对广州亚运会我国军团的得金优势及得金数进行估计,旨在全面了解亚运会举办国得金优势的规律与特点,为2008年后我国首次举办和参加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备战和目标定位提供参考资料。结论:1)亚运会举办国在举办当届的得金实力远远高于非举办届;2)亚运会举办国优势依届而变化;3)举办国得金优势与举办国的实力呈反变关系,实力弱得金优势大,反之亦然,亚运会第一集团举办国的得金优势远远低于第二集团。4)亚运会举办国得金优势和同时期奥运会举办国得金优势没有明显差异。5)2010年广州亚运会我国军团的得金优势将为0.3693左右,得金数将为220枚左右。  相似文献   

16.
从"和谐亚运"、"经济亚运"、"人文亚运"、"科技亚运"和"绿色亚运"的理念和视角,结合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实践,探讨了广州承办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将对广州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城市环境、城市建设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所产生的综合效益,并对此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建设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以往奥运会、亚运会场馆建设的成功经验,建议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时,应着眼于广州市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旧场馆,适当修建新场馆,尤其要考虑亚运场馆的会后利用问题,避免“后奥运现象”。同时,将亚运场馆建设与广州市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联动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