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菏泽市牡丹区素有中国戏曲之乡、武术之乡、民俗之乡和"中国牡丹城"的美誉。这里文化源远流长,教育底蕴深厚。进入新世纪以来,牡丹区迎来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春天,他们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  相似文献   

2.
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和谐,教育和谐才能实现教育公平。东丰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属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区农业县,素有"梅花鹿之乡"和"农民画之乡"的美誉。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我们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记者手记“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冰封大地的时候/你正蕴育着生机一片/春风吹来的时候/你把美丽带给人间……”从牡丹之乡采访归来,脑海里时常回荡着“牡丹之歌”那优美的旋律。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小学就是教育百花园中绽放的牡丹。我没有嘹亮的歌喉,只能用手中的笔,谱写一曲新世纪菏泽古称曹州,曹州是牡丹之乡。牡丹花盛开的季节,记者来到牡丹之乡采访。菏泽市有个牡丹区,牡丹区有所第二小学,第二小学有一位校长,他的名字叫陈平。陈平个子…  相似文献   

4.
陈雷 《文教资料》2010,(15):123-125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促进和实现教育公平与和谐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重中之重。本文在对阜阳市义务教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与和谐的建议,主张从义务教育经费、人才资源、中小学生源配置、学校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以促进和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的公平与和谐。  相似文献   

5.
周煜 《湖北教育》2010,(9):19-19
2009年7月29日,随县挂牌成立。随县是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还是中国兰花之乡和中国香菇之乡。农业基础较好,但是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都很低。随县教育是典型的农村教育,摊子大、底子薄、校点散、效益低,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极不均衡。如何实现农业大县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随县教育部门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要和谐、均衡发展,即教育内部诸因素以及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能够和谐共处、均衡发展。作为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网络教研的和谐与均衡主要体现在其氛围的和谐和开展的均衡两个方面。本文试根据山东省网络教研的现状,分析如何构建和谐均衡的网络教研。  相似文献   

7.
嘉陵江畔,凌云山下,800平方公里的南充高坪。森林公园金城山。白塔倒映江水间;凌云风光天下奇,嘉陵曲流绕山川……纵然诗情奔逸,仍旧唱不尽这片“丝绸之乡”“柑橘之乡”“鱼米之乡”。2200多年的文明递进和“重教尊师、育才兴邦”的薪火相传。改革结构促进教育均衡,创新体制机制释放教育活力.构建索质教育运行体系……问道区域教育核心发展力。近年来高坪教育赢得了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社会系统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的事业.没有和谐的教育,就没有和谐的社会.和谐教育是均衡发展的教育.教育投资特别是政府投资能从资源配置上调节教育的发展.教育投资均衡与否直接影响教育能否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期刊登了若干关于教育的均衡与和谐的文章。教育的均衡与和谐是社会均衡与和谐的基础。今天的学校教育均衡与和谐发展不仅是教育的应然选择,而且将大大提高教育质量,从而促进未来社会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和未来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全面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城乡教育均衡和谐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基础教育,为此.要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努力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和谐发展,应大力实现以下五大工程:  相似文献   

11.
教育均衡发展是2010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活题之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均衡发展,是建设产业发达、经济繁荣、文明和谐新生活的有力“推手”。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更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2.
杨俊 《辽宁教育》2009,(1):11-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而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条件。多年来。在大连市西岗区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西岗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均衡发展、品牌创优、服务至上、质量第一、和谐满意”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均衡、优质、高效的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密切联系,它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助推器”、“平衡器”和“孵化器”,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和谐教育的构建。一个县(含县级市)区域社会的和谐也必须以教育的和谐发展为基础。怎样的县域教育是和谐的?如何构建和谐的县域教育?“均衡 特色”应该是其主要的特征,在均衡的基础上求特色,是和谐的县域教育的追求。均衡化发展是县域教育和谐的最根本特征之一,也是解决诸如“择校”等许多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第一,均衡发展的教育应该是整体的。要形成“普、职、成”三教协调发展,城乡、学校群体之间均衡发展,特别是保证义务教育机会均等。第二,均衡发展的教育应该是优质的。优质教育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变为部分学生升学服务的教育为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学习、发展服务的教育,变学生适应课程教材的教育为课程教材适应学生的教育,变同质发展的教育为差异发展的教育。第三,均衡发展的教育应该是公平的。要实现区域教育的公平,首先要努力做到对学校的经费投入、资源配置基本均衡;其次,要做到“有教无类”,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再次,要构建帮困扶贫的长效机制,减免贫困人口子女的费用,做好残疾人的教育、弱智儿童的教育,解决好流动人口子弟的教育。第四,均衡...  相似文献   

14.
被誉为“状元之乡”的湖北省天门市,就像从远古走来的儒雅君子,志存高远,迎风阔步。改革开放的今天.天门教育传承竞陵文化的古风遗韵,以自主精神为核心。以创新教育为灵魂,本着“以生为本、有效学习、快乐成长、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小步子,分层次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健康人、快乐人、幸福人”的路上博弈前行。  相似文献   

15.
章金龙 《考试周刊》2010,(9):214-215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是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关注国家推进教育公平和城乡均衡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教育公平.实践教育公平的理念和政策,以切实的行动来维护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教育公平 谈到教育公平,人们往往与教育均衡联系起来,认为教育公平即教育均衡、教育和谐.其实,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教育和谐是有区别的.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各个层次的公共教育资源.教育均衡是教育公平的前提和基础,而教育和谐则是教育公平的目的和归宿.教育公平包含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三者是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7.
从今年起.我省将启动实施“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这是我省在完成“普九”的历史性任务之后.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全面提升办学效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举措。“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投身到“行动计划”中来,为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做出更加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契合时代特征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发展观,其终极目标是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促进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目标取向和策略选择,对于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区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缩小城乡教育差异、解决校际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和谐发展的现实策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是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和必然选择,从实施理念、政策保障、实施管理、评估与反馈方面着力探讨解决教育信息化的现实问题,构建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实施路径,以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育信息技术》2013,(10):F0002-F0002
天降嘉禾,神农教耕。嘉禾县地处郴州市西南部,享有“天下粮仓、民歌之乡、铸造之乡”等美誉,是湖南省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县。目前,令县有各类学校175所,中小学生55813人,在编公办教师2638人。近年来,嘉禾县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立足县情创特色,着眼长远谋发展,站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就是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创建平等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