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集邮博览》2013,(7):88
S85《趣味藏书票》李毅民、崔文川编著,由科学普及出版社于2013年1月出版发行,平装16开本,铜版纸彩色印刷,定价47元。《趣味藏书票》从中国藏书印源流、国外藏书票兴起、中国藏书票创作与收藏蓬勃  相似文献   

2.
王家年 《集邮博览》2011,(11):84-85
中国嘉德曾办过藏书票专场拍卖会。这场“中国首届藏书票拍卖会”上,有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的藏书票和我国新文学作家叶灵凤制作的藏书票,均以22400元创下中外藏书票单品拍卖之最,为藏书票藏家打开了一条投资渠道。藏书票起源于中世纪的贵族阶层,15世纪时最早在德国流行,后来传人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藏书票作为书籍收藏者的藏书标志,它通常被贴在书籍扉页上,以增添书的珍贵程度和美感,形式上有些类似于我国文人习惯使用的藏书印章,多数是版画家采用版画的创作手法进行制作的,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被誉为“纸上宝石”、“版画珍珠”。  相似文献   

3.
王凯笛 《收藏》2009,(6):146-150
藏书票艺术是当今世界文化中的一种高雅的微型版画艺术,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和历史。随着人们艺术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藏书票艺术广受青睐。但是,社会上对藏书票的认知程度还是有限的,对藏书票的创作、收藏还是相当小众的一个艺术门类。本文旨在梳理一些基本的藏书票常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藏书票的创作、收藏与研究队伍之中,促进藏书票艺术的普及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杜恩龙 《收藏》2007,(2):138-141
吴兴文1957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现任远流博识网(北京)文化公司总经理,主要从事版权代理和推广工作,是一位海峡两岸的文化使者。同时他也是一位藏书票收藏家。他的著作《我的藏书票之旅》(2001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藏书票风景》(河南大学出版社)、《图说藏书票》(2005年河北教育出版社)、《藏书票的世界》(1997年辽宁教育出版社)等,为国内藏书票收藏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  相似文献   

5.
李欣宇 《收藏》2011,(4):79-84
古籍鉴赏是雅事韵事,以鉴赏为目的的收藏过程也充满着他人难以领略的情趣。爱之愈甚,藏之愈殷。历来藏书家无不好古敏求,多在自己的藏书上钤盖精致古雅的藏书印,朱墨辉映,使藏书增色,更具垂绪源流、印鉴作证之功能。藏书印勃兴于两宋,至明清两代图书日富,藏书日繁,更替日频。一些较知名的藏书家每得好书,把玩珍赏之余,必钤印书上,开卷一乐。  相似文献   

6.
2001年7月5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书票第三辑·中华体育文化珍藏集》首发式在国家图书馆紫竹厅隆重举行。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孙蓓欣、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藏书票研究会会长梁栋,中国美协插图装帧艺委会主任、装帧艺术家张守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雅丹、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桂林、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教授鹏程、中国体育博物馆研究员崔乐泉、浙江省江山市东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小民等出席首发式。首发式上,特别向社会推出31—100号的优选号书票,并同时配套发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书票第一辑、第二辑,梁栋、陈雅丹、张…  相似文献   

7.
邮票设计家刘硕仁,自1953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邮票设计工作,一干就是40年。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邮票设计家之一。《蝴蝶》《菊花》《奔马》《京剧脸谱》《白(?)豚》《西厢记》《航天》……从老纪、持到新J、T,近70套邮票均出自刘硕仁之手,且多部作品在国内外被评为最佳邮票。不少集藏家(者)为邮票和藏书票的兼藏者,据知,在他们中间有一部分人既收藏刘硕仁设计的邮票,同时也喜欢收藏他设计的藏书票。  相似文献   

8.
刘硕仁     
《集邮博览》2010,(3):28-28
1930年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师承吴冠中、周令钊等,擅长邮票、藏书票设计。全国美协会员,原邮票发行局高级美术师、编辑室主任,建国30年最佳邮票获奖者。  相似文献   

9.
韦力 《收藏》2016,(1):88-91
天禄琳琅旧藏之书一直是古籍拍卖的热点。这些年来,虽然上拍的天禄琳琅旧藏大多是残本,但都卖出了很高的价格。这让我觉得人们对天禄琳琅旧藏书的追捧,已经超过了书本身的价值,而是作为某种象征之物来看待。天禄琳琅旧藏有两个特征,一眼就能辨识。首选是封面,天禄琳琅旧藏之书封面大多用五色织绵,而这种织绵,今日所见者仅用在天禄琳琅旧藏之书上。其次就是所盖藏书印,每册都钤印"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继鉴"和"天禄琳琅",  相似文献   

10.
藏书建设是所有图书馆工作的基础,但不同类型的学校在藏书建设上均有所侧重。体育学院的图书馆必须突出为教学、训练、科研等服务的学科特点。1长远规划从一定意义上讲,藏书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图书馆规模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所以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都把藏书建设列为工作的重  相似文献   

11.
李奇 《收藏》2001,(3):30-31
稍通文墨的,都知道“印”是怎么一回事。印的材料,古代多用铜、银、金、玉、琉璃,后又加入牙、角、木、水晶等料。元代以后石章盛行。说到以“陶”制印,不要说“外行”,就是“业内人士”,也是久违的了。考其原因,陶印作为先秦时期的一门艺术,后因金石家们对材质的不断苛求而逐渐绝迹。  相似文献   

12.
本论述了新形势下体育资料室的三大职能作用及体育资料室信息资源的内涵,提出了建立多媒体化藏书模式、改善藏书单一载体结构和加强体育资料室网络化信息基础建设等设想,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13.
克东 《集邮博览》2001,(2):32-32
刘硕仁不仅是新中国第一代专业邮票设计家,而且也是一位出色的藏书票设计家,成绩同样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08,(7):129-129
综合消息:5月9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总部颁发《千寿印》“中国之最”证书仪式在绍兴永通书画院举行。由民间挡法家许若石先生历时23年,在全国几百家博物馆藏书资料中进行了大海捞针式的搜集整理,书中收录的1000多个寿文字,是从甲骨文开始留存的历代书法大家“寿”字中挑选出来的,其中每个寿字非但笔法、书法各异,就是各个朝代对寿字的解释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笔者集到一个特别的联行封,其上印有大宗快件条形码签条。此封为河南省南阳市工商银行所用,条形码快件签条的边框与“大宗快件”、“邮费口元”等字,用红色印刷,而条形信息码及其下方的一行字,用黑色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印章,素重材质、钮式,宋元以降遂成文人清玩,其中犀象印尤为珍贵,而圆朱文尤受文人雅士青睐。米芾所著《书史》曰:“印文须细,圈须与印文等……大印粗文,若施于书画,占纸素字画多,有损于书帖。”其无疑是元朱文之最早提倡者。而元赵孟頫的“松雪斋”、“赵氏子昂”、“赵氏书印”等印,古雅质朴,流动有神,为唐宋以来最佳者。至明代,  相似文献   

17.
李理 《收藏》2012,(9):95-99
沈阳故宫珍藏的三方民国玺印多年来一直笼罩着神秘的面纱。这些代表至高权力的玺印,它们的主人是谁?它们使用和流传的情况如何?在它们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从那个年代一直延续到今天……沈阳故宫珍藏有民国时期的三方白玉玺印:"白玉嘉禾钮中华民国之玺""白玉嘉禾钮大总统印"和"白玉虎钮陆海军大元帅之印"。这三方玺印为同时期制造,另外附有银质烧蓝钥匙牌、盛牌皮套等文物。1996年,经辽  相似文献   

18.
杨波 《集邮博览》2012,(8):49-49
粘印,又称“沾印”、“吻印”,因邮票背面沾染而形成的趣味品。邮票印刷中成品层层叠放,因油墨浓重未干。正面的图文会沾染相邻一张的背面。同样的道理,在邮资信封中也会出现粘印现象。  相似文献   

19.
曹风增 《上海集邮》2010,(10):32-34
极限集邮界常说的"自然片",是指那些非为邮票发行而发行的明信片;"专印片"则是指专门为制作极限片而印制的图画明信片。专印片大多由邮政局、集邮公司、集邮团体印制,也有个人印制(近年来这种片有飞速增长的趋势),一般与邮票同步发行,也有刻意为淡化其"专印"性质而提前发行的,但那样风险很大。邮票发行之后,刻意为邮票图案而发行的明信片更是不折不扣的“专印片”。  相似文献   

20.
回想起来,从念初中开始迷上碑帖,到后来收藏古籍善本,这些年在我爱好藏书的过程中,受到了古今很多藏书家的影响与启发。远有清代的黄丕烈、许梿;近现代就更多了,周叔强先生、傅增湘先生、黄裳先生等等,都是我满心敬佩的藏书家。当中与黄裳先生还曾有过一面之缘,有幸拜访过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