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贞观之治看实现政治稳定的条件窦效民从贞观元年到二十三年(公元627年至649年),史称“贞观之治”时期。在这一时期,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为摆脱隋末唐初大规模战乱造成的严重社会危机,缓和阶级冲突和民族矛盾,励精图治,在不长的时间内实现了“华夏安宁...  相似文献   

2.
论“李氏将兴”——隋末唐初山东豪杰研究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陈寅恪先生《论隋末唐初所谓“山东豪杰”》一文论述的基础上,对“山东豪杰”之说提出补充,指出隋末唐初山东豪杰分黎阳、瓦岗寨及豆子卤亢、高鸡泊两大集团,他们在政治上取向各异,其间的消长直接影响了武德贞观政治。“李氏将兴”虽在关陇集团内部提出,但也与黎阳山东豪杰有间接联系。这一系统山东豪杰从杨玄感起,就与关陇贵族建立了联盟,他们臣服于李密、李世民,是形势使然。李世民将这一联盟中关陇贵族提到为主地位,使山东豪杰为用,开创了唐代历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李鲜 《文教资料》2013,(19):57-59
封德彝是隋末唐初的一位大臣,他为唐王朝作出过贡献,对贞观盛世的开创有一定的作用,但后人大多负面评价他.对他首鼠两端的行为极为贬低。本文从史书记载中封德彝的生前事迹和后人对他的评价两个方面入手,不满足于既有的评价.试图发现一个尽量真实的封德彝。  相似文献   

4.
在隋末农民大起义的进程中,魏徵秉持"良臣择主而事"和"事天下不事一人"的政治理念,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民族与文化大融合的历史背景,这是唐初能够形成新的文化高度的时代条件。唐朝建立后,魏徵成为帝王的施政之"镜",其谏言集中反映了贞观君臣的政治观、权力观,为一代政治新风的开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魏徵是唐初修史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他高扬鉴戒史学的旗帜,修史工作对唐初政治文化的创新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新确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责力),本名徐世(责力),字懋功,入唐后因功赐姓李氏.他出身于山东豪杰,本曹州离狐(今山东荷泽北)人.隋末,徙居滑州之卫南(今河南浚县东).李(责力)家多撞仆,资产颇丰,且乐善好施,拯济贫乏,青年时参加瓦岗军,是隋末唐初的风云人物.唐太宗贞观年间因在防御、抗击突厥等少数民族侵扰中立有卓绝功勋,被太宗李世民赞许为“贤长城远矣”.对于李(责力)的正面评价,史家早有定谳,誉之为唐代的“民族英雄和杰出政治家”.不过,对于李(责力)与唐朝前期之政局关系似无专门论述.笔者以为,在唐初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19,(2):94-99
隋末唐初,河北地区是农民起义军活跃的地区。农民起义导致隋朝在此地区的行政能力急剧削弱,行政秩序遭到严重破坏,部分郡县由于战乱残破而被废弃。与此同时,大夏等政权出于巩固地盘或与其他竞争者军事斗争的需要,进行了大规模政区建设,因而这一时期河北政区变化较大。唐太宗贞观年间对河北政区进行了整合与优化,才使河北政区稳定下来。  相似文献   

7.
贞观年间是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恢复与发展时期,唐朝逐渐由一个经济凋敞和内乱外患交迫的紧张局势,走向一个“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遍野,外户不闭”的安定局面,社会出现了由隋末“大乱”到唐初“大治”的盛世,这一点历来被国内史家所认同。究其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与唐太宗君臣所实行的治国措施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唐初名重一时的巨儒,孔颖达毕生致力于经学,贞观十二年由他领头修撰的《五经正义》一百八十卷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今天我们所见的《十三经注疏》之五经,就是以孔颖达的《义疏》为底本的。此外,孔颖达还分别于贞观三年和贞观十一年参与了《隋书》《大唐仪礼》的编撰,贞观十一年又撰写了《孝经义疏》,有文集五卷。遗憾的是除《五经正义》和《隋书》流传下来外,其他著作早已亡佚。  相似文献   

9.
常何,是隋末唐初的一个重要人物。但由于《隋书》未提到常何,两唐书只在《马周传》、《东夷传·高丽》、《李密传》和《太宗本纪·下》中简略提及,语焉不详。以致于学者们长期以来对其研究甚少。可喜的是在敦煌遗书中发现了一卷李义府撰《常何墓碑》,为我们研究常何其人及隋末唐初的政治史提供了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10.
正关于隋末唐初书法史,书学界多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将唐代作为传续六朝遗风的书法盛世;二是以为隋末唐初书法主要是传续"二王"南朝之风,而忽视了北朝书法。实际上,唐人传续六朝遗风离不开隋。唐人不是直接传续六朝,而是通过隋人,而且也不可能绕过隋人,甚至初唐书家本就大多生活于隋时。故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初唐书法  相似文献   

11.
沙陀是西突厥的一支,唐初活动在西北地区,安史之乱后附于吐蕃,徙居甘州。宪宗元和年间,东迁归唐,开始发展壮大。本文对沙陀在此期间的活动及未明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商洛学院学报》2015,(5):63-66
隋末唐初,李世民统帅唐军参与了七次大规模的统一战争,为大唐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其后,为祭奠阵亡将领,在行阵之处建七寺,并立碑纪念,豳州昭仁寺即为七寺之一。目前对唐太宗"建七寺之诏"的时间还存在争论,而从豳州昭仁寺的碑文和出土文物等相关资料来看,唐太宗于贞观三年下诏的可能性并不能轻易排除,而且太宗立碑纪念不仅有其宗教内涵,也包括了深层次的政治考量。  相似文献   

13.
隋末战乱.东突厥几乎完全控制了东北亚地区.势力盛极一时。唐朝初年的史学家在记载隋末东突厥的盛况时说:“饿属群盗并兴,于此浸以雄盛,豪杰虽建名号,莫不请好息民。于是分置官司.总统中国.子女玉帛。相继于道.使者之车,往来结辙。自古善夷骄悟.未有若斯之甚也!”杜佑也对隋末唐初东突厥的状况作了更具体的描述:“及隋冻离乱,中国人归之右甚众。  相似文献   

14.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讲了唐朝边疆哪两个民族?(生:突厥、回纥)(在简图上贴突厥、回纥卡片。图略,见教材)唐和突厥的关系怎样?(生:贞观初唐太宗派10万大军击败东突厥,左当地设都督府;后来,唐朝又先后在西突厥地区设安  相似文献   

15.
颜师古《汉书注》反切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末唐初,颜师古为一百卷《汉书》所作的音注,不仅在史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汉语音韵史的研究也很有价值。颜师古,字籕,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相似文献   

16.
唐初(618~755)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繁荣时代,特别是开元时期(713~741年),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较快、全面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盛,人们把它称颂为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唐初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繁荣昌盛的局面呢?有的同志认为是由于隋末农民大起义的结果,即阶级斗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的同志则认为是唐初的统治者采取了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亦即新王朝实行了一系列的让步政策,导致了唐初社会经济的繁荣。我们认为唐初封建经济的繁荣昌盛,首先是由于隋唐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从辩证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李渊,隋末唐初卓越的政治家、战略家;唐王朝的主要缔造者。他谋划、统领的晋阳兵变的全过程,充分展现了这位政治家、战略家的品质、才识和胆魄。  相似文献   

18.
唐太宗是彪炳史册的一代英主,他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开创了“贞观大治”的不朽伟业。其间多得房玄龄、魏徵等大唐名臣的辅佐之力,尤以魏徵居功至伟:他与太宗明君贤相,鱼水相得,联袂治国,遂成千古佳话,名垂青史。不过,在唐初开国元勋中,魏徵的地位有其特殊性: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今河北晋县)人。一开始他处境不妙,因为他“出身”不正,他不像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这一班文武大臣,早年即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且功勋卓著,为嫡系心腹,他是在隋末动乱中作为降将随李密归唐,更加可怕的是,归唐后又被唐高祖李渊“分配”至太子李建成帐下,充…  相似文献   

19.
作者认为有唐一代,南北方人口升降的变化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隋末唐初由于战乱,北方人口下降,南方人口上浮。出现了南高北低的人口态势。经唐王朝一百余年相对安定的发展局面,天宝元年(742年),人口分布又恢复到北高南低状况,至天宝十三年(754年)安史之乱后,北方户口大减,而南方人口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繁衍,开始取得压倒北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农民战争史上,紧接着隋末农民战争之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史料记载说,唐贞观年间(627—649年),“海内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米斗不过四五钱”,“民物蕃息”,“号称太平”。这些描绘虽不免夸大溢美,但贞观时期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一个“盛世”,还是可信的。关于这个盛世的出现,我们自然便会联想到隋末农民战争的作用。那么,究竟怎样正确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呢?本文企图对此问题试作一论述。首先,应该实事求是地估价唐太宗施行让步政策在历史上的作用,不能任意夸大。李渊父子起兵反隋,在壮阔的农民战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