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小引本师周绍良先生为当代古典文献专家,在中国古代文史等诸领域均有特出建树,蜚声学术界。先生旧藏中国古代小说、唱本等万徐册,大部分捐献天津市图书馆。近来检点书筐,偶然发现约五十年前拍摄之小说版刻插图三十六种,约三百徐帧。尚有旧日所作识语多则。以为断简残编,无所用之。又偶然以示化文。化文读而乐之,因请于先生,愿为毒理发表。先生举以界化文,由李鼎霞编一简目,粗具头绪。复蒙《中国典籍与文化》杂志采据,发刊之际,略缀片言以识由来。弟子白化文谨识。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通俗演义十二卷二百四十则。明万历辛…  相似文献   

2.
眼下报刊上稿件的差错实在是令人头疼的事,如何防止呢?不久前,我读到鲁迅先生说的一段话:"习一字,当三识并用",即:"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这句话让我思之再三,这对我们的编辑、记者、校对、发稿人真是难得的、非常有用的防错纠错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3.
先生名闿生,字北江,桐城吴氏。清季有首倡改革学制,为北京大学最早之奠基人;重振方、姚宗风,以古文辞名天下;教泽广被燕冀,北方学者尊为大宗师,皆曰吴先生者,即先生之父也。先生幼承家学,天资英敏,童子时下笔为文有奇气。新城王晋卿先生见之,叹为奇才,曰吾老友挚甫有后矣!桐城文为天下大宗,自方、姚始;方、姚之文,梅伯言承之;曾涤生获交于梅先生,尽得其笔势之美,又益之以汉赋之气体,典丽雄奇,遂远出方、姚、梅三先生之上。挚甫公与廉卿先生同受曾氏之传,有所承,又有所变,同时为保定莲池书院大师。贺松坡先生承曾、张、吴三先生之学,"而矜练生创,不蹈袭前辈蹊径,独树一宗,不为所掩,盖继三先生之后,卓然为一大宗,非余人所能及也。"(先生所著《贺先生文集序》)  相似文献   

4.
赵元  田艳天 《青年记者》2016,(32):97-98
《大公报》的报名出自"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取"大"和"公"二字,可见其办报理念.其创始人英敛之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报刊出版家,该报创办于1902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时,《大公报》已成为国内最具声望的报纸,可谓舆论界的重镇.  相似文献   

5.
香港作家马家辉先生,有文章谈到蔡澜先生,说是“多读蔡澜的书,学到一身吃的本领,懂得吃食之道之艺之技之法,生命其实也很快乐”。这话听起来很像是古时候圣贤劝人读《诗经》,最起码可以“多识鸟兽草木虫鱼之名”,认得几个字,给无趣的人生充充电,总是好的。  相似文献   

6.
周绍良先生是当代收藏古籍的大家,旧藏中国古代小说、唱本等万余册,大部分已捐献天津市图书馆。五十年前,先生为保存资料,拍摄了古代小说版刻插图三十六种,约三百余帧,并撰有识语。经北京大学白化文、李鼎霞先生整理,已陆续在我刊发表,但部分识语因原稿残缺,尚付阙如,以至不断有读者来信查问版刻插图的出处和版本情况。近日周先生检点书箧,偶然发现了当年工作的记录,遂交由我刊发表,以释读者之疑。鉴于版刻插图部分已经发表,且当年的摄影效果不是很理想,此次发表予以省略。  相似文献   

7.
寻霖 《图书馆》2002,(1):86-88,76
湖南图书馆新发现之清康熙衡阳刘氏抄本《搔首问》、《识小录》为目前所存船山先生此二种著述最早版本,以此校岳麓书社本,两者有较大差异,特作校勘记二篇,以供《船山全书》再版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楚国文宪公雪楼程先生文集》三十卷(以下简称《雪楼集》),在元代的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又因流传稀少,历来被各朝代的藏书家诧为奇秘,但其最早的刻本,究为元刻还是明洪武刻,一直是历代藏书家悬而未决的问题。此书作者程钜夫(1249-1318),元建昌人,本名文海,为避武宗讳,以字行。其集题“雪楼”,因郢州有“白雪楼”,故以名寓之,世称“雪楼先生”。官至翰林学士,生平在翰林台省最久,故文集中《玉堂类稿》多至九卷。延祐五年卒,年七十,追封楚国公,谥文  相似文献   

9.
偶检《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发现其史部传记类有若干种清刻本仅湖北省馆有藏。虽不排斥当时有的馆未予著录报片之可能性 ,但称其为“稀见”当不为诬。鉴此 ,特择录几种简介于次 ,以飨读者。(一 )鹿太常传一卷 明卢象升撰 鹿忠节公传一卷 明方象瑛撰 附鹿解元传一卷 明范士楫撰 清乾隆刻本 一册是书收鹿善继父子传记三篇 ,实以善继为主体 ,其书衣签条题“鹿忠节公传 子化麟传附”。传主善继 ,字伯顺 ,人称之曰乾岳先生 ,忠练御史久征之孙。少读王守仁书 ,不肯与俗浮沉。万历丙年举于乡 ,癸丑成进士 ,退而芒履布衣教授诸生 ,无谒选之…  相似文献   

10.
一、宋张文节公(知白)年谱序宋张文节公讳知白,字用晦,沧州清池人。其生平立朝大节,详于《宋史》本传。综公一生为国为家,惟忠惟孝。其出而牧民也,赈恤灾民,所至感怀,称循吏。其在朝也,请重亲民之官,留意军马刍粮之数,校印古医书,以惠天下之病者,罢诸不急营造,以苏民力。而知契丹之不入寇,尤有先见之明。贵为宰相,自奉俭约如寒士,较之一旦富贵,而妻妾之奉,宫室之美,一掷百千万不以为意者,贤不肖相去为何如耶?公谓"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尤为千古名言。故司马温公特以之训其子孙,我张氏裔  相似文献   

11.
才胆识力     
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大约才、识、胆、力,四者交相为济,苟一有所歉,则不可登作者之坛。四者无缓急,而要在先之以识,使无识,则三者俱  相似文献   

12.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出版《嘉定钱大昕全集》十册,主编陈文和先生辑有《潜研堂文集补编》,学者称善。今师其意,再为补苴,以臻美备。兹将上海图书馆所藏之手札集为一编,略加案识。另辑钱氏友朋书札五首,作为附录。不当之处,敬希赐正。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黄庭坚,号山谷,所以,历代多称"黄山谷".其取号"山谷"的原因,有如下一些记载.<宋史>卷四百四十四<黄庭坚传>云:"初,游潜皖山谷寺、石牛洞,乐林泉之盛,因自号山谷道人云."此说当本自<豫章先生传>:"公尝游潜皖,乐山谷寺石牛洞之林泉,因自号山谷老人,天下皆称山谷而不名字之,以配东坡云.  相似文献   

14.
写学相长     
有个成语叫“教学相长”。其意思是说,通过教学活动,不但会使学生得到进步,老师本人的水平也能得到提高。我今天套用“教学相长”这一成语而提出“写学相长”,其意思则是想说明写作与学习的关系:二者之间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先说学习对写作水平提高的促进。这似乎不需要我多讲,许多古人及前辈都反复谈到过这个问题。宋代大文豪苏拭在其《东坡志林》一书中,记载了一条龙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谈写作的文字,文章说:“顷岁孙学老识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笔者注),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  相似文献   

15.
说专栏作家     
杰出报人赵超构辞世后,引起新闻界一片痛悼声,自发自觉的思念文字之多,是从前少见的。在新民晚报上,有一篇吴祖光先生的文章,写得极有见地。吴祖光先生思绪纷繁,其中说,赵超构写了许多优秀篇章,为什么很少有人称他为作家,在几部极其权威性的文学家辞典中,也没有他的名字。吴先生提的这个问题是个老问题,久悬未获解决,即专栏作家的地位问题,或叫做正名问题亦无不可。  相似文献   

16.
詹大悲君字质存,湖北旧黄州府属蕲春县人也。世居距县治东北二百里之何家冲,至君祖父斗峰公以身为继出,而性质直,见恶于诸兄;君父竹亭先生谨饬自好,为邑附生;父子守正不回,不能安居于故宅,逐迁居毛家垄。君生而貌寝,声音发肤异常儿,何家冲人谓君为怪物;以此不甚为家人所喜。祖父独钟爱之,曰:“安知形声异常儿者,成就之不异常儿耶!”君未四岁,夏日傍晚未归;家人四出觅君。祖母获之宅后半里许田垄中,问其所事,曰:“吾欲得一蛇以为戏。”至七岁,祖父命竹亭先生授之读。竹亭先生曰:“此子只合持十二斤锄掘荒地,何用读为!”祖父亲携至塾,竹亭先生乃授以三字经,教“性本善”之性字后,君即指“性相近”“性乃迁”两性字曰:  相似文献   

17.
一、《识后》写作背景及版本状况《徐忠勤公遗集识后》(以下简称《识后》)是我国近代藏书家徐坊之子徐锺蒧为徐坊作品集写的一篇序跋性文字。徐坊(1858—1916),字士言,又字矩庵,号梧生,又号蒿庵,山东临清人。生于官宦世家,年少时纳赀为户部主事。后得尚书荣庆推荐,超擢国子丞。徐坊一生饱读诗书,同时又嗜书如命,其居京书室"归朴堂"藏书甚丰,是当时一位颇负盛名的藏书家,在读书人中间很受尊重。宣统元年(1909),中国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图书馆——京师图书馆成立,当时著名藏书家缪荃孙和徐坊被分别任命为正、副监督(相当于正、副馆长)。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徐坊"旬日连上五封事,俱不报",随后弃官在家。1913年9月,他在清帝退位后进身小朝廷,获御前进讲资格,给博仪讲授十三经。1916年8月30日徐坊病逝,溥仪追赠其为太子少保,谥"忠勤",其作品结集为《徐忠勤公遗集》。  相似文献   

18.
台湾胡颂平编纂的《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里,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内容:某要人自诩风雅,喜欢作诗,他把陶渊明的“饮酒诗”逐首唱和,又把杜甫的“咏史”诗依韵唱和,可见其自我感觉之好。他把诗集送给胡适“求教”,谁知年轻时就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治学原则的胡适,到了晚年更较真,真的“赐教”于此公。胡适之先生对此公有如下一段谈话: 先生说:如集里《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的第一首的头两句“君子固穷耳,天道循环之。”开始就不通。接下来“日月有常轨,寒暑岂定时?”寒暑自然是定时的,怎能  相似文献   

19.
论李香岩手批纪评苏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纪昀评点<苏文忠公诗集>是直接批在查慎行<补注东坡先生编年诗>里,晚清李鸿裔(号香岩)又在纪评<苏文忠公诗集>上施以批语,本文即对此苏诗查注、纪评和李批进行评介分析,梳理纪评特色以及纪评、李批之异同.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东台市向阳路兰香巷9号,是我国著名爱国新闻学家、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拓荒者戈公振先生的诞生地。在戈公振先生诞生100周年前夕,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位新闻界巨星的故居。小巷深处,四间瓦屋,一方天井。没有松竹花卉,显得幽静而简朴,戈公振先生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191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东台高等学堂后,考取了南通师范,因家境贫寒,交不起学费,辍学失业。后来,他从黄海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