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考水古村落系中国“明经胡氏”的发源地,该文根据谱牒与村落乡土调查,通过对明经胡氏(即“李改胡”)由来、村落环境与建筑、人物活动等的解读,例证了传统的聚落不是一种简单的组织和几何拼凑,而是综合了自然、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的生活环境,其形象深深地表达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湘南传统人居的宜居环境深深地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村落的族居特点,祖宗崇拜的至高无上,象征着父系制度的男权政治。湘南人居村落的治理目标,基本上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德治,德治的依据为礼。其统治的最高目标是达到当时的社会和谐。湘南人居的建筑装饰的文化取向,主要是儒家文化的中庸。这种中庸文化的审美取向,是达到人与自然、人与建筑的平衡与稳定,但也容易形成机械式的既定格式。湘南人居村落民俗文化具有兼容性,形成了丰富多采的各民族和而不同的民俗民风.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承载着一个民族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文化记忆,文化传承是传统村落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本文结合楚雄地区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特点,提出了以文化传承为导向的旅游开发策略。楚雄地区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中以"茶马古道文化"、"盐井文化"最具有代表性,通过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特色,整合旅游资源,开辟"茶马古道"文化旅游廊道和科普研学营地,传承文化遗产、培树文化自信;保护传统村落的空间环境、唤起文化记忆。通过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实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4.
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拥有大量的文化遗产,其中沅陵瓦乡人建筑文化是其代表性文化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历史与文化艺术价值。几千年来,以传统木质房屋为代表的沅陵瓦乡人传统村落建筑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闪耀着瓦乡人的创造力和智慧力,是瓦乡人一笔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但随着城镇化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沅陵瓦乡人传统村落建筑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因此,培养瓦乡人的文化保护意识,坚持求真求实的原则,充分挖掘瓦乡人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的价值,加强沅陵瓦乡人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的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的主体研究对文化参与、文化环境建构有重要意义。近二十年来大理洱海周边的白族传统村落在相关政策、旅游开发、交通变迁的影响下,村民参与文化开发保护的意识、方式、程度使得村落文化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迁。以金梭岛、双廊、沙村为例,从文化参与的角度探讨文化选择、文化适应与整合和民族文化环境建构的主体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太湖县蔡畈传统村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保护发展面临的问题是新建住宅与传统村落景观风貌不协调、古民居建筑残损现象严重、古巷古街道肌理受到破坏、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科学规划、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改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是保护蔡畈古村落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背景下,研究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具有重要意义.以卖花渔村为例,运用资料收集法、实地调研法、文本数据分析、空间句法分析等方法获取传统数据和网络数据,从高频特征词、游客情感分析、语义结构网络、空间句法形态变量等方面,研究游客空间感知度、村落空间形态、道路交通可达性等.结果表明:卖花渔村选址格局、整体布局、徽派建筑和盆景文化存在特色;游客对村落的整体满意度高;但村落公共设施不健全,空间吸引力不均衡,道路可达性低.通过“续—修—塑—新—承”策略,强调对整体格局、街巷肌理、建筑风貌、公共空间、文化内核的更新,将盆景文化、人居环境与自然山水联系,提升村落空间活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盘村的田野调查,对村落治理文化网络中盘村经济活动“嵌入”式再组织过程进行研究,认为新时期民族地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应保护并促进民族地区传统治理文化遗产中的积极因素与现代经济发展之间的有效整合,推动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南美拉祜族自治乡神秘的拉祜族文化,壮观的野生古茶园群落为开发对象,论证开发南美乡拉祜族文化生态村旅游的意义,提出建立民族文化生态村的原则及开展文化生态旅游的策略,实现保护地方民族文化、自然生态环境和发展地方经济的双赢,达到南美脱贫致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城乡养老人口众多,老年人对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愈发强烈,传统村落旅居养老成为一种选择,饱含了老年人“落叶归根”“宁静致远”“东篱采菊”“乡愁”等多种乡村文化产品和文化场景需求。然而,传统村落旅居养老面临一系列问题,应当创新思路和模式,注重文化场景建设,聚焦场景文化引导文化消费,促进传统旅居养老文化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在场景理论主张的思想、模式、要素和价值观的介入下,针对现实问题,提出有效建设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黔东南州山川秀美,民风古朴,享有“原生态民族博物馆”的美誉.在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中,黔东南州民族文化村寨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艺术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浪潮的冲击,这里群众生活方式发生了剧烈变化,民族文化村寨的保护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增强各部门和人民群众对民族文化村寨的保护意识,加大民族文化村寨的保护工程建设,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开发利用,建立健全保护民族文化村寨的法律法规,以实现对民族文化村寨的科学保护.  相似文献   

12.
桂东北地区属南岭民族走廊中段,受自然地理环境制约,瑶、苗、侗、壮等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独特,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传统伦理文化。对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伦理文化的基本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民族村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古村落民居保护与开发的产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传统古村落正在迅速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现代建筑。伴随着古村落的消失,许多古老的传统文化、民族习俗也在消退。为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古村落被列为国家文物加以保护,并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文物可以划分为文物实体和文物形态,利用产权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分析传统古村落民居的产权现状,及由此所引起的保护与开发的无效率性,可以给古村落民居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灵魂所在,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民族村落的乡风文明建设,既内涵于传统与新阶的交融,也体现出民族性与地域性的互构。湖北省恩施州石桥坪通过全国文明社区创建,实现社区行动主体有效治理,提升整体文明意识;地域文化嵌入性发展,筑牢乡风文明建设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规范集群树新风;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石桥坪有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使得民族村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为乡村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提供保障,促动民族村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地理、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合力构建了闽北历史文化村镇适宜的人居环境,其价值特色通过村落选址、街巷空间、传统建筑和地方民俗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文化形态的方式得到完美呈现,集中体现了闽北厚重的人文历史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观和生态观。历史文化村镇应当融入当代生活元素,创新思路,突破保护发展工作普遍存在的意识淡漠、资金短缺、措施不力的难题,整合政府和市场力量,寓保护与发展、以发展求保护、保护与发展并举,挖掘扩大历史文化村镇的社会影响,形成闽北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体系,促进遗产资源持续和多方位地释放出文化价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着力点,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文章认为,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强力支持,而民族地区高校支持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人是时间与空间的二维存在。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村落是一个民族存在的特定生活空间,这一生活空间的建构总是遵循着民族的文化个性。就白马藏族的村寨而言,白马部族聚居空间的历史性、聚族而居的族群意识以及"血缘—姻缘"并重的传统伦理价值规范,共同构成了白马藏族村落建构的文化逻辑所在。  相似文献   

18.
特色文化就是具有独特的鲜明个性的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形成的由特定历史地理环境因素所决定的一种文化风貌。特色文化展示方法主要有文化实物展示、文化生态展示、文字图片展示、视听影像展示等。特色文化展示基地是指在拥有特色文化资源优势的特定区域集中展示特色文化的场所。特色文化展示基地的建设模式主要有自然景观模式、民族文化生态村模式、大理洱海游船模式、云南民族村模式、文化产业园区模式、影视基地模式。  相似文献   

19.
闽东地区散落着众多的畲族传统村落,其独有的传统文化是畲族同胞劳动文明的智慧结晶,蕴涵着该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成为畲族得以延续的命脉。在研究闽东畲族传统文化资源禀赋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品牌培育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闽东畲族传统文化品牌培育,必须深挖品牌文化,提升游客参与感,树立市场导向,彰显文化魅力等具体策略和保障措施,为闽东畲族传统文化品牌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民族地区教育研究中,研究者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条件和文化因素等方面对于其在认识和评价作为某一研究对象的民族教育时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非本民族的外来研究者来说,需要全面了解所考察地区的历史地理环境、民族传统与文化和教育状况,才能对当地的教育情况等做出客观描述与评价,才能在制定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政策和提出教育问题与对策时做到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