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大学的生态伦理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的生态伦理教育已有近30年的历史,但依然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目标体系不健全、内容体系不完整、教育方式方法单一等不足,导致教育成效不明显。为了提高大学的生态伦理教育成效,必须从宏观上制定生态伦理教育的策略,也就是要将忧患意识教育与生态责任教育相结合、传统生态文化教育与现代生态文明教育相结合、生态世界观教育与生态化行为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大学精神的走向决定大学的未来甚至国家民族的未来,大学精神的价值核心在于大学共同体的伦理自觉。大学精神的伦理元素体现为使命感、超越性和对善的诉求,应从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维护大学的伦理生态,涵养大学的伦理文化,积累大学的伦理资源,构建符合大学发展规律、具有世界眼光和时代特征的大学教育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道德观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中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结合许多实践案例,从渗透生态伦理教育的意义、策略和实践流程等角度,探讨在高中生物学课外探究活动中渗透生态伦理教育,以期帮助学生成长为有利于自然与社会的绿色人才。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的重要性、现状出发,认为在我国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情况下,生态伦理教育却没能引起足够重视。应该推动生态伦理教育,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老子具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研究老子的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下高校的生态德育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老子生态伦理视野下的高校生态德育的内容架构是:天人相通的生态世界观教育;知足寡欲的生态价值观教育;和谐社会的关爱教育。  相似文献   

6.
生物作为一门研究自然生命和生态现象的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注环境、爱护生态的重要使命。步入新时代,社会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课程教育改革,对中学生生物学习的重点进行了调整,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生态伦理教学,成为中学生物教学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从初中生物教学出发,探讨对学生进行生态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其根本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文学教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生态文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找出生态文学的典型作品,挖掘出蕴藏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分层次地逐步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然、社会、人文相结合、相协调的生态价值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8.
关于农业院校开展生态伦理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伦理教育是当前社会德育和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农业院校学生开展生态伦理教育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高校德育与时俱进和个体良性发展的要求。农业院校应凸显教学计划中生态伦理的内容,加强教学中生态伦理意识的渗透,开辟第二课堂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并将生态伦理教育与实践、实习等专业训练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初中教师和学生对环境保护、生态知识、生态伦理思想的了解情况以及生态伦理教育的现状,课题组设计制作了调查问卷,开展了对初中教师和学生生态伦理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伦理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态伦理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本文从生态伦理教育的含义出发,分别从国家、学校和学生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的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了高校生态伦理教育开展之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高校开展环境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从在高校开展环境教育重要意义出发,讨论了高校开展环境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以及高校开展环境教育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应用科技型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对我国独立学院转型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我国独立学院办学定位为应用技术型高校,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结构的措施为构建面向职业类高中的独立学院自主招生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开始普遍利用互联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文明教育中也普遍借助互联网的作用,有效利用互联网对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这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美丽中国建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高校应着力进行互联网教育平台的搭建,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改革传统的生态文明教育方法,强化教师队伍的生态文明意识等,使得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4.
生态道德是为了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而建立的道德规范。它从道义上确立了人类在与自然的关系上所应承担的权利和使命,提倡人和自然的平等性、兼容性和和谐性。目前,我国道德教育面临着公众尤其是大学生缺乏生态意识等问题。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从学校抓起,加强高校的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教育生态环境在促进高校学生精神生态良性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教育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发展和存在产生制约和控制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的文化环境。主要分析教育生态环境在促进高学校学生精神生态良性发展中的作用,以期能够在促进高校学生精神生态的良性发展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根基。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观教育,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高校要不断完善生态文明观的教育内容、体系,并确定行之有效的实施途径,这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和发展模式,同样反映了高等学校发展的本质、目的和规律.高等学校科学发展观要求高等学校的发展必须注重以人为本,这是高等学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高等学校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这是兴办高等教育的根本.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发展的同时,必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师生的全面需要,并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大学生成长特点的需要。为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大学生公民教育,提高公民教育的科学性;要以人为本,突出公民教育的主体性和针对性;要搭建丰富多彩的公民教育载体,力求公民教育形式的多样性;要打造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提高公民教育的实效性,把我国大学生培养成符合国家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好公民。  相似文献   

19.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源泉,蕴涵着丰富的价值内蕴。在高校德育思想工作中,应注重以国学中的民族精神、诚信观念和仁爱追求,培养和提升大学生优秀的民族情怀、行为准则与道德精神。同时,在高校德育实践中,要注重通过国学教育对高校德育教学体系、高校德育教育模式及高校德育生态环境的有机渗透与融合,不断提升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高校收费制度存在许多弊端,即高校没有收费自主权,影响了办学的积极性;削弱了高校对学费收入的支配权;学生缺乏学费负担轻重的选择权,学生欠费数额越来越大,制约了高校经费自筹能力;等等。为此,有必要建立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制度,建立新的收费机制,建立与新的收费机制相适应的一系列配套机制。在政府及主管部门的主导下,学校可以根据所提供服务的资源稀缺性、层次、水平以及学校的运营成本,考虑市场中的竞争性、学生的负担能力的可能性,合理确定学费标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收费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