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范围很广,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它是英语中动词的一种变化形式,表示句中的谓语动词和其主语之间存在逻辑上的动宾关系。被动句的主语实际上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承受者。英语被动句把所要说明的人或事物放在主语的位置上,突出了行为的对象,因此较少主观色彩。汉语中虽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较狭窄,许多被动意义的句子是用无主句的形式来表示的。英语被动句的译法比较灵活,很多情况下都可译成汉语的主动  相似文献   

2.
英语被动句形式单一,通过使用条件和表现形式上的对比分析,英语以带标记的被动句为主;而汉语则以较为复杂、多变,无标志的被动句居多。英汉被动语态的直译,英译汉时注意在谓语动词的前面加上被动词来表示被动含义,把汉译为英时,应注意主语、动词间的关系。英汉被动语态的意译,在意思不变的前提下,将英语中的被动句翻译成主动形式的汉语。汉译英时要采用各种方式特别强调接受动作人或物的重要性。为提高英汉互译中被动语态的翻译工作,注意直译和意译的结合及出现歧义和词根变化的特殊翻译。  相似文献   

3.
李悦 《海外英语》2012,(22):169-171,192
被动语态在英语中的使用是非常频繁的,而其在汉语中使用,尤其是现代汉语中相对比较少,但随着英语在中国使用的逐渐流行,汉语中的被动句也逐渐增多起来。因此,当我们在作被动语态的英译汉时,要注意英语的语意和汉语的表达方式、表达习惯,准确的表达出原文的语意、语境和感情色彩,同时在作被动语态的汉译英时,也既要弄清汉语的语意又要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这是一个双向的问题。该文旨在通过英语和汉语被动句的构式,初步分析英语被动语态和汉语被动句的翻译方法,以更好的理解和使用汉语及英语中的被动语态。  相似文献   

4.
被动语态在英汉句子的表现形式是非常不同的,从语法体系上看,英语的被动语态句式属于动词的语态范畴,而汉语的被动句则是属于汉语中的特殊句式表现形式。在英汉翻译时,英汉语被动语态之间的翻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而选择最佳的翻译方法,以此来提高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英语和汉语都有被动形式。英语中的“被动语态”是个语法范畴,它是一种动词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示动词的主语与该动词所指动作之间的主动和被动关系。汉语的动词没有“语态”的语法范畴。汉语具有动词功能的词都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经过,都是主动形式。也就是说,英语和汉语的被动形式,在表达方式上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范围很广。汉语被动形式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英语和汉语在语态上有明显差别,英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比汉语高得多.汉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较窄.由于两种语言语态上的不同之处,对于被动语态的英译汉就应特别予以注意.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汉译时不一定都要译成被动句,要运用汉语中恰当的表现手法.本文从四个方面浅析了英语被动语态的译法: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译成汉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的判断句,译成汉语的无主句.  相似文献   

7.
英语中被动语态的应用非常广泛,凡是在不必或无从说出施动者以及为了强调动作的承受者等场合,往往都用被动语态。汉语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要小得多。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在很多情况下都可译成主动结构,但也有一些仍需保持被动语态。下面,我谈一谈被动语态的一些常见翻译形式。一、译成汉语主动句英语原文中的被动结构译成汉语的主动结构又可分为几种情况:1.原句中的主语在译文中仍作主语,译文中没有表示被动的标志,如“被、把”等字样。它在形式上是主动句,但表达的则为被动意义。例如:Intheirmeetingthisquestionwillbediscussedbr…  相似文献   

8.
黄利萍 《高中生》2015,(9):42-43
一、误加宾语或误用被动语态英语中不及物动词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常常会被认为后面要加宾语,故考生经常会选择使用被动语态。连系动词是不及物动词。英语中的连系动词有很多。笔者选择连系动词作为重点,来剖析不及物动词的易错成因,为了直观,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红丽 《海外英语》2014,(4):209+226
汉语和英语在语法上最大的区别之一在于谓语动词。在汉语中,谓语动词没有时态变化;而在英语中,谓语动词有十六大时态。在汉语中,谓语动词有被动语态,一个"被"字足以表达;而在英语中,十六种时态各对应着自己的被动语态形式。对中国学生而言,学习英语语法的难点就在谓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形式难以记忆。笔者从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探索总结出一套方法,便于英语学习者更容易地理解、记忆英语中谓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形式。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范围较广。在英译汉的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中,被动语态的译法需要英语学习者熟练掌握和运用。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翻译成汉语时,有一些可以保持被动句,但也有一些可以翻译成汉语主动句。本文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和一些译例,探讨了英语中被动语态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1.
英语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形式可分为主动语态形式和被动语态形式。在被动语态中,主语是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的承受者,在汉语中常常用“被”、“为”、“受到……”等表示被动意义。例如:  相似文献   

12.
通过辨析被动语态的起源、基本内涵与实质,说明被动语态在英语中具有重要的语法地位和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对汉语中是否有被动句的争论进行了梳理和厘清,初步证实英语被动语态与汉语相关的句法现象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英语被动语态与汉语中一般意义上的"被动句"的差异很大,进而阐述了英语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错误及其根由,据此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英语被动语态的广泛使用是英语的一大特点。与英语对比,汉语中虽也使用被动语态句,但远不如英语那样广泛。往往有这样的情况,英语中用被动语态句所表达的概念,汉语却用主动句表示。因此,在翻译英语被动语态句时,决不能总是恪守原句的语态,而必须摆脱这种局限性。灵活采用多种翻译技巧,运用各种修辞手段,能译成被动态句的就译成被动态句,需译主动  相似文献   

14.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被动语态结构,但在被动语态的应用上却不尽相同。在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句用得十分广泛,且往往带有明显的被动标记,而在汉语中则不然。因此,英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时,很少译成被动句。而在更多的情况下要译成主动句、判断句、无主句和其他结构。  相似文献   

15.
英语和汉语中的被动语态差别是很大的,它们在句法界定、形式、含义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比较了这两种语言之后,我们不难总结出在英译汉过程中被动语态的翻译技巧了。大致可分为两种:翻译成汉语的被动句或者翻译成汉语的主动句。  相似文献   

16.
一、不及物动词不用子被动语态 由于不及物动词没有宾语,所以若将其用于被动语态则没有主语,故不能用于被动语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英语中的有些不及物动词,译成汉语时却可能是“及物”的,很容易出错,  相似文献   

17.
英语的被动语态是动词的一种表现形式,要掌握英语的被动语态及其应用,首先要了解动词及短语动词的特点。英语中的动词或短语动词都可以分为及物与不及物两大类。凡是及物动词都要带宾语,凡是不及物动词都不需要带宾语。当及物动词后面没有宾语或宾语不完整时,该动词与主语之间的关系就要用被动语态的形式来表现。一般来说,只有及物动词才有被动语态。因此,要掌握好英语的被动语态与应用,必须弄清两个要点:1.弄清句中用作谓语的动词或短语动词是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2.如果是及物动词,若后面没有宾语或者宾语不完整,那么该句子的谓语动词…  相似文献   

18.
何芳兰  黄琳 《考试周刊》2011,(34):131-132
英语中被动语态用得很广泛,而汉语中被动语态用得少。翻译成汉语时大多数的被动句可以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转换成主动句,若保留其被动语态,则除了译成汉语的"被"字句外,还可以使用其他含有被动概念的词语或句式替代。本文就英语被动语态的汉译表达法进行归纳,以便翻译初学者学习。  相似文献   

19.
隶属不同语系的英语和汉语有诸多差别,两种语言的被动语态的使用更是不同。相对汉语而言,英语的被动语态使用更为普遍,所以无论是中西文化交流还是翻译实践都常常涉及到英语被动语态的汉语翻译问题。那么,如何在尊重英汉语差异的前提下,恰到好处地翻译英语被动语态句呢?本文拟在英汉对比的范畴内,探讨英汉被动语态的各自特点和英语被动语态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态上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英语中大量使用被动句,尤其是结构被动句;汉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比较低,主要通过意义被动句来表达被动语态。造成这种语态使用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语法、修辞、文体、思维方式及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存在于语言系统内部。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动词的语义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造成两种语言被动语态使用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