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代社会与以往社会不同,它的发展是一个由同质走向异质、由统一走向分化的过程.大学阶段是个体人际信任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对其合作精神、共处意识、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影响,它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稳定校园秩序的维持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产生大学生信任危机的根源进行了解、分析,从而提出化解大学生信任危机和重建信任的有效路径,对构建和谐校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人际信任思想,对中国人的人际信任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人际信任与文化的关联为切入点,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际信任思想的梳理、剖析和解读,得以管窥中国人人际信任的特点:中国人的人际信任作为人际交往的基础,仍然以宗亲关系为出发点,从而促进着人际关系的和谐。改善中国人的人际信任状况需要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健全各种制度。  相似文献   

3.
了解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人际信任,改善其人际关系提供依据.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贵州省55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不同自我和谐程度组大学生人际信任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及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自我和谐的自我灵活性、自我刻板性对特殊信任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自我灵活性与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对普遍信任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结果表明: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存在关联,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可提高其人际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人际信任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为工具,考察了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及人际信任的特征及二者的关系,为大学生人际关系改善及心理健康指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冲突在任何领域都是普遍存在的,家庭冲突更是所有矛盾中最为突出的,父母冲突不仅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甚至会对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产生影响。文章从相关概念界定入手,阐述父母冲突知觉的概念,人际信任概念及特点,进一步分析父母冲突知觉对大学生人际信任影响情况,认为情感、心理的影响最后会作用于行为。分析父母冲突知觉在大学生人际信任环境建设中的问题,认为父母冲突升级带来结果的不确定性,父母冲突转移带来影响的延伸,父母冲突情感释压会产生投射效应,父母冲突习惯会释放错误信号,分别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体层面研究制定相应的策略,以期增强大学生群体的人际信任指标,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  相似文献   

6.
学校信任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时代课题,因为信任学校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人们之所以信任学校不仅源于信任结构从人际信任向系统信任转变,更源于公共学校自身的功能和品质满足了公众的期望.要判断学校信任危机,需仔细甄别不信任与不依赖的复杂关系,识别不信任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确证学校信任的危机,进而分析学校信任危机的原因.学校信任危机既有"信任者"即公众的因素,也有"被信任者"即学校和教师的因素."主动信任"的概念强调信任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自反构成过程,这意味着重建学校信任更多地依赖学校而不是公众.学校需要提升服务公众的能力,主动维系与公众的良序关系以"赢取"公众的信任.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讨修正策略与构建和谐、顺畅的人际关系的内在联系,认为交际者诉诸修正手段的理据是为了对交际语境做出顺应,从而构建或维持和谐、顺畅的人际关系。修正策略的人际语用功能包括满足交际者的面子需求、弥补会话交际中信息的空缺以及拉近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从构建或维持和谐人际关系的维度来解读修正行为,旨在拓宽修正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社区是社会的基层组织,创建和谐社区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社区的主体是人,和谐人际关系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基础。改变现代社区中人际冷漠、人际信任危机的状况,需要汲取儒家传统人际关系文化之精华,创建诚信友爱、平等互助的社区人际交往环境,营造邻里团结、安居乐业的和谐社区。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体时代,初中生人际交往的频度和模式发生转变,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信任缺失和人际关系疏远等问题,这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阐述新媒体时代初中生人际信任的基本现状,分析初中生人际信任与应对方式、个人控制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初中生人际信任水平总体相对较低,人际信任在性别、城乡和年级方面差异不显著;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积极应对方式、个人实力存在显著性负相关;个人实力在积极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际隔离成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需要面对的普遍性问题。从信任危机角度引发人际隔离背后深层道德困境等根源的现代性诠释,从强化道德教育、构建社会互动机制、培育社会信任文化等方面,阐述重建社会信任的适当路径,以期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推动信任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相关研究的探讨,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水平及二者的关系。主要采用问卷法,辅以文献法等方法,对150名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人际信任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会支持量表上,大学生性别与年级对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显著,生源地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对社会支持的水平影响并不显著;在人际信任量表上,大学生性别与生源地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并不显著,年级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显著;大学生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学角度看,社会转型对我国当前信任危机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作用。社会转型因素作用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从社会范式改变的角度研究信任危机的产生,二是个体身份的改变导致个体信任危机的研究,三是从血缘关系跨越与家的缺失关系来研究信任危机的出现,四是人际关系的重构引发个体信任感危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唐山市几个社区的居民进行了调查,旨在探讨社区居民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存在的状况及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唐山市社区居民的社会支持水平处中等水平,并存在性别、收入稳定性、婚姻及子女状况的差异;(2)唐山市社区居民的人际信任水平处中等水平,并存在性别、收入稳定性及子女状况的差异;(3)高社会支持水平的社区居民与中等以下社区支持水平的居民人际信任水平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安徽师范大学160名大学本科学生进行测查,用以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表明:性别与出生地对于人际信任的影响并不显著;是否为独生子和年级对于人际信任的影响显著;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社会支密切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和主观支持均能预测大学生人际信任,表明社会支持是影响人际信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适应不良的心理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行为困扰、交际困扰、待人接物、与异性交往、人际信任、交往焦虑、社交回避与苦恼七个方面,对南京江宁大学城5所高校的3019名学生进行了人际关系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在人际信任、交往焦虑、交际困扰、社交回避与苦恼四方面问题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现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际交往也日益频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成了人们社会生存所要具备的重要因素之一。面时复杂的社会现实,伴着形形色色的诱惑和欲望,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了种种信任缺失的行为现象。因此,建立完善的信任机制,是人际交往面临的一大社会问题,也是社会发展中人际交往走向成熟的重要标签。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escribes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architects’ trust in project design teams. We undertook a survey of architects,during which we distributed 193 questionnaires in 29 A-level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s selected radomly from the altogether 59 ones in Shenzhen,P. R. China,and received 130 valid questionnaires. We used Amos 6.0 for SEM to identify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struct based factors affecting interpersonal tru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ly soc...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人际信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是影响其心理素质高低不可忽视的因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发展都有积极影响。采用Rotter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调查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现状,分析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特点及其差异,并探讨其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进而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9.
Relations between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3 aspects of social competence--soci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 sociometric status, and self-regulatory processes (goal setting,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problem-solving styles)--were studied. Based on a sample of 423 12- and 13-year-old students, correlationa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each aspect of social competence is related significantly to students' grades. Results from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suggest that when accounting for students' IQ, sex, ethnicity, school absence, and family structure, soci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 mediates almost entirely the relations between students' grades and the other 2 aspects of social competence. Soci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 and peer status appear to be related by way of their joint association with goals to be socially responsible,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problem-solving styles. Similarly, relations between soci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 and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are explained by joint relations with the self-regulatory processes. The social nature of learning and the role of self-regulation in both interpersonal and behavioral aspects of social competen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在定义人际信任的基础上,对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安全、信誉等概念做了区别,指出依赖性、善意性、风险性是人际信任的主要特征,并详细介绍了Rotenberg的3×2×2框架理论和社会认知模型。在文献的基础上,从信任者的特征、被信任者的特征、第三方的影响和双方的关系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人际信任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