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丁玲  吴金希  叶冉 《科学学研究》2016,34(11):1700-1707
本研究旨在探讨组织双元化构筑竞争优势的过程、特征与原因。本文以联想研发组织为案例研究对象,打开了中国研发组织双元化构筑竞争优势的"黑箱",揭示了其构筑过程、特征、结果与演化路径,总结了组织双元化演化的过程模型,并从外部利益相关者——全球化竞争对手并购的角度,分析了复杂嵌套组织的双元化促进"以小并大"企业的融合,补充与丰富了组织双元化的理论体系,弥补了现有研究忽略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不足。研究发现联想全球化成功的原因在于其复杂嵌套组织的双元化,并由此获得了竞争优势。本文也分析了联想吸收能力单极化的问题。实践意义在于指导中国企业通过研发组织双元化,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与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吴荻  刘慧  王恩旭 《科研管理》2020,41(8):202-210
本研究认为动态能力对旅游企业双元创新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通过以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运用扎根理论识别出乌镇旅游发展的改造、重塑、优化和拓展四个阶段以及动态能力与双元创新的关键因子,据此将乌镇旅游的创新发展认定为动态能力推动下的双元创新,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梳理出不同阶段感知能力、整合能力、再配置能力作用下的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的演化路径,深入剖析了差异性战略和战略领导力作为关键性因素对动态能力作用下的乌镇旅游双元创新演化的影响,从而获取了跨时空下动态能力对旅游企业双元创新演化的作用机制,为旅游企业明确动态能力与双元创新的关系以及二者的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9,(7):15-20
通过组织层次双元创新作用于组织层次制造业服务化,构建了个体层次反馈寻求的跨层次演化主模型;在主模型中引入战略柔性调节变量形成了本文的理论模型。通过对在华跨国制造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450份调查问卷分析,得出如下结果:个体反馈寻求对于组织层面的双元创新以及制造业服务化均有积极的跨层次促进作用;双元创新能够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并且在反馈寻求与制造业服务化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战略柔性在个体反馈寻求与组织双元创新关系中起着跨层次调节作用;战略柔性在双元创新与制造业服务化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葛元骎  李树文 《科研管理》2022,43(11):200-208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取得绩效均势的重要途径。然而,现有研究却并未回答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内部实践是否对绩效具有同样的影响路径这一问题。研究基于400余家科创企业,从能力-动机-机会(AMO)三个层面探讨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初创期科创企业AMO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双元学习能力与人力资本的连续中介作用影响组织绩效;而发展期与成熟期科创企业则仅通过双元学习能力的中介作用影响组织绩效。研究在资源-能力整合框架下厘清了不同发展阶段AMO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差异化影响机制,这为管理实践动态配比组织资源与能力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跨国企业纷纷构建海外研发网络,并通过获取网络内异质性知识资源,以实现技术赶超。然而海外研发网络拓展中的微观机制和内在演化状态尚存在认识黑箱。本研究从企业内在知识能力入手,对研发边界拓展的知识边界、地理边界和组织边界三个维度进行了跨案例纵向研究,研究发现:边界拓展的三个维度在拓展过程中具有条件性、非线性特征;知识边界在各拓展维度中据主导地位,组织边界拓展和地理边界拓展受制于知识边界。随着企业知识能力的提高,研发网络边界拓展的重心呈现出由地理边界-知识边界-组织边界转移的阶段性特征。展的重心呈现出由地理边界-知识边界-组织边界转移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彭新敏  史慧敏  朱顺林 《科学学研究》2020,38(12):2220-2227
双元是后发企业追赶过程中的重要战略,但不同机会窗口下后发企业如何实现双元我们仍知之甚少。通过海伦1986~2019年的纵向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当机会单一且比较确定时,企业通常采用利用战略;当机会单一但不确定性较大时,企业通常采用探索战略;当企业面临多重且不确定性较大的机会窗口以及具备了较高吸收能力时,共时双元变得尤为重要。长期来看,从初始追赶向超越追赶递进过程中,后发企业的双元战略由次序型模式向共时型模式演化。本文研究结论既丰富了后发追赶理论,又补充了双元模式前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国际技术并购是新兴市场企业快速获取技术资源,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上市企业跨国技术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采用fsQCA研究方法,从单维视角向多维交互的整体视角转变,建立高双元绩效组态模型,识别核心条件因素,分析在国际技术并购情境下,不同影响因素对企业双元创新绩效的共同作用,以及各影响因素的充分性与必要性。研究发现:技术属性、企业性质、整合经验以及研发强度是影响双元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高技术互补性在提高双元创新绩效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所有的企业都可以通过并购提高双元创新绩效,关键在于并购战略要与企业自身条件因素及整合模式相匹配。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企业迎来高端化战略变革新契机,承担着对内实现组织实力跃迁及对外重塑高端市场的双重任务。从整体视角来看,实现企业价值网络由低到高演化,最终构建兼具内部强综合实力和外部高市场地位的高阶价值网络,是高端化战略变革实践的关键,其中顾客价值主张是根本。因此,本文从顾客价值主张视角对飞鹤高端化战略变革中如何实现价值网络演化开展程序化扎根研究。研究发现:高端化战略变革企业的价值网络演化内涵为“立足于满足顾客高端需求,对内优化资源能力和价值链,对外优化顾客认知和网络地位,使价值网络由低到高进阶演化最终实现重塑高端市场的过程”;其演化过程分为高端化蓄力、高端化撬动和高端化引领阶段,相应构建了低、中和高阶价值网络;其演化路径为先以品质夯基础抢占低端市场,再以差异作杠杆撬动中高端市场,后以创新筑堡垒重塑高端市场;顾客价值主张的管理模型涉及4个核心模块(顾客需求、战略定位、资源能力和企业形象)和一组流程(识别顾客价值点、制定顾客价值主张、促进顾客价值创造和匹配及再衡量顾客价值),以“品质—差异—创新”为核心机制依次更新继而推动价值网络演化。本文旨在充实高端化战略变革和价值网络演化理论,为高端化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企业核心能力生命周期论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郭斌 《科研管理》2001,22(1):92-100
本文提出了“企业核心能力生命周期”理论,通过研究企业核心能力的动态演化来揭示企业创新过程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技术过程与组织过程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企业核心能力演化存在较强的影响力,而产业动态则对核心能力的演化起着选择机制的作用,在产业演化的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产业竞争焦点”,预见产业竞争焦点的变化并进行适时的企业核心能力跃迁对于企业竞争优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企业为了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必须适时完成“跃迁”过程,使企业核心能力能够适应产业动态的更迭。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竞争战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企业战略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使得传统战略管理理论在解释现有企业竞争战略上存在一定缺陷。运用生态位理论对企业进行仿生化研究,构建了企业生态因子维度体系,提出了企业生态位的多维重叠模型,运用企业生态位理论解释传统战略管理理论的缺陷,进而针对企业生态位重叠提出了企业的错位经营、价值创新和资源扩充三种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11.
黄苹  蔡火娣 《科研管理》2020,41(6):80-89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推进,跨国并购是否提升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质量?拓展现有计量模型,使用多指标构建创新质量指数,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跨国并购对并购企业的创新质量促进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积极促进了技术创新产出规模提升,但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即中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存在创新产出的量变,没有发生创新“质变”。并购双方技术互补性,通过丰富并购企业的技术知识多样化和提升技术创新效率,进而提升了并购企业的创新质量,对跨国并购的创新质量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为中国企业有效实施跨国并购,匹配合适并购对象,实现增长性协同效应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1-2014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并购数据,利用PSM方法研究了跨国并购对母公司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来看,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跨国并购显著提升了其研发水平;相比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对资本要素和研发创新技术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跨国并购对其研发创新的影响更明显;相比较于东部地区,由于中西部地区企业创新能力较低且多以要素密集型为主,跨国并购对中西部地区跨国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较弱。此外,在考虑目标企业所在国家(地区)的地理分布和创新能力因素时发现,跨国并购对母公司研发创新的提升效用随着目标企业所在国家创新能力的减弱而下降。最后,本文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程聪 《科研管理》2019,40(6):111-120
国家制度差异如何影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活动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国家制度差异与企业组织惯例两个视角来评价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决策问题。本文基于2008-2014年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数据,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的决策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的决策模式可以总结为三种范式:第一,当东道国具有完善的管制制度体系时,企业采用非现金支付方式以及积极的跨国并购策略是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第二,当东道国市场不确定性规避较高,并且东道国政府对于资源市场管制较为严格时,采用现金支付方式能够提升企业跨国并购的成功率。第三,当东道国具有完善的管制制度体系,同时企业又有丰富的东道国并购经验时,采用现金支付方式也能够取得跨国并购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崔淼  苏敬勤 《科研管理》2014,35(9):131-137
鉴于近年来一些中国企业利用私募成功完成跨国并购交易,但缺乏相应理论解释的现状,为了解答这一问题,文章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联想联合美国德州太平洋集团、新桥资本和泛太平洋集团并购IBM PC业务,以及中联重科联手弘毅、曼达林和高盛并购意大利西法的案例。研究结论表明:并购企业构建的以自身为核心、包括私募及其既有网络中的组织在内的跨国并购交易网络是并购交易成功的关键;这些相关主体能够为并购企业提供互补性的资金、信息和关系资源,帮助并购企业规避风险、取得交易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基于企业吸收能力相关理论,以2007-2015年上市公司的跨界技术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究了主并企业并购前技术多元化对并购后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内部研发投入、外部研发合作在二者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对于进行跨界技术并购的企业,并购前技术多元化水平对并购后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购后企业内部研发投资、外部研发合作会强化技术多元化对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此外,主并企业所处行业的技术进步速度加强了研发投入、研发合作对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6.
蒋弘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6):105-115
以并购融资事件为起点,在统一框架下研究企业并购融资的后续影响及其研发活动、经营业绩、盈余管理的决定因素。从2006-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中筛选得到490家企业作为样本,综合运用OLS/GLS估计、GMM估计和PSM评估发现:相对于股权融资方式,采取债权融资方式并购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会减弱,引发经营业绩下滑和调高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且采取真实盈余管理比应计盈余管理更为常见并程度更深,特别是非高新技术企业或面临行业竞争程度较大的企业更容易引发程度较深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给出启示如下:具有研发需求的企业在为并购项目融资时应慎重选择融资方式,国内股权融资偏好现象将进一步加剧;非高新技术企业或面临行业竞争程度较大的企业,其股东、潜在投资者和其他相关人员需要特别关注并购债权融资事件,可通过经济增加值动量指标在有效发现盈余管理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惩戒,并促进企业寻求自我突破和改变。  相似文献   

17.
孙华鹏  苏敬勤  崔淼 《科研管理》2014,35(10):94-100
研究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和规律兼具理论与现实价值。鉴于现有文献缺乏对我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的系统梳理,本研究使用案例的方法通过对三个典型的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案例的分析,系统地识别出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并构建了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四轮驱动模型研究。结论表明:品牌国际化、获取核心技术、扩大市场份额、以及获取国际化经验是驱动我国民营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四个最主要动因。通过与西方企业跨国并购驱动因素的对比,得出品牌国际化、获取核心技术和国际化经验是驱动中国民营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特色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大量调查问卷基础上,以江苏制造业企业为样本,从微观行为模式层面考察了影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隐性知识转移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吸收能力、组织支持、接收动机、初级转移、高级转移、非正式群体与沟通和成功知识等相关因素后,知识模糊性和显性转移模式与隐性知识转移的效果之间呈现较显著的正向关系,而且这种正向关系还会因为知识嵌入性和隐转移模式解释变量的舍去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与一般认识不同的是,我们还发现,知识势差、物理距离和组织距离等与跨国并购过程隐性知识转移效果之间并不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也不存在所谓的"门槛效应",它们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隐性知识转移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转移过程、融合过程、协调过程和反馈过程四种情景验证了企业隐性知识转移过程的特征差异以及它们对跨国并购隐性知识转移过程的内在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购并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方式,但由于存在企业与民族的双重文化差异,购并后的整合变得非常困难,如何有效地处理跨国购并中的文化冲突已成为每个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回顾和整理跨国购并文化整合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联想购并IBM PC事业部为例,探索中国企业跨国购并后的文化整合问题,并提出跨国购并中文化整合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