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克思的公正思想内涵丰富,有许多关于公正协调利益的思想。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统治者在利益上是绝对对立的;必须使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处于一种公正关系中,"必须使人的私人利益符合于人类的利益";"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马克思在呼吁世界工人为实现共同利益而联合起来的时候,也呼吁工人要把自己的利益当作社会利益提出来。  相似文献   

2.
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号召人民、团结人民的核心理念。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公正思想,是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在阶级分析的框架中展开的。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思想,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纳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体系中。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社会公正指标正成...  相似文献   

3.
实现社会公正是马克思的崇高理想.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创立,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把对社会公正的追求奠定在科学基础之上.由此,形成了马克思具有丰富内涵的社会公正观:以无产阶级和人的解放为根本内容、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以历史必然性为现实根据、以长期实践为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正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正思想以唯物史观为逻辑起点,显示了其独特的理论视域,并蕴涵着丰富的内容,是唯物史观在社会公正问题上的具体运用,它科学地解释了社会公正问题,这是指导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正的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因而,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正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造成社会财富不公的根源,只有公有制才能真正实现社会财富公正。毛泽东立足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对社会财富公正从财富的源泉以及社会有机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这些思想对科学处理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问题、全面实现财富主体公正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公正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具有革命性、现实性与科学性的思想内涵,马克思的公正思想是与社会主义本质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公正思想具有鲜明的思想特征,其变现为阶级性、历史性和开放性,这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十六大开始,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和谐社会既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一。社会公正是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直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促进公平正义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思想上树立社会主义的社会公正观念。本文力图从社会公正方面来谈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哥达纲领批判》蕴含了马克思的公正思想。不理清马克思在这一文本中对拉萨尔主义公正观的批判逻辑,就无法清楚把握其基本思路、理解其理论观点。马克思通过比较分析和逻辑归谬的方法,批驳了拉萨尔主义公正观的一系列错误,指出拉萨尔主义公正观关于公正的基本规定、不公正产生的原因、实现公正的基本原则等方面都存在重大理论问题。从马克思的批判逻辑中可以发现,生产要素是马克思公正观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9.
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尚公平、重正义的民族精神,突出表现在"贵公""去私"的政治公正思想、"均贫富"的经济公正思想和人人平等、用人公正及司法公正的社会公正思想等三个方面。培育与践行公正价值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对中华传统公正思想的承继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公正是人类社会的追求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向。制度建设是社会公正的保障,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功能主要体现在社会公正秩序的建构、社会公正思想的建构和个体公正思想行为的建构等方面。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深入研究中国现代化发展实际,研究中国社会民主化发展的特征,积极探索促进社会公正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社会和谐思想经过否定性辩证法的批判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浸润得以形成,它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三方面关系为内容维度,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诉求,以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指向。自由劳动和科学实践是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两条鲜明的逻辑线索,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的生成理路中所蕴含的以唯物实践为主导的方法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路径指向为:以人为本,坚持群众路线;勇于改革,谋求发展;追求公平、公正,实现共同富裕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不仅强调要实现个体正义以促进个体自由、平等与全面发展,而且强调要保障个体正义的优先性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态的发展以及世界历史的发展;马克思的个体正义优先理论涉及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的现代化等重要内容,对于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具有较为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们往往基于不同立场,建构了不同的社会正义原则,并指向不同社会阶层结构。罗尔斯建构其社会正义采取一种相对折中的立场,具体表现在:正义原则之择出方法的折中、自由与平等内容的折中、运用结果于各阶层利益的折中。罗尔斯的折中理念和立场对我们和谐社会正义原则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公正是一种普适性价值,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当代中国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对社会公正具有双重性影响。积极影响是为促进社会公正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逐步消除了封建特权思想的残余影响,社会各阶层间流动逐渐转向畅通;消极影响是导致收入分配不公,造成贫富差距扩大。要辩证地认识这种双重性影响,以促进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正义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受到了苏联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规避和忽视。关于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争议一直在持续,自“塔克一伍德命题”的产生至今也未形成统一的看法,但是这并不妨碍讨论马克思的正义思想的重要意义。正义及其观念在调节社会秩序、规范社会行为、为社会公众提供道德评判标准等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普遍的共识。文章以马克思理论的人学意蕴为核心,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研究马克思正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追求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理论指导,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在早期,由于唯物史观的创立,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抽象的公平观,把公平正义的实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在中期,马克思深入到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当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形式上的公正和实质上的不公正。在晚年,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要求的公平正义只能是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才能实现。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前现代社会,人们对现存制度和个人行为的评价体系完全陷于意识形态、神圣观念、权力和国家的“信条”中,所以“共识”的霸权给人们并没有造成正义价值观念的明显分裂,共识在前现代社会并不是一个社会和理论问题。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社会的结构转型,现代化对传统的挑战,利益日趋分化,多元社会的形成,阶级、阶层结构的复杂化和分化,新旧全球化的转型,文明与文化的冲突及意识形态的分歧,使得正义的共识成为一个重要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新闻营销实践中,以违背伦理的方式谋取私利,严重损害民众及社会的利益。其伦理建设,既是市场秩序的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孔子义利观思想的义利协调原则,对网络新闻行业构建遵守伦理道德、达诚申信、以人为本、责有攸归、明德至善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这也是一种增强相关企业长远发展所需独特竞争力的道德营销。  相似文献   

19.
实现社会公正是马克思的崇高理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所提出的"劳动异化"及其扬弃的理论就已经包含了对社会公正的诉求.劳动异化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不公正现实的尖锐揭露和批判,是对处于悲惨境遇的工人阶级的深切关怀.工人阶级解放的唯一出路就是扬弃异化劳动,即达于共产主义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