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从英汉习语看隐喻的民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个认知过程.隐喻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的表达与接受必然受制于一定的历史、文化、风俗和价值标准.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同时,大多数的习语都具有隐喻性.因此,习语的选择和使用必然折射出一定的文化特征,表现出隐喻的民族性特点.隐喻的民族性体现于民族的地域性特征、民族思维方式、民族习俗、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学典籍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在藏区美术教育中注入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全面提升美术教育的教学功效,真正使民族性、地域性文化资源的开掘与利用纳入学校美术教育,将藏区学校美术教育的重点放回到对自身文化艺术的探索与实践上,才能更好地体现学校美术教育的人文关怀和美育要求。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有积极性和负面性的"二重性",所以需要不断重构我们的民族文化.重构民族文化是为了影响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大力输出民族文化.民族性和地域性是民族文化安身立命的根基;开放性和前瞻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和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幼儿时期是个体接受各种文化熏陶的启蒙时期,幼儿获得的文化经验对其终生具有印刻性、根基性影响.幼儿园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有利于幼儿接触到人类最优秀的文化成果,感受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以及初步形成民族文化心理.在幼儿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总目标是让幼儿接触一些他们能理解的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帮助他们感受文化的多元性.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内容时应遵循民族性、地域性、启蒙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5.
王建全 《教育探索》2004,(11):123-124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迅速发展,民族与贫困地区高等师范院校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民族与贫困地区高师教育改革要体现民族性、地域性和师范性,应强化教学能力,注重教学实践,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区域内经济、教育及文化等交流的进一步深入,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差异性的民族文化成为文化交流中的重要资源,如何发挥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是当前工作中无法回避的议题。在经济、社会转型等因素的冲击下,深入研究对策,有针对性地进行保护与传承的研究与实践尤显迫切。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族教育既要放眼全球多元文化教育,也要着眼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框架.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开发,目的在于挖掘学前儿童熟悉的生境知识资源,使课程内容贴近学前儿童的生活,进而通过传承民族文化,在学前儿童的思想意识中培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体现课程对学前儿童发展的适应性,体现课程对社会发展的和谐性,具有方向性、民族性与地域性、传承性、多元性与开放性等特征,具有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彰显办园特色、传承民族文化、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健全课程体系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与旅游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反映了各民族的发展历史,并打上了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烙印,具有独特和神秘的魅力,对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本文对民族文化的特点和魅力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旅游发展中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民族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儒、道、墨、释等多种文化影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属性呈现出地域性、民族性、生产与生活性和文化认同性.随着文化的全球化,势必带来体育全球化,在此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首先应该建立足够的信心,确立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这一坚实的理念,并坚信民族传统体育同样有鲜明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0.
民族性是非民族地方院校保持办学特色和优势的重要渠道,也是高校在激烈竞争的形势下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丽水学院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培植办学的民族性特色,进一步明确办学的路子,使民族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富裕文明服务;坚持优先办好民族师范类专业,尽快提高民族教师队伍的水平;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加强民族文化的抢救、挖掘和建设工作,丰富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加强民族方面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加快民族文化科研队伍的建设,为学校办学民族特色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加强少数民族招生工作,为办学民族特色建设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源.  相似文献   

11.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既有中华民族文化所共有的特征,又有藏族文化独特的个性,具有重要的历史、经济、文化、娱乐、健身和审美的学术研究价值。要加强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抢救与保护,大力发展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使这一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江泽民同志曾说过:“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新疆作为全国最大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新疆要想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就必须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为自治区的小康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族教育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化,教育经济研究视野逐步向民族地区拓展并呈现出研究地位渐升、范围渐宽、成果渐多的趋势。民族教育经济研究成果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但其研究还存在前瞻性研究不足、忽视民族地区特殊性和民族性、专门研究人才缺乏和方法缺失等问题。构建完整的研究体系,设立依托中心培养专门研究人才,关注民族教育、文化和经济的联动共生将是民族教育经济研究努力的方向。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 an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West,studies on educational economy have gradually developed in ethnic regions with higher level,wider range and more achievements,which have made a great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to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ethnic regions.However,some problems still exist in the research such as lacking foresight,neglecting special and ethnic characteristics of ethnic regions,and lacking research specialists and methods.Efforts should be made in building a research system,setting up centers to train professional talents,and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interaction among ethnic education,culture and economy.  相似文献   

14.
在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比其他地区面临更多的困难,在这些困难中最突出的是人才缺乏。它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要解决这一难题,一个重要的选径是发展高职教育。同时,只有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民族地区的高职教育的发展才有良好的基础。因此,必须使民族地区的高职教育与当地的经济建设形成良性互动,才能实现两者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略论西藏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藏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来探讨高等教育在发展进程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可看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西藏高等教育在办学中为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传统与现代更好地结合,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专业基础上,增设了符合西藏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专业,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的发展模式.要保持西藏高等教育在办学过程中的民族特色,必须不断探索办学思路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藏族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带有浓厚的民族教育特色,如何做好其中的创新教育工作是当今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以甘孜州为例的藏族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现状的简要分析,对藏族民族地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提出几点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化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以甘肃民族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且民族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体现了各民族的发展历史,并打上了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烙印,具有独特和神秘的魅力,对其他的民族有很大的吸引力。有效的利用和开发民族文化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以甘肃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的特点和魅力为例,探讨民族文化在旅游发展中如何得以开发、利用和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能否顺利脱贫是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关键环节,也是国家安全、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重大议题。地形地貌限制、机会与资源有限且分配模式相对固化是其贫困文化的内核。本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两个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脱贫攻坚政策实践为例,阐释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特征与特殊挑战,从杜绝因学致贫、阻断代际贫困、促进民族团结、辐射边境教育等方面分析了教育脱贫攻坚政策的效能,并指出教育脱贫攻坚政策的设计与实施基本是按照教育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层逻辑展开。  相似文献   

19.
开发皖北民俗文化资源,提升区域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北民俗文化是在皖北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中形成、发展和不断变化的各类生活事象,是皖北各族人民世代辛勤劳动和生活智慧的结晶,在内涵上体现出皖北地域之物质形态、人文言行和民众心理特征,有着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并且在与其他区域民俗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依据区域特点对皖北民俗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可以整体提升区域文化功能,促进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民族融合等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多种民族、多种民俗、多种宗教及多种语言并存的社会现状构成了其特有的多元文化的历史特征,其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得这个国家的文化得到了丰富多样的发展,民族矛盾得到缓和,社会繁荣稳定,这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尤其是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的保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少数民族地区应加大师资培养的力度,开设符合地方特色的、多样化的课程,拓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的范围,加大双语教学的力度,并注意各个阶段教育教学的合理衔接,从而逐步改进、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及少数民族特色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