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孟欣 《考试周刊》2011,(40):101-103
「もらう」是授受动词的一种,前面一般接续助词「に」或「から」表示动作的起点。本文从接受方是否想得到某物的角度,从两个方面对「~にもらう」和「~からもらう」进行对比,得出(1)接受方想得到某物时,「~にもらう」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内心交流,主要表现出接受方的感激之情,「~からもらう」强调动作的出发点;(2)接受方不想的得到某物时,「~にもらう」语义蕴含丰富,「~からもらう」只是强调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2.
上一篇文章主要从接受方是否想得到某物这一角度来探讨「~にもらぅ」与「~かぅもうぅ」之间异同,本文则从给予方的角度对二者进行比较,当给予方具有人性化或含有某客观事物具备拟人色彩的时,「もらぅ」前一般使用助词「に」;当给予方是某一集团或组织以及纯客观事物时,「もらぅ」前往往使用助词「かぅ」.此外,从语感的角度来看,「~にもらぅ」能够增强双方的"亲密感",「~かぅもうぅ」会产生某种距离感.  相似文献   

3.
程业清 《考试周刊》2009,(29):52-53
本文从汉语的三个助词:“的”“地”“得”的理论背景出发,明确了三个助词的语法功能和实际使用情况.同时也将三个助词每两个之间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比较说明.最后提出了根据学生汉语水平的不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汉语定语标志动态助词“的”是日本留学生习得的一个难点,日本学生常出现有关动态助词“的”的偏误。原因是汉日定语标志“的”与“の”在语法功能、使用条件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文章从词类角度来对比两者异同,分析了不同词类所构成的单项定语中“的”与“の”的使用情况,归纳出了汉日定语标志“的”与“の”的对应关系,便于学习者尽快通过母语迁移,正确掌握和使用汉语定语标志“的”。  相似文献   

5.
金盛爱 《考试周刊》2009,(20):113-114
本文从与动词共起制约作用的角度,与现代汉语比较的角度,对“~てくる”和“~ていく”的用法及意义进行总结归纳,并作进一步的探讨。“~てくる”“~ていく”与动词结合起来既可表示空间性概念,又可表示时间性概念。  相似文献   

6.
日语中形容词、形容动词词干后接结尾词"さ"、"み"可以构成相应含义的名词。这一规则是否任何情况下都成立?两者在具体使用时有哪些异同?笔者从语法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日语教学者提供一份参考,同时也能对广大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刘芳婷 《考试周刊》2011,(89):85-86
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格助词的用法是一大难关。其中,在表示起点的格助词用法中,“から”与“を”的误用现象频繁。很多日语学习者认为两者在表示起点的含义时可互换使用,这是导致误用现象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大量误用句的比较分析。阐述两者在该用法上的异同及限定条件,以便于日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运用。  相似文献   

8.
“地”作为一个助词(或词尾),从古到今,变化是比较复杂的.本文从历时的角度出发,对其用法作出比较全面的描述,提出“地”的相关问题,描述“地”的具体用法演变及各个阶段“地”的语法功能及其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虚词“来着’’在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中的分布显示,它有两项主要的语法意义:一是表示“过去”,二是表示“一时忘记而寻求提醒”。表示前一项语法意义时,“来着”主要用于陈述句,表示后一项意义时.“来着”主要用于疑问句。当“来着”表示“过去”时,它与句末助词“了”、“的”等在意义和用法上有所不同。另外,在与其他词语的共现方面,使用“来着”的句子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虚词“之”在常用句型“A谓之B”式中的词性和用法多有争议。笔者以为:在“A谓之B”式中,当A为“谓”的施事主语时,“之”为指示代词,并作“谓”的间接宾语;当A为“谓”的受事主语时,“之”“义复指”或“虚复指”A内容,其语法功能已经丧失,为一个衬音助词。  相似文献   

11.
“ほ”和“か”这两个助词在日语当中使用十分频繁,这两个助词也是日语学习的难点之一。本文将对二者的用法和区别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与否”及其篇章衔接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与否”结构古今皆有,但随着语言的发展,此结构中“与否”有融合为单个助词的强烈趋势。本试图描写“X与否”结构的句法功能及其篇章衔接功能,并从语法化角度说明它已逐渐成为一个关联性助词的动因。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研究常常仅从句法结构的角度分析,认为"曷其"、"彼其"中的"其"可有可无,或释为"助词无义",或以为可以不译。本文从汉语认知功能、篇章语法的角度分析了相关例句,指出这些"其"在特定的语境中都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来~"是吴方言常见结构,北吴语桐庐方言中的"来汉""来里"可兼做动词、介词和助词。从方言内部看,两者在指示位置、表示时态意义和后接地点名词时呈对称分布;从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看,两者与动词的搭配情况与现代汉语的"在"和"着"有所不同。对该结构的特征归纳与语感调查,将在应用层面有助于《桐庐方言志》(1992)的讨论与修订。  相似文献   

15.
廖敏 《考试周刊》2011,(62):118-119
助词在日语语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想正确掌握运用日语就必须正确掌握运用助词。在日语中助词“に二”和“て”的使用十分频繁,初学者在实际运用中也容易出错.是日语学习的难点之一。为此,本文将对二者的用法与区别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日语初学者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6.
一、助词“等”和“等等”表示列举未尽或用于列举之后煞尾。而有的作者却在“等”或“等等”前面使用省略号,造成意义上的重复。如:  相似文献   

17.
随"水门事件"的曝光,"-gate"与"~门"在媒体迅速传播、使用。从语言学角度深入地分析两个新兴附缀形态性质与属性、语义特点与语义扩展、句法特点、形成与变异的动因机制等,通过两者的不同翻译,旨在强化对"-gate"与"~门"的认识,指导语言实践。  相似文献   

18.
“似”在这里读“shì”,不读“sì”。“似的”是个助词,一般附着在其他词语后面,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某种情况相象;用语言学的术语说是“比况助词”;与“般的”“一样”“一般”等用法相似,如“苹果似的/般的脸蛋”“变戏法似的/般的露了出来”“像苹果似的/一样/一般”“像变戏法似的/一样/一般”等。  相似文献   

19.
日语的助词“も”和汉语的副词“ゃ”貌似简单,但无论是在中国人学日语还是在日本人学汉语时,都很容易出错.本文从它们的词性及接续方式着手,主要从对译的角度,对它们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试图将它们的意义用法清晰呈现出来,以期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和日本的汉语学习者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跟介词“从”有关的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从”表示空间、时间起点的使用规则进行了再归纳,指出当“从”表示空间起点时,除了强调“从”后一般要跟表处所或方位的名词词语外,还应该强调“从”字短语的句法位置和句法功能,即居于动词前作状语;留学生在使用“从”表示时间地点的意义时,容易遗漏“起”、“就”,因而有必要对必须出现“起”、“就”的情况进行归纳。另外,“从”的偏误原因有很多.其中母语负迁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特别是日韩语中,与“从”相对应的格式不止一个,在使用汉语的“从”时,容易与其他介词混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