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将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哈姆雷特本身是个热情乐观的青年,对人类的明天满怀热爱和信心,但是父王的意外死亡,母亲的改嫁,王位的丢失使他忧郁,优柔寡断,多疑,性格上出现了矛盾,从而造成了他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这个时代充满着各种矛盾。所以,他也为笔下哈姆雷特的性格赋予了各种矛盾。一方面,哈姆雷特是乐观、冷静、善良的。另一方面,他又是忧郁、急躁、充满疑虑的。《哈姆雷特》正因为主人公复杂矛盾的性格特点闻名。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哈姆雷特的性格进行了论述,从而看到了他性格的种种矛盾。  相似文献   

3.
哈姆雷特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笔下家喻户晓的悲剧人物。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历来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在分析莎翁的《哈姆雷特》的基础上,探索哈姆雷特的多重而又复杂的矛盾性格,进一步加深理解人物悲剧命运的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哈姆雷特是西方文学史上的典型形象之一,其性格的复杂性世所公认。本文认为,哈姆雷特性格的复杂性源于其矛盾性。哈姆雷特性格的矛盾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即勇敢与怯懦、冷酷与温情、焦躁与谨慎。哈姆雷特的矛盾性格最终导致了他的命运悲剧的出现,这是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哈姆雷特》是当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戏剧之一,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是性格复杂、充满矛盾、具有悲剧美的人物形象,当这位抑郁王子在生活的希望和理想被摧毁之后,他的复仇计划、心理和行为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使人们读起来感觉震撼人心,对人生感悟颇多。  相似文献   

6.
哈姆雷特性格延宕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姆雷特这一形象历来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的性格中的延宕更是众说纷纭。历代的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哈姆雷特,认为哈姆雷特的延宕源于性格上的懦弱和能力上的不足;也有一说为俄底浦斯情结。本文试结合莎士比亚的生活环境和原剧,浅谈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是英国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作品《哈姆雷特》是最伟大的悲剧之一,剧中人物哈姆雷特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主要是通过他的拖延复仇来表现的。冲突的主题是曲折复杂的。作通过一个宫廷复仇故事,从各方面反映了整个社会和时代的特性。在《哈姆雷特的拖延复仇分析》中,作主要从宗教道德和心理两方面浅析了造成悲剧的原因。从而提示了哈姆雷特这个矛盾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造成拖延复仇的真正原因所在。《哈姆雷特》在世界学史上是颗永不衰落的恒星。它的成功之处一直被后人所模仿,是一部优秀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8.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杰出的一部。主人公哈姆雷特由于其性格的复杂性而成为评论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一个人物形象。为了更深入地把握哈姆雷特人物的性格特质,独白,这一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最为直接的形式,成为莎士比亚塑造典型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 独白,是人物内心所思所想的一种语言的自然流露,它既可以起到交待剧情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形象。在哈姆雷特的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第四幕中,都有哈姆雷特的大段独白,通过这些独白,我们可以进入这位丹麦王子的灵魂深处,理解什么使他忧郁、痛苦、矛盾。我们甚至可以通过主人公的几段独白,理出他的性格发展的线索,它们构成了全剧情节发展的一条潜流。 在《哈姆雷特》的第一幕·第二场,剧中标出“(除哈姆雷特外均下)”,这一说明道出了区分独白的一个重要特征,即看它是否是人物独处时内心活动的披露。之后,哈姆雷特便以忧郁的形象出现在了读者的面前。父亲突然病故,母亲匆忙改嫁,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使哈姆雷特的内心承受了难以承受的压力,他的心里失去了平衡,性格也变的忧郁起来。他对一切都失去了信心,他说:“人事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对他深爱的母亲,他也发出:“脆弱啊,你的名字就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一直都在讨论哈姆雷特的复仇之路为何坎坷,文中哈姆雷特性格极为复杂,很难用一种理论解释他的性格。哈姆雷特对身边人,对自己母亲的态度都是复杂的。哈姆雷特性格中消极的一面,并不影响读者对哈姆雷特的喜欢,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复杂性。本文从两方面解释《哈姆雷特》的复杂性。一是了解莎士比亚戏剧的复杂性,二是哈姆雷特性格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在莎士比亚的剧本《哈姆雷特》中,主人公——丹麦的王子哈姆雷特,被刻画成一位忧郁的学者型王子。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对现实总是嗤之以鼻,深恶痛绝。而在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逊虽然身处逆境,流落孤岛,却对生活、对未来总是充满希望,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是一个快乐的流浪汉。两位主人公截然相反的性格特点,无一不受他们身处的社会历史文化潮流的影响,文章试图从两位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斗争对象等几方面来探寻造成他们不同的性格类型和人生态度的社会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巨匠。在其创作中,他最擅长的是戏剧创作。《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是他戏剧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四部,有"四大悲剧"之美誉。笔者现选取其中的一部戏剧——《哈姆雷特》,对其主人公哈姆雷特、奥菲利娅、克劳狄斯、葛特露及波洛涅斯进行人物形象分析从而展现出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经典的悲剧作品之一,讲述的是一个王子复仇的故事,文中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人物刻画真实、立体,性格各异。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和剧中其他主要人物进行赏析,使读者对该作品有更深的了解,从而再次深入品读莎士比亚大师的伟大杰作。  相似文献   

12.
第一大部分,首先分析它的创作背景,即当时欧洲包括英国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第二大部分又分为若干小部分,集中介绍哈姆雷特的整体外貌形态特征;他的思想信仰;他的进步性一面即“人民性”;他的性格缺陷、弱点;他的核心心理冲突等.第三部分,总结陈词,归纳研究《哈姆雷特》所必须遵循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哈姆雷特的忧郁、优柔寡断,以及缺乏行动的果断力是他女性气质的体现。根据荣格的原形分析理论中的阿尼玛理论可得出与哈姆雷特相恋,并同样遭遇丧父以及疯癔的奥菲利亚与哈姆雷特形成并置。这一充满女性象征意义的形象是哈姆雷特女性气质的投射,即哈姆雷特个性中的阿尼玛。因此,奥菲利亚之死即象征着哈姆雷特个性中女性气质的消亡,从而使其得以恢复男性的阳刚之气成功复仇。  相似文献   

14.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也是世界经典的不朽之作。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精心塑造的人文主义者形象。莎翁悲剧的主人公都是出类拔萃的非凡人物,但他们与常人一样,具有性格上的弱点和行为上的过失,他们的性格就是命运。文章从哈姆雷特对母亲、对恋人、对朋友的态度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他善良与邪恶共存的双重性格。  相似文献   

15.
对于哈姆雷特的悲剧,历来说法不一,但若从原初文本入手,紧扣主人公在剧中的表现,我们不难看出,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源乃在其自身,是其自身性格的缺陷所造成的。哈姆雷特聪明过人而又迂腐可笑,理性节制而又不乏感情用事。这截然相反的性格竟统一在他一个人身上,而最终也正是这一性格的缺陷将他定格在古今中外悲剧人物的长廊里。  相似文献   

16.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而《哈姆雷特》则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它以情节生动、气氛悲壮、含义深邃而著称。哈姆雷特复仇的故事具有深刻的寓意,其题材来自12世纪沙逊·格兰姆克的丹麦史。莎士比亚在表现这一题材时,借用古代的外国故事,描写当代的英国现实。哈姆雷特的复仇斗争,反映了16世纪英国人文主义理想与封建黑暗现实的巨大矛盾,并表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的萌芽。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生活在封建宫廷里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7.
哈姆雷特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里的主人公,是莎士比亚所创造的最伟大的人文主义者之一。他的多才多艺,他的反抗封建暴政的斗争,他的悲伤,都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特点和当时人文主义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说哈姆雷特是一个伟大的人文主义者。  相似文献   

18.
今天一早,我拜读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直至看到最后一页,也不能理解哈姆雷特的行为: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整本书显得有些沉闷、拖沓。“一个懦夫导致了一场悲剧”,我在书卡上写下这句话后,便把书重新放回了书架。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开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亲复仇行动的“延宕”之谜,许多论者往往从理解他“重整乾坤”的社会意义入手,认为“重整乾坤”任务之艰巨是他犹豫延宕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不同意哈姆雷特是犹豫王子的说法(见《许昌师专学报》1987年第1期拙文),本文试图重新探讨一下哈姆雷特行动的实质和他的悲剧意义,以期得出一个较为中肯的结论。关于哈姆雷特“重整乾坤”的社会意义,持肯定意见的论者一般是从简单的同义反复的字面理解,认为他是要改造现实。对我国莎学界影响较大的苏联学者阿尼克斯特说:“他(哈姆雷特)认为自己的任务不仅是给父亲报仇,而且要消灭笼罩着生活的罪恶,恢复正义,设法使丹麦不再成为一座监狱。”(《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下册第510页)我国论者也认为:“他的维护理想,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使他决定担负起  相似文献   

20.
这篇论文主要论述了使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久负盛名的两个主要因素: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塑造和语言的出色运用。造成哈姆雷特犹豫性格的主要原因是他的神学院学生身份和他的敏感天性而不是他的王子身份;莎士比亚的语言时而华美动人,时而粗野放肆,这种鲜明对比都贴切表现了主人公激烈丰富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