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向和坡度     
《教育科学论坛》2004,(7):80-80
和一位《教师之友》的新读交流,她说,读《教师之友》有一种很“累”的感觉。在经过一番交流,确认了她“累”的症状后,我说,这种“累”并不是一件坏事,从某种角度说,这也正是《教师之友》所追求的。其实,这种“累”的感觉并不为这位新读所独享,杂志的不少老读也时有提及,因此,有必要和大家做一些沟通。  相似文献   

2.
以学生已学的知识导入新课是小学英语教师常用的一种导入方式。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只有在掌握较低层次知识的前提下才能理解和掌握与此有联系的较高层次的知识,而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新的认识,也需要原有知识的铺垫。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学知识作为导入,会让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学生将新知识纳入他们原有的认知体系,降低新知识的难度。以旧带新的导入方法运用得自然、恰当,能为整节课的教学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能让学生轻松、顺利地掌握新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界,盛传着“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此言对教师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主要是一种数量的储备,似乎越多越好。但我们不得不考虑,教师桶中水的质量如何?目前的学校里,教师满足、留恋、固守一桶死水的现象并不少见。有的教师的教案稳定有余,变化不足,几乎是“新三年,旧三年,粘粘贴贴又三年”。也有的教师以不变应万变,对变化了的新形势熟视无睹,教学过程中我行我素,真是只管演义我春秋,哪管世上花争春?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想有一桶活水,或者说保持桶中水的…  相似文献   

4.
去年新教师入园时,我对他们进行了逐一访谈。在谈话中,我了解到新教师并不希望对他们完全放手,这引起了我的反思,强化了我要将园长的想法与教师的想法协调的观念.处理好幼儿园需要和新教师需要的关系,处理好新教师现在发展和未来发展的关系,搭建新教师和谐发展的平台。[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我们都说,有备无患。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做一个有准备的人。教师需要有心理准备的是,学生可能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对新学知识没有“准备”,他们在很多情况下会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对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规划中做好充分的准备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教育(海南)》2005,(10):12-13
坚持五个“一”促进新教师成长:江苏省张家港市东莱小学校长 唐建华 对于初涉讲台的教师来说,这是全新的开始。他们从学生到教师,从学习到教育,既有一种长大成人的独立自主的自豪.又有对职业前景的美好憧憬。为帮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我校坚持做到五个一:  相似文献   

7.
刘云燕 《湖南教育》2004,(21):10-10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不陌生,但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机制,它的意义并未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怎样解决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学校出现的层出不穷的新困惑、新问题,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的组织,引导广大教师形成一种新的职业生活方式?最有效的途径是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解语 《河南教育》2005,(6):49-49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许多新教育理念在学校日益被强调,比如尊重学生。我并不反对教师尊重学生,我也认为对学生动不动就大加训斥.绝不会是一个好教师,更反对教师情绪失控而伤害学生。但如果说由此一来,就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不讲坐姿,随便讲话,擅自离开自己的座位,甚至并无特殊原因,只因为想出去就说要上厕所……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是一种纪律的失控,是以尊重学生的名义而允许学生对教师不尊重。  相似文献   

9.
由于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并不完整,甚至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传统的培训模式并不适合新教师,必须重构培训体系。这就要求新教师培训从粗放的集中讲座式向全息的现场教学式转变、从低效的外出观摩式向全员的汇教研讨式转变、从简单的听课评课式向全景的师徒结对式转变、从空洞的书面作业式向全新的自我反思式转变,从而使现行的教师培训工作真正适应新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幼儿教育改革中,“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成了教师们的热门话题。其实,作为课程的生成方式,“生成”一词并不惹眼,它只是一个没有思想内容的动词而已。然而,当“生成性课程”被视为一种课程模式时,它突然变得惹眼起来,特别是当《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将“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存在方式而加以理念性宣导时,新一波讨论在实践领域展开了:教师预设性活动和幼儿生成性活动的内涵是什么?两类活动的关系怎样,如何转化?如何关注和回应幼儿生成的活动?教师预设性活动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活动有什么区别?等等。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但这并不排斥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才是现代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的。素质增长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却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提倡启发式教学,量并非几个简单的课堂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不少特教学校到师范院校引进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但使用不久便发现,相当一部分新教师的教学水平发挥得并不理想,他们自己也明显有不适应的感觉,这种适应期的长短少则半年,多则两三年。那么学校应当如何帮助完成师范教育阶段的新教师尽快胜任工作呢?  相似文献   

13.
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把握自己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学习者必须具备一种能力。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已无存在的必要,把自主学习理解成“自学”,是对自主学习的一种曲解。自主学习只是对教师与学生的作用有了新的定位。此外,自主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一旦达到目的就一劳永逸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最近读了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其中《教师要有静气》一篇尤其给人以启发。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自己体会到,践行科学发展观,对教师而言,就是祛除三种邪气,树立三种正气,即:祛除匠气、俗气和躁气,树立新气、雅气和静气。  相似文献   

15.
杨并生 《师道》2005,(5):43-43
名教育家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对其成长负责,保障他们的学习机会以及成功的机遇。当然,肯定、欣赏也是一种尊重,但尊重却并不仅仅只有这一种,而且仅仅一种赞赏也不能满足所有学生成长的需要。教师尊重自己的学生,关爱自己的学生就像阳光普照万物一样,也要有四季的区别。最近读到一篇名为《美丽的歧视》的章,就让我很有感触:  相似文献   

16.
教师反思的提出与倡导,是基于对教师与学生生命尊重的教育学要求,它并不具有“超越”自身的品质,而是有限的,具有自身的基本规范性。教师反思不仅历来被我国当作教师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素养而加以提倡,而且也受到国外教育的重视。在当代,把反思作为教师一种专业素养不仅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初中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证明一道平面几何题时,用错了公式,结论漏洞百出。一名学生当即指出了老师的错误,这位老师“解释”说:“我只是想告诉你们用这样的方法做题是错误的。”故事也许是虚构的,然而,生活中像这位数学老师一样死要“面子”的教师却并不少见:有在没有弄清原因之前就批评了学生,当真像浮现出来,却拒绝向受委屈的学生道歉的;有对学生的要求不切实际,却因为自己在学生中宣布过,不愿加以改正的……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形成了这样一种病态观念:教师说的话、做的事,对与错并不重要,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时代呼唤改革,呼唤创新,但改革创新是在充分继承、发展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摒弃传统教学中的落后成份,踩在传统的肩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然而,当一个人形成一种根深蒂同的习惯方式之后.换一种思维却并不容易。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首要的是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有没有明确而先进的育人观念,有没有对教育理想的孜孜追求.有没有不断改进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是一个优秀教师和一个平庸教师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9.
谈师爱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实践证明.没有真诚的师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师爱不是一种直觉的情绪反映,而是一种无私无悔的情感活动。师爱不以直接的血缘关系为基础,不期待学生以后对自己作出任何报答,甚至并不要求学生察觉或记住自己的真情。这是人间一种最无私的爱,因而师爱比母爱更加真挚高尚,更加博大精深,蕴含着更加深广的社会意义和丰富的内涵。教师热爱学主、这是天经地义的.是每个教师熟知和必备的职业道德.然而真正做到并非易事。教…  相似文献   

20.
在高职高专院校财经类专业中,经济法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案例教学可以提高经济法的课堂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教师应有新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