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大学书院制不仅是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更是新时期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已成为我国高校探索如何办好现代大学的一种尝试。现代大学书院传承中西方"全人"教育理念,契合新时期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使命,有效地推进高校文化育人和通识教育,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内涵式发展。但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改革共识难、书院和学院协同难、教育功能发挥难、导师制推进难等现实困境。需要正确认知大学书院,探寻符合高校自身发展的书院建设路径和运行模式,增强大学书院的自治性,创建支持性的制度环境,传承中国古代书院的精神内核,促进现代大学书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艳 《湖北教育》2014,(12):38-40
中国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成功地承担了唐代以后一千多年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的功能.一方面,书院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书院精神,鲜明地体现了通识教育的理念和精神;另一方面,书院的组织管理制度、教学制度、祭祀制度和书院建筑等,也从多个方面表现了通识教育隐性课程的特色.由此可见,书院文化对当代大学通识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代大学课堂教学的反思与价值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课堂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大学发展的功利化倾向与学生学习倾向的世俗化是制约大学课堂功能发挥的主要障碍。站在现代的角度,回眸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实践,反思书院的历史作用,当代大学课堂应定位在精神的培育上。因此,我国当代大学课堂的价值应是思想信仰的养成,公民意识的提升,担当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4.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和文化载体,在其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播了学术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形成了书院独有的人文关怀理念.文章通过对书院精神文化的研究,分析书院的人文特质,试图对当今的大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柬埔寨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节点国家,而且是全球华文教育的示范引领国家。中国传统书院教育和现代大学书院教育对柬埔寨华文教育具有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在柬埔寨各级各类华文教育中都具有书院因子的印记。在“一带一路”倡议与柬埔寨“四角战略”深入协同背景下,柬埔寨相关教育政策和教育规划、华文教材的内容选编等均相向而行,传统与现代并重、中西交融并举的现代书院精神的打造,为中外教育协同发展、交流与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书院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一种文化机构,集藏书、校书、读书、治学于一体,对传播思想、繁荣文化、培育人才、发展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文章通过晋商家族书院在融入人文精神、选址、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将教育思想与书院环境艺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晋商家族书院的环境营造;并对今后晋商家族书院文化更好地保护与传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两岸许多高校尝试通过书院教育来解决当前通识教育的困境。文章介绍了现代书院教育兴起的背景和台湾地区高校书院教育的发展现况,并对台湾几所书院教育发展比较成熟的大学的招生对象、招生方式、组织结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对两岸高校书院教育发展的若干启示。文章认为,无论各高校是否推行书院教育,都应回归博雅教育精神,结合正式课程的知识陶冶与非正式课程的环境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书院是中国教育思想传播的重要场所,书院教育虽然以科举为目的,但是古代一些书院还是培养了一大批在各个领域都有很高建树的杰出人才。清代扬州书院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当地盐商雄厚的财政支持。这些重要条件给书院学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为以后形成清代扬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现代大学书院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在促进新时代拔尖人才培养、教育生态发展以及学生全面成长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从现实来看,现代大学书院制作为传统书院制与西方住宿书院制模式移植的结果,在精神理念与性质定位、顶层制度设计、学问之道建构等方面亟待进一步思考。回溯历史,近代新儒家熊十力、马一浮、张君劢坚持中国文化本位,沿循“哲学—文化—教育”思想理路,积极创建勉仁书院、复性书院、民族文化书院等新型书院以实现“教育救国”之伟业,为现代大学书院建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有鉴于此,现代大学书院建制要把握时代机遇,建构高质量发展方略,从本体论、知识论、方法论等哲学维度出发,明确现代大学书院的内核精神,重视现代大学书院的传统文化研修与传承,践行现代大学书院的学问之道,最终实现本土生长的终极目标,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大学书院是近些年来在我国内地高校逐渐兴起的学生教育管理组织。书院制服务于本科人才培养改革,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书院教育符合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是大学书院存在的前提条件,也是大学书院存在的逻辑起点。大学书院需要相对独立的必要物理空间,大学书院和专业学院具有本质一致的目标,大学书院有助于解决学生培养存在的难题。从法定依据看,党委会决策的议事规则使得大学内设的书院具有了合法性,逻辑起点、必备条件和法定依据共同构成现代大学书院的存在逻辑。  相似文献   

11.
民国伊始,社会背景的混沌以及文化危机的出现,一大批学者开始着眼于教育,以期实现教育救国的伟业,张君劢亦是其中一员.传统书院作为我国文教事业的"地标",除了对社会民心向背有着"启明星"式的寓意外,自身还包含着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兴民族文化等内在价值.伴随与时俱进的教育发展需要,我国传统书院在当代大学建制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兴,但仍存在着大学与书院如何一体化相融合的种种困境.民国时期张君劢复兴书院制度的立意及实践行止,对我国当前大学书院建制中的文化传承、双层管理、师生关系、环境育人等书院文化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以古鉴今的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进行教育的机构一般都被称之为书院,并且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书院园林的出现是书院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西云书院和竹山书院拥有较为悠久的文化历史,所以本文主要对扶沟西云书院和竹山书院进行深入分析,对其两所书院的构造环境和发展进程进行进一步的考证,研究其艺术特征。分析该书院园林中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并且对创始人的思想以及两个书院对后代的影响进行讨论,从而更好的传播传统书院园林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书院是一个集人才培养、学术创新、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组织,在培养人才、发展学术、传承文化、开启民智中体现出独特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意蕴,形成了以教育教学与学术科研结合、人格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倡导师生互动、培养独立精神、百家争鸣、兼容并蓄、崇尚自主精神、躬行践履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对于重振当代大学精神,完善教学模式,构建和谐校园关系,推动大学教育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书院是一个集人才培养、学术创新、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组织,在培养人才、发展学术、传承文化、开启民智中体现出独特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意蕴,形成了以教育教学与学术科研结合、人格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倡导师生互动、培养独立精神、百家争鸣、兼容并蓄、崇尚自主精神、躬行践履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对于重振当代大学精神,完善教学模式,构建和谐校园关系,推动大学教育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书院与藏书阁,是 千百年前的高等学府与图书馆,曾伴着朗朗书声与淡淡的墨香,成为名流学者的讲经论道之所,是文人学士的向往之地.书院在我国古代所承载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使命与现代的大学类似,但是现代书院已失去思想传播功能,只能成为后人精神瞻仰的指引性符号.我国最为著名的四大书院是: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书院教育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演进,到了21世纪的今天,当代大学正结合西方住宿学院制进行书院制建设的尝试。书院精神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结晶,其中"尊德行"的德育教育、"精思善疑"的求是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教育等教育性特点更是书院教育的精髓和灵魂。对古代书院精神的教育性特点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利于对书院精神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而进一步有利于当代大学书院制建设从中寻求启迪,汲取借鉴,形成重视学科交叉的通识教育、配备全方位指导的导师团队和构建师生融合的学术型社区等当代大学书院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文化。  相似文献   

17.
书院制的文理交融,学科交叉,为育人工作提供了相对复杂的环境,如何发挥书院制模式下通识教育的育人功能成为了书院制高校的挑战。南京审计大学澄园书院探索建立了具有"澄"式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并付诸实践,为学生搭建了提升综合素质的舞台,在育人工作创新模式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书院教育环境建设,主要包括书院选址、书院建筑和书院景观等方面。书院教育环境内含丰富的教育意蕴:书院选址体现着体验感悟的治学精神;书院建筑布局体现传道授业的理想追求;书院景观体现修身济世的远大志向。传统书院的环境建设对当今高校校园文化构建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书院制是古今中外优秀的大学传统仍保留在现代大学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一些大学相继实行了书院制管理新体系或住宿书院制管理新模式,这体现出了独特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意蕴。但对于其中的书院精神即使涉及到了却还是不完善。完善现代大学的书院制,必须充分发挥和利用各校已有的积淀与传统,突出书院的特色和优势,重点是彰显一种久违了的书院精神和价值存在,并要在书院环境建设方面加强设计,发挥亲切环境对学生的陶冶功能。  相似文献   

20.
书院在中国教育历史的长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教育机构。1902年全都改为学堂,书院一词从此成为历史。本文着重从现代大学具有的基本特征出发,分析为何书院未能如中世纪欧洲大学般发展成现代大学,反而消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