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比热容》一节中关于“比热容”的概念 ,学生难学、教师难教。其实本节的关键在于做好揭示比热性质的演示实验 ,但是实验中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难于购得 ,而若使用两只酒精灯又不易做到相同 ,且都因为实验可见度低和装置过于复杂使得教师望而却步。怎样才能做好这个实验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呢 ?在教学中我们利用“熔化和凝固实验器” (装置图见图 1 )做比热实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图 1   (1 )取两套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 ,在其大烧杯中放入等量热水 (尽可能多的热水 ,减小实验中不同液体吸热不同…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 43面安排了一个学生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器材和步骤略 ) .在这个实验中只要求学生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不需添加较多器材 ,也不需占用较多时间 ,还可以继续对这个实验加以扩展 ,从而加深学生对液体沸腾知识的理解 .一、验证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添加器材 一个小烧杯、一支温度计 .实验步骤  1.小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图 1( 9 0℃左右 ) ,按照图 1安装好实验器材 .2 .用酒精灯加热 ,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时 ,继续加热 .3.仔细观察、读出两支温度计的示数 .4.观察小烧杯中的水…  相似文献   

3.
物理课本中关于自感现象的两个实验(见图1、图3),一般说来演示效果不好.演示通电自感现象时,灯泡A1亮度延迟时间太短.演示断电自感现象时,灯泡A 2的延迟时间更短,几乎是断电即灭,而且演示重复性差.学生从演示中不能获得比较鲜明直观的"自感阻碍电流变化"这一物理过程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4.
汪长友 《物理教师》2002,23(2):11-11
本刊 2 0 0 1年第 6期《一场有意义的争论》一文 ,谈了某校两物理课外小组的学生们的一场争论和实验 ,对中间充水的两块玻璃板难以分开的现象作了探讨 .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值得提倡 ,但问题的结论似乎还不够清楚 ,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再探讨 .文章通过实验似乎证明了是分子引力把两块玻璃板粘在一起的 ,而不是大气压的作用 ,文章最后的结论是 :水对玻璃有分子引力作用 ,而没有对问题作出具体图 1的说明 .中间充水的玻璃板A、B连在一起 (如图 1所示 ) .文中说 ,将玻璃板移入水中 ,B板下沉 .这…  相似文献   

5.
驻波是波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驻波涉及波动方程、干涉、反射、半波损失等多个相关概念,所以对驻波概念的认识,实际上是建立在多个波动概念基础之上的综合认识.本文从以下几个层面来透析驻波的概念.一、什么是驻波当两列振幅相同的相干波沿同一直线相向传播时,合成的波是一种波形不随时间变化的波,称为驻波.驻波实际上是波的干涉的一种特殊情况.二、实验演示驻波的产生我们可以在一根张紧的弦线上观察到驻波.如图1所示,将弦线的一端系于电动音叉的一支臂上,弦线的另一端系一砝码,砝码通过定滑轮P对弦线提供一定的张力.当音叉振图1动时,在…  相似文献   

6.
黄金海 《物理教师》2002,23(2):32-32
在做高中电磁学演示实验“自感现象”时 ,一般可用学生电源的直流档位供电代替电池供电 .当用学生电源做为供电电源时 ,在电路中就有两个电键 :一个是实验电路的通、断电电键 ,另一个是学生电源的电源电键 .因此在用图 1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时却发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 :如用实验电路中的电键S做通、断电来观察自感现象时 ,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但当把实验电路电键S闭合 ,而用学生电源的电键来做这个实验时 ,却观察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异常的呢 ?为了进一步观察图 1所示电路在两个不同电键通断电时所出现的现象的不同 ,…  相似文献   

7.
唐德清 《湖南教育》2007,(11):36-36
对比实验是以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观察为基础,以实验现象为依据,对实验过程中通过人为控制所产生的两个类似现象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实验教学过程.在物理课堂中应用对比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深入理解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8.
<正>实验简介:本实验是人教版的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的第一节中的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渗透现象进而认识半透膜的作用,概括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为后面学习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和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都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打下基础.实验目的:1.认识半透膜的作用,探究渗透作用的条件.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主  相似文献   

9.
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许多化学概念、原理和规律都可由实验推测和论证。是高考着重考查的四种能力之一。化学高考对实验能力作了如下界定 :1 .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 ;2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实验数据 ,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 .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4.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5 .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 ,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本文将通过具体的试题来解析高考化学实验要求。1 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  相似文献   

10.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有声有色的实验现象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把枯燥无味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具体化、形象化,同时它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通常我们希望实验能够顺利完成,但是我们不能保证没有意外(很多的时候我们还会制造一些意外),也不能阻止学生提出实验目的之外的问题.因此,我们准备实验时必须思考实验可延伸的周边问题,在这里就本人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认识浅谈两点关于演示实验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物理化学需要实验 ,数学也需要实验 ,许多数学定理都是数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的 .数学实验能够打破沉寂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课堂教学有声有色 ;数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1 运用数学实验 ,创设探索情景讲授“异面直线”概念时 ,叫学生拿出两根木棒 ,让他们摆弄出各种位置关系 .在摆弄的过程中 ,出现了一种很特殊的位置关系 :两根木棒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 .通过以上实验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探索新知的欲望 ,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异面直线的概念 .教学“对…  相似文献   

12.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有声有色的实验现象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把枯燥无味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具体化、形象化,同时它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通常我们希望实验能够顺利完成,但是我们不能保证没有意外(很多的时候我们还会制造一些意外),也不能阻止学生提出实验目的之外的问题.因此,我们准备实验时必须思考实验可延伸的周边问题,在这里就本人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认识浅谈两点关于演示实验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物理实验主要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等实验形式,分组实验是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础环节,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验才能知道概念的建立过程,以便于更深刻的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物理分组实验教学还能够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可见,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作出简要分析,进而提出了几点关于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4.
[提出问题 ]在高二化学新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中 ,有这样一个关于原电池原理的实验装置图 (图1) :该装置简单明了 ,对于原电池的组成和原理比较容易看懂。我认为作为一个原理图来说明原电池原理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作为一个演示实验或者学生实验却存在一些问题。图 1图 2( 1)在该装  相似文献   

15.
解占忠 《物理教师》2002,23(4):39-39
在运动学的学习中 ,有些学生常把速度与加速度这两个概念弄混 ,认为加速度增大 ,速度一定增大 .加速度减小 ,速度一定减小 .为了消除学生们的这一误解 ,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验装置 ,帮助学生们进行理解 .器材 :打点记时器、纸带、低压交流电源、塑料小瓶、输液控制开关、导线、刻度尺、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水、细绳、水盆 .装置制作及研究步骤 :(1 )制作可以均匀滴水装置的方法 :找一个塑料小瓶 (可选用过的眼药瓶 )一个输液控制开关 ,在小瓶底部开一个小孔 ,把输液控制开关头插进去 ,并用万能胶封闭粘牢如图 1所示 .图 1   …  相似文献   

16.
比热容这个概念是初中阶段最为复杂的物理概念之一,该概念的建立采用比值法,但是又不同于以往的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比热容涉及三个物理量的比值,在概念建立的时候具有一定难度,苏科版教材中比热容概念的建立是通过探究沙子和水的吸热升温快慢来研究的.文章从实验环节的改进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来突破比热容概念的建构,进而加强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空气对流实验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气层”中的气体对流实验。原实验采用大烧杯、橡皮泥、线香等实验器材,装置如图1所示。然而,最后的实验效果不理想,烧杯内弥漫着烟,可视性较差,学生无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描绘空气对流图,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是烟碰到烧杯壁被压下去的.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空气对流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化学实验往往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等。不同的实验在教学中有着不同的作用。无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为了形成某个概念或总结得出某个规律,实验过程中往往要设计相关的对比实验。对比实验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以正确的实验操作为基础,以实验现象为依据,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差异性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关系的实验。如何进行对比实验的教学、充分发挥对比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值得我们一线化学教师研究的问题。下面谈谈本人在平时教学中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教学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初二物理教材中二力平衡的条件是通过演示实验得出的 ,但按课本上的器材实验 ,效果不很理想。演示该实验时 ,木块与长木板之间有摩擦 ,特别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这一条件没有反证 ,造成学生在进行力的分析时 ,常误把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当成平衡力。因为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之间的重要区别就是二力是否在同一物体上。如果能把该条件强调并加以演示。对该实验稍作改进 ,能方便地解决了以上问题。图 1  办法是剪一正方形硬纸片 (质量小、有一定的硬度 )代替木块 ,在纸片两端开两个小孔并系上钩码。 (如图 1 )纸片静止时分析二力的大小、方向 ;…  相似文献   

20.
纵观近几年高考 ,实验综合题比重加大 ,而且富有如下特点 :信息密度大 ,知识相互渗透 ,综合性强 .试题将实验设计、操作、结果验证和分析熔为一体 ,便于较好地考查学生分析综合、信息转换、语言表达、逻辑推理能力 .笔者通过大量试题的研究和探索 ,结合高考试题特点 ,总结了实验设计四大规律 .并配以电脑演示实验动画 .一、关于有气体参与制取物质类的实验设计规律 :  运用此规律指导学生复习时 ,逐项展开 ,最后集中形成思维规律 .(A)产生气体 :图 1  图 2  (1 )固 固 △ 造气 (电脑动画演示实验 1 )适合制取O2 、NH3、CH4(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