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王战先 《物理教师》2001,22(5):19-19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规律.教学形式:在教师的启示下,由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索,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教学器材:平面镜、平板玻璃各一块,相同的钢笔电筒二支,铁皮夹子二只,刻度尺一把.(二个学生一组)  相似文献   

2.
林遂弟 《物理教师》2001,22(10):16-17
本校高二学生在学习了第七章“光的反射和折射”后,课外小组的个别学生从课外练习册上看到了两道两平面镜组合成像的问题请教教师。这两道题是:  相似文献   

3.
叶鹏松 《物理教师》2007,28(10):25-25
1提出问题因为平板玻璃既能反射光,又可透光,所以许多初中物理教材常选用它替代平面镜去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如苏科版、沪科版8年级物理教科书.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甚至教师因此而产生一种认识,即以为平面镜不透光,用它就无法确定像的位置,所以不能直接用于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事实果真如此吗?2实验探究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尝试直接用平面镜进行实验探究,最终不仅找出了平面镜中像的位置,而且还成功验证了物像之间的大小关系,从而及时纠正了某些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认识.下面分别介绍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的两种基本…  相似文献   

4.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是初中生必做物理实验之一.对比多个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发现各个版本的教材都只进行平面镜垂直水平桌面这一情况的实验探究,而对于平面镜与水平桌面不垂直的情况并没有提及.学生在作业、练习中经常遇到平面镜与水平桌面不垂直的情况,很多学生无从下手.本文对平面镜成像实验的器材进行改进,完善实验方案,突破学生错误的前认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平面镜成像的有关知识是几何光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平面镜成像运动问题涉及平面镜成像和有关运动合成分解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学生在解此类题时往往感到比较困难.其实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规律,此类题就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在平面镜里的像是虚像。 2.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了解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4.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独立分析概括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正>Part1引言平面镜成像是光学知识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中考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对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平面镜成像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期介绍如何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Part2学生活动卡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课标》和新教科书已经将过去教学中的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明确写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如学生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变为"探究水的沸腾",演示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变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等,通过多年的课改实践,物理教师已经对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认识,多数教师能够较好地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9.
光学现象 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 ,物体距离平面镜越远 ,镜中的“像”越小 ;物体距离平面镜越近 ,“像”越大 (甚至等于物体的大小 ) .疑点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 69面有一个课堂实验 :平面镜成像实验 ,物体距平面镜较近 ,物体经平面镜所成的虚像与物体大小十分接近 ,经过教师的引导 ,选择合适的角度观察 ,最后得出虚像与物等大、正立且关于镜面对称的结论 .在实际生活中 ,学生观察到的现象与上述结论相矛盾 .为什么人眼看到平面镜中虚“像”的大小与物体距平面镜的远近有关 ?析疑 要讲清楚上述疑点 ,必须弄清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上述…  相似文献   

10.
贝维声 《教师》2014,(35):18-19
笔者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多年,在一次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教学活动中,善于观察的学生偶然发现物体在两面平面镜中成多个像的奇特现象后,提出了新问题.教学后,我尝试用两面平面镜进行实验,发现出乎意外的实验现象:当两面镜子的夹角不同时,在镜中能观察到的像的个数也不同,不只是两个像,可以是3个、4个、5个像无数个像.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探究素材,应该让学生们对平面镜成像探究得更深入、更透彻一些,以便促进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1.
张喜荣 《物理教师》2006,27(10):26-28
笔者在师专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已经两年了.备课时,我就想设计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在这一课题中,我可以运用所学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课程理论和教学策略来实现学校教育的功能,即学会如何学习和应用知识.当时我思考了许多研究性学习课题,但好像都没有亮点,不够吸引学生,也不能更多地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教育功能.直到2004年下半年,我在指导一位准备参加全国青年教师物理教学大奖赛的中学教师上课时(这位教师参赛的题目是“平面镜成像”),突然眼前一亮.“镜子”这是一个多么好的课题呀!它来源于日常生活,与每个人紧密相连,我想在这个世界上可…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于一些从特殊角成像结果推广得到的半经验、经验成像公式,本文利用路径等效找出了双平面镜点光源成像规律,并对结论加以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中的"平面镜成像"实验是本章节探究实验的重点、难点之一。长沙市二十九中学丁业英老师在《"平面镜成像"实验装置的改进与创新》(《实验教学与仪器》2006年第5期)一  相似文献   

14.
研制开发了一套平面镜成像实验仪,能应用于"平面镜成像"一节的实验教学,促进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5.
初中物理教学仪器--平面镜成像实验器,在学生用其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后,往往会将蜡烛油不小心滴在平面镜上,这样不仅影响到平面镜的美观,更主要的是影响实验时的观察效果.如何将这些讨厌的油污去掉呢?用小刀刮除,绝对不行!因为这样不仅除油结果不彻底还很容易损坏平面镜表面的镀膜.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82):13-14
对一道平面镜成像实验操作能力考查题的分析,就中考试题是如何考查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能力进行了分析,以及平面镜成像和玻璃板成像的差别,进而指出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规律的应用.这一章节重点要求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了解平面镜的作用,了解大自然的美妙和谐的同时,知道事物的另一面——光污染.新的课程标准更注重能力要求,主要涉及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设计和探究等,通过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尊重事实、崇尚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一问:平面镜对光路的控制有何规律?答: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1.平行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平行,如图1所示。2.会聚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会聚,如图2所示。3.发散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发散,如图3所示。可见,对于平面镜,若入射光线平行(即平行光束),则反射光线也平行;若入射光线会聚(即会聚光束),则反射光线也会聚;若入射光线发散(即发散光束),则反射光线也发散,也就是说,平面镜不能改变光束的性质(平行、会聚或发散),但能改变光路,即改变光束传播的方向和路线。二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我们在平静的水面上看到的却是景物的“倒像”(…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对平面镜成像部分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学习过程,课标作出了强制性要求。即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探究来学习.中考对平面镜成像的考查为“经历”以上的层次.这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对平面镜成像经历知识探究和领悟过程,发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平面镜”一节是初中二年级《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 ,它是通过实验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进而用光的反射定律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提出虚像的概念 ,最后介绍平面镜的应用 .做好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是使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关键 .教材中利用两支相同的蜡烛和玻璃板设计的演示实验 ,虽简便易行 ,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可见度差 .特别是在天气晴朗、环境光线比较强的条件下 ,实验效果欠佳 ;二是可视范围小 .不能多角度地展示给不同方位的学生观察 ;三是物像重合不理想 .由于受火焰晃动、蜡烛燃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常常造成物像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