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作品中的每个人物的姓名都被作者赋予了一定的含义.”[9]43-5深刻体会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和地名的含义,对于理解一部文学作品,了解一种文化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揭示《呼啸山庄》中的地名和人名的寓意,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把握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秦腔》这部文学作品投入了贾平凹大量的心血,他敢于面对现实并对乡土有着炽热、强烈的情感,真实而又深入的描写了农村日常实际生活面貌,体现了农村社会的不同形态,蕴藏这我国当代丰富的文化世界精神。因此,问了进一步探究贾平凹《秦腔》中文化世界,本文首先根据秦腔的定义及其内涵对秦腔进行了综合性的概述,并基于此,通过神秘文化、农耕文化、传统文化三方面,详细论述了《秦腔》中所包含的具体文化内容以及在作品中的表现。旨在更加深入全面的认知我国当代文学与文化。  相似文献   

3.
《真腊风土记》是元代周达观在真腊实地考察和游历之后,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采用风物志的体例写下的一部著作。虽然该著作只有8500字,但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介绍了《真腊风土记》的叙事视角及作品风格,从文化角度对作品内容进行了解读,并分析了它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4.
《镜花缘》是明清时期著名文学家李汝珍的代表作之一,以独特的人物构造手法和别出心裁的内容设计成为杰出的游历类文化经典。通过对《镜花缘》这一文学作品进行深刻剖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消费文化繁荣的今天,这部作品仍能以其独特的构思和新巧的内容成为当代人追捧的文化产品,本文旨在分析文学作品与消费文化的当代含义的基础上,对《镜花缘》的消费文化特征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5.
在《花间集》中,描写男女相思的作品最多。其中男女主人公在表达相思之情时有相同处,亦有明显的不同。本文从男女主人公相思的情感轨迹、表现方式两个方面分析其不同,并着重从思想道德、传统文化、历史积淀与时代烙印等方面探其不同之因。从而窥视花间词人的情感世界,以期对《花间集》中相思词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林纾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对于他的翻译策略,尤其是选用古雅的译笔翻译外国文学,各家评说不一.本文拟从文化视角切入,重新审视林纾的翻译,不仅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林纡及其译作,而且会使我们更明确地意识到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两种文化在特定时期、特定场合斗争与协商的结果.在诸多文本外因素制约下,译者有时必须适度逾"矩"以保证其翻译作品顺利地为特定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男女两性性别是人类社会既有的两种性别 ,二者最基本的区别首先是生理上的 ,此外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 ,又在生理性别的基础上 ,形成了一些分属于两性的不同文化心理。不同性别的男女作家由于长期的不同性别文化心理的历史积淀 ,会在文学作品的选材范围、传达题旨和叙事模式等方面显出不同。张洁《爱 ,是不能忘记的》和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就典型地体现了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8.
真实性追求,或者说趋向真实是近年大陆影视创作的一个内在追求和动力,在历史加革命色彩突出的作品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以期收获文学作品欣赏和真实性教育的功效。在这方面李幼斌主演的电视剧是典型代表。本文通过对李幼斌主演的三部电视剧《亮剑》、《闯关东》和《红日》的人物形象考察,分析和论证李幼斌作品中体现和传达的话语真实、形象真实和事件真实。  相似文献   

9.
论《左传》战争篇章的人物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早期历史名著《左传》,在记叙春秋时期的战争时,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刻画历史人物形象,因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左传》战争篇章可以称得起是早期军事文学作品。我国古代军事题材的作品数量众多,历史悠久,与《左传》有着深刻的艺术渊源关系,人物描写则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结合《左传》战争篇章的军事文学特质来研究它的人物描写成就,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研究制定了日语专业国家质量标准,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准。基于该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学习视角引向更为本质、更为核心的不可见的隐性文化。通过在基础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考语言现象及文学作品背后蕴藏着的"隐性文化",在高年级阶段增设《跨文化交际》、《日本研究》等系统讲授日本"隐性文化"的课程,定期开设专题讲座等途径,将对日本"隐性文化"的学习全面导入日语专业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林纾,作为中国晚清著名的作家和翻译家,是中国译介西方文学作品的第一人,在当时社会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虽然林纾不懂外语,他和魏易及其他翻译者合作,通过倾听口述者的口译,林纾翻译的作品多达180部。他与众不同的翻译风格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赢得了独特的地位,他的作品也大受赞赏。林译《黑奴吁天录》,即斯托夫人所作的《黑奴吁天录》,是其最为著名的一部作品。众所周知,英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各自包含不同的文化因素。而词汇是语言中最基本的单位,内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本文从英汉词汇对比角度来探讨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对林译《黑奴吁天录》的影响,以便研究在英汉翻译中,如何做到既有利于中西方文化思想交流,又巩固和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充满质朴与温暖的乡土佳作。译者在处理该书乡土语言翻译时,策略不拘一格,不仅灵活运用各种译法,还尽可能将原作中的文化意象予以再现,让译入语读者更为准确全面地领略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本文基于“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通过《边城》两个英译本的个案分析,探讨了乡土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功用,总结了不同译者在翻译乡土语言时采用的不同策略及方法,从而探究中国“乡土语言”的英译策略及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3.
作者与作品间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者通过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试图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作品又体现着作者的创造性,作者和作品都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想要全面评价或深入理解一部作品,就需要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方向,创作宗旨、文学观点等方面。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最多产且成就较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边城》展现了湘西异域的奇幻和浪漫。要全面评价或理解《边城》,也应注意作者与作品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梳理和解读《永昌府文征》“纪载”和“文录”涉缅文献的基础上,对缅甸传统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艺术文化和宗教文化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但在选材上对外国文学作品重视不够。外国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在人文精神的蕴含方面具有无比的丰富性,弥补了中国传统文化所缺失的人文精神,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全有必要入选《大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6.
《山音》不仅在文章结构上堪称短篇小说的集大成者,还把婚外情的主题升华到艺术的高度,加上精炼的行文技巧,被誉为是一部"充满《源氏物语》般传统气息"的文学作品。本文将以川端康成杰作之一的《山音》为中心,探析其作品中的虚无感与物哀美。  相似文献   

17.
黄遵宪是近代杰出的诗人、学者、外交家及政治家.其作品《日本国志》是中国人第一次全面、深入地研究、考察日本历史文化及明治维新的著作,在国内外影响巨大,对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维新变法运动产生了积极作用.其中蕴含的史学思想深刻,值得研究和弘扬,但因时代的原因,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孝文化典籍英译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理雅各英译本《孝经》作为中华孝文化典籍英译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至今仍被奉为经典译本。文章拟从生态翻译学中的不同视角来深入剖析理雅各《孝经》,这在孝文化典籍《孝经》英译研究中至今尚属首次,希望能为《孝经》以及孝文化典籍的英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随着通俗文学的发展,续集文学创作现象越来越多了,对于续集文学的创作与解读向来颇有争议。为了更加客观地评判续集文学作品,本文以《飘》的续作《斯佳丽》为例,试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和解读该作品,希望能从这种颇有新意的解读中找到评判续集文学作品创作与解读的平衡点。本文主要阐述了《斯佳丽》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并从语用学的角度具体分析和解读《斯佳丽》这部续书。  相似文献   

20.
"9·11"恐怖袭击事件过去已十余年,美国文学界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持续关注,并诞生了许多与之关联的文学作品。2011年美国作家艾米·沃尔德曼发表了她的小说处女作《屈服》。作为一部与"9·11事件"密切相关联的文学作品,《屈服》关注的是该事件对整个美国社会以及美国民众的改变。作者通过自己独特的新闻视角,准确而又深刻地为读者呈现出了"9·11事件"之后美国社会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