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的中秋之夜,由浙江省广播电视集团和省总工会联合举办的“和谐中秋——浙江省外来民工节日大欢聚”晚会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刚刚被评选出来的十位“最感动你的民工”和十位“最具才艺的民工”以及近百名来自各行各业的民工代表,与省领导一起共度中秋佳节。同时,杭城100家餐饮名店也邀请了近千名外来民工一起吃团圆饭。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海宁日报》针对外来民工子女精神生活贫乏的实际,最近,通过报纸,发动社会各界为民工子弟小学捐书。  相似文献   

3.
新闻阅评     
北京晚报等为民工的切身利益仗义执言 元月2日北京晚报刊登《热点时评》文章“谁能为民工做主”,就最近年关迫近期间连续发生民工为追讨拖欠工钱而与老板发生纠纷的事件执言:面对大量的民工法律纠纷,谁能为他们做主,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呢? 文章说,民工无依无靠,没有人为他们撑腰,是城市里最软的软柿子,谁都可以捏一把。找政府,哪个部门来做这项工作不清楚;找工会,没有一个关于民工的工会组织;找法律,没有专门的劳动法,现有《劳动法》也无法解释和规范他们身上的许多事情;找消协,更不可能,很多事不属于消费范畴。…  相似文献   

4.
外来民工是城市建设的生力军,同时也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文章强调了公共图书馆为外来民工服务的必要性及举措,以便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各项职能,满足广大外来民工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5.
李劭强 《新闻三昧》2004,(11):35-35
10月5日,新京报报道了一条民工为讨薪排人墙堵路的新闻:来自四川的10多名民工为了讨薪,组成人墙堵住车公座大街由西往东的官园市场前路口,造成此路段交通堵塞20分钟,汽车排起200多米长龙。警察到现场处理后交通才得以恢复,民工于当天晚上顺利地拿到了工钱。  相似文献   

6.
注意"新闻民工"的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爱国在湖州一次新闻业务骨干的培训班上说,“今年初,我在收到一些署名‘新闻民工’的记者学生寄来的贺年卡后,才意识到这个词的存在”。在搜狗(www.sogou.com)上键入“新闻民工”,可以找到170多万个相关网页。但关于这4个字的含义,却很少涉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展江在《把知识产权还给“亚民工”研究生》一文中曾说,“新闻民工”是指一些被聘用的记者,按稿计酬而不能享有编制内同仁的福利。  相似文献   

7.
刘兆福 《新闻世界》2006,(2):36-36,37
每到年底,民工讨薪便成为热门话题,然而,在温州,一位名叫叶胜康的民营老板,不惜花费巨资,挽救民工垂危生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人间真情?[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春节临近,又到了民工返乡的高峰期。当他们背着大包小包,怀揣一年的血汗工钱走进火车站时,会遇到什么?据媒体报道,在北京西客站,活跃着一批奇怪的“工作人员”,他们以骗、蒙、吓打的方式,将等车的民工们带进车站休息室,然后强行收取高额“休息费”。他们采用的惯常方式是:将手中一张工作卡一亮(有人还自是警察),然后用勿庸置疑的口气喝道:你们俩,过来!先以查票为名盘问几句,然后命令民工跟他们走,如果有民工表示一点怀疑,甚至会遭到殴打。  相似文献   

9.
我所在的这座城市大概有200万民工。他们承担着这座城市90%以上的体力活。有一种民工在本地被称为“棒棒”。谋生的工具是一根扁担和两根绳子。谋生的手段是帮我这类所谓的城里人搬运重物。公司也一样.职员不愿意搬的重东西,就叫这些民工来搬。公司行政部的大姐为了图方便。就固定了一个有联系方式的民工,大概三十五六岁。一来二去.大家也就混了个脸熟。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1月中旬,南昌市政府向社会公告:“对拖欠民工工资的单位特别是建筑施工单位将建立不良行为档案,有不良行为的用人单位将定期予以通报并以此作为审批资质、年检以及竞投标的参考依据,对拖欠民工工资产生严重后果的,将依法严惩。”南昌市政府的作法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尤其在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民工中产生强烈反响。其间,我们也看到档案在救助、保护弱势群体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日理万机的温家宝总理为民工讨工钱的事报道后,各地刮起了一股“清欠”民工工资的暖风:尤其是各地政府带头“清欠”,要求政府投资的项目按合同规定的时限付清工程款,并责令施工企业限期补发所拖欠的民工工资。由此我想起了另一种“清欠”——各地新闻媒体拖欠作稿费的事,亦属“清欠”之列。  相似文献   

12.
春节越来越近,在外打工的民工纷纷返乡,这本是一件很平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各地媒体竟异口同声地、铺天盖地地报道民工提前返乡的种种好处,说什么“提前返乡,不再饱受拥挤之苦”、“可以不买春运期间的涨价票”等等,这些报道的目的无非就是说“民工拿到了薪水,不再有欠薪了”,这是好事,也的确值得宣传,无可厚非。但是,在我们舆论“一边倒”的推波助澜下,  相似文献   

13.
胡文 《视听纵横》2006,(1):120-120
2005年11月17日,到浙江省某县城出差,听到了电台正在播出的一则题为《民工领到血汗钱》的消息,里面说道:“今年1-9月.县劳动监察大队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共为420多名民工追回被业主克扣、拖欠的工资、押金等200多万元……”听罢此文,感慨良多。作为县级广播电视,宣传报道县劳动监察大队的工作成绩,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听众听了此文后难免发出这样的疑问——是谁在拖欠民工工资?民工领不到工资生活状况如何?为什么付出了劳动却领不到工资?这些听众最想知道的,该则报道未作具体分析。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2月3日,我接到一名女子的电话。她十分焦急地告诉我,他们工地来了一伙人要将施工的农民工赶走,态度粗暴,可是这些民工应得到的工钱还没有拿到呢。当天的天气特别的冷,我坐在办公室里甚至都感觉到寒意,心想倘若真的赶走那些民工,这么冷的天他们将何去何从?带着记的一份职责和对这些民工处境的关切,我放下电话立刻与报社的实习记张寒冰出发了。  相似文献   

15.
试论民工档案的建设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统计,我国现有民工约2亿,他们在我国二、三产业员工中所占比例已高达59.8%①,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已明确指出: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工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从档案工作的角度,探讨建立民工档案的必要性,民工档案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及其管理模式、以改善民工生活景况,确保他们的权益,促进社会良性发展。一、建立民工档案的必要性1.建立民工档案,是维护民工权益的需要。民工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他们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国的民工一直都处于尴…  相似文献   

16.
古越 《新闻世界》2005,(1):12-12
全社会都在声讨欠账.然而欠账却并未因此而少一些:全社会都在声援民工,然而每到春节无钱回家的民工却仍屡见不鲜;全社会都在谴责这种不良现象,然而管理的监管措施又有多少能切中要害。  相似文献   

17.
灵君 《新闻天地》2004,(2):46-48
这次的主角依然是民工,依然是农民的生计问题,“讨薪农妇”熊德明一句话竟然牵动温家宝总理一片心。总理亲自过问农工讨工钱问题后,从中央到地方,各有关部门都切实行动起来了,下大力气为农民工讨说法。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亲眼目睹了这些民工艰难谋生的境况。  相似文献   

18.
陈敏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23):122-125
针对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阅读问题, 以湖州吴兴区民工子弟学校为例, 调查并分析学生阅读特点及影响学生阅读障碍的因素, 在此基础上探索激活民工子弟学校学生阅读兴趣的对策, 就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培养民工子弟学校学生阅读兴趣的长效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省总工会主办,浙江电台城市之声、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承办的大型公益活动“和谐中秋——浙江省外来民工节日大欢聚”今年已是第三年,活动受到了广大民工的热烈欢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和谐中秋”已成为浙江广电集团的重点品牌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20.
陈静 《新闻实践》2004,(12):18-19
由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发起并主办的"让我们一起欢乐"民工广场歌会、民工广场戏剧演唱会和民工广场端午游艺活动,于今年五六月份,在浙江省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民工文化热"。省委机关报和主流都市报用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引导全社会关注民工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