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妈妈的童年     
<正>妈妈常说,儿时,幸福是一件实物;长大之后,幸福是一种状态。然后有一天,她发现,幸福既不是实物,也不是状态,幸福是一种领悟。妈妈告诉我,她的童年是苦涩中的快乐与幸福。春我的姥姥、姥爷是支持祖国建设的知识青年。16岁的他们就像白杨树一样,扎  相似文献   

2.
卢梭 《良师》2011,(4):7-7
幸福作为一种永久的状态,似乎不是为世人安排的。在人世间,一切都在不停地运动,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具有固定的形式。我们周围一切都在变化。我们自己也在变化,谁也不敢说他明天还继续爱他今天所爱的东西。因此,我们今生争取至上幸福的一切盘算都是妄想。  相似文献   

3.
无书的日子     
<正>在作家冯骥才看来,读书是一种幸福,而在无书的日子里,能够自己创造人物并掌握其命运,是一种更大的幸福。藏书千余,却尽数散失。我在收拾破破烂烂的家具杂物时,把残书和哪怕是零零散散的书页都万分珍惜地敛起来,整理,缝钉,破口处全用玻璃纸粘好;完整者寥寥,残篇散页却有一大包袱。逢到苦闷寂寞之时,便拿出来读。读书如听音乐,一进入即换一番天地:时入蛮荒远古,时入异国异俗,时入霞光夕照,时入人间百味。一时间,自身的烦扰困顿乃至四周的破门败墙全都化为乌有,书中世界与心中世界融为一体——人物的苦恼赶走自己的苦恼,故事的紧张替代现实的紧张,即便忧伤抑郁之情也换了一种。艺术把一切都审美化,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听了一节《趣味联想识字》的低年级识字综合实践课,感想颇多。本节课分为四个环节:1.出示课题,检查预习。教师出示本节课课题"我们认识一位新朋友——饼干",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同学们纷纷把自己搜集的各种饼干包装纸拿出来,有的把实物也拿出来,教师环视简单检查。2.小组交流,互帮互学。同学们两人一组,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讲给同伴听,带领同伴读一读自己认识的字词,教师巡视。同伴  相似文献   

5.
自己也说不清楚是为什么,总是会写一些和幸福有关的东西。其实生活就像是一朵花,我只是摘下了那片叫幸福的花瓣,放到了大家面前。还有许多名叫争吵、伤心、失败、失意的花朵开得正艳,只是我没有将它们示人而已。我想说的是,拿出那一朵,不是为了炫耀,也  相似文献   

6.
佚名 《初中生之友》2015,(Z1):54-55
1使一种交往具有价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地欣赏和尊敬。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价值,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2人们常常误认为,那些热心于社交的人是一些慷慨之士。泰戈尔说得好,他们只是在挥霍,不是在奉献,而挥霍者往往缺乏真正的慷慨。那么,挥霍与慷慨的区别在哪里呢?我想是这样的:挥霍是把自己不珍惜的东西拿出  相似文献   

7.
胡思乱想     
常常听人说爱情就像放风筝——既要给彼此一定的自由空间,又要保持一种牵系。其实,真挚的爱不是用手中那根线为彼此带上手镣。对对方的信任也是一种自信。如果你也有自己喜欢的人,同时他也深爱着你,那么,你是幸福的。好好珍惜你们之间的缘分以及眼前的一切,不要让彼此之间的猜疑,轻易地夺去原本属于你们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感悟幸福     
幸福不是一个无法破译的谜,但一万个人肯定会有一万个谜底。幸福有无数种,但拿别人的幸福人生当范本实践,肯定会谋杀自己的个性。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把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做到这三点,你就跨入了幸福之门。幸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什么都有、什么都让人羡慕的人,他不一定幸福。人的幸福感不是清贫所能剥夺的。大权在握的人看上去很幸福,然而,背后也许隐藏着身不由己和人格牺牲。一个败下阵来的商业巨子,一个落伍的学界泰斗,一个被挤下台的政界高手,在外人看来是失魂落魄…  相似文献   

9.
花香经不起安排,往事不追。——题记一那个细雨纷纷的日子,我拿出一支笔,写下一些很零碎的东西。如果有前世,那么上辈子,我很快乐,我不悲伤,我很简单。泪,落在阳光里,叫做幸福;落在冷风中,叫做疼痛。风,消散了,再来;往事,逝去了,像风一样,不再来。我把这些零碎的东西铺在一张纸  相似文献   

10.
幸福     
1.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并不是在什么时候都可以发生。场景一:提着女孩让你买的东西去找她的时候,像是刚从战场上打胜仗回来的将军,幸福满满。场景二:看着女孩吃着自己买回来的水果时的样子,感觉自己可以像养小猪一样养着她,那一刻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11.
幸福,是每个人追寻的目标与理想。教师亦希望能过上一种幸福的生活,感受生活的纯美。同时,教师也希望从职业中收获幸福、尊严与快乐。
  一、什么是教师的职业幸福
  有学者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刘次林认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黄正平则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2.
文题设计:湖北省仙桃市胡场一中付建军 走进前人的诗词,你会品味到珍惜。“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是陶渊明对时间的珍惜;“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王勃对友情的珍惜;“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孟郊对母爱的珍惜;“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是陈毅对名节的珍惜……其实,不单正面的东西值得珍惜,有许多负面的事物也应珍惜,毕淑敏就曾向世人大声疾呼:“珍惜愤怒。”人生懂得珍惜。才能拥抱幸福。珍惜是一种情感,血液比海涛更为激荡;珍惜是一种豁达,胸襟比长天更为博大;珍惜是一种睿智。眼光比皓月更为明亮。  相似文献   

13.
头脑体操     
凭着不屈不挠的求生欲望,小蜜蜂终于战胜了困难,让生命得以延续。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要经过曲折的过程,在挫折——坚持——再挫折——再坚持的磨练中才能获得成功。记住这只小蜜蜂带给我们的启示: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轻易说放弃,只要再努力一点,再坚持一下,就会到达成功的彼岸,生命也会因此更加辉煌!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别人替代不了的东西。即使是流星也有瞬间的璀璨,即使是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自己不把自己当回事,别人更瞧不起你,生命的价值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珍惜独一无二的自己,珍惜这…  相似文献   

14.
<正>追求教育的幸福,不是一种教育内容,也不是一种教育方法,它是一种教育理念、理想与追求,是回归教育本原的终极追求。把教育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来做,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对幸福的追求并在追求中获得幸福,不断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共同迈向幸福之境,应成为每一个校长努力的方向。与此同时,能让师生获得幸福感的校长也必定是幸福的。那么,作为校长,如何办幸福的学校,同时使自己成为幸福的校长呢?做一个引领学校幸福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正>走进前人的诗词,你会品味到珍惜。"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是陶渊明对时间的珍惜;"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王勃对友情的珍惜;"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孟郊对母爱的珍惜;"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是陈毅对名节的珍惜……其实,不单正面的东西值得珍惜,有许多负面的事物也应珍惜,毕淑敏就曾向世人大声疾呼:"珍惜愤怒。"人生懂得珍惜,才能拥抱幸福。珍惜是一种情感,血液比海涛更为激荡;珍惜是一种豁达,胸襟比长天更为博大;珍惜是一种睿智,眼光比皓月更为明亮。  相似文献   

16.
虞亚凤 《中国教师》2010,(Z1):452-453
<正>珍惜教师点点滴滴的教学智慧的创新,注重教师原汁原味的实践经验的反思,加强教师合作互动的研讨交流的碰撞,从而形成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与学校整体效能提升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新格局。——校本教研题记我们开展的校本教研,是以新课程目标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主体,把"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作为教研目的,让每一位教师"把研究的东西做出来,把做着的东西说出来,把说出的东西再研究出来",亲身体验"研-做-思-提升"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40年代与张爱玲齐名的上海才女苏青在她的散文中写道:“幸福乃满足自身需要之谓,不是削足适履,把人家所适用的东西硬来满足自己不尽同的需要。”苏女士对幸福一词的见解有她的独到之处。幸福确实不是“削”足适履,否则“削”出的是“伤痛”,甚至一生的负累。  相似文献   

18.
幸福,是人类既古老又恒新的追寻目标,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但"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幸福需要人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因而幸福也是一种能力,一种素养,并且与教育有关。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升学率、社会、学生家长等"压力山大",在高中教育中谈幸福是不是有些脱离现实?虽然教育不可能全是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40年代与张爱玲齐名的上海才女苏青在她的散文中写道:"幸福乃满足自身需要之谓,不是削足适履,把人家所适用的东西硬来满足自己不尽同的需要."苏女士对幸福一词的见解有她的独到之处.幸福确实不是"削"足适履,否则"削"出的是"伤痛",甚至一生的负累.  相似文献   

20.
对“幸福教育”这个概念可能产生两种理解,一是把幸福作为一种有待教、有待学的情感内容,这样“幸福教育”就是“教幸福、学幸福”;二是把幸福当作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把教育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这样“幸福教育”就是“幸福地教、幸福地学”。这两种理解都是可以成立的。但是,把幸福作为教育的内容,是一种较为肤浅、更加危险的理解,它有可能允许以不幸的方式进行“幸福”的教学工作,很容易使“幸福的内容”蜕变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把幸福作为教育过程的根本性情感性质,使幸福与教育在本质上统一起来,则是更为深刻、可靠的理解。当然,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在幸福的感受中进行幸福内容、幸福观的教育,“幸福教育”才能取得完整的意义。幸福教育是为“人”的幸福的,教育不是主要与教师或学生某一方“人”有关,它是师生双方的实践,所以没有教师方面“幸福地教”,也就无法真正给学生“教幸福”;反之,不能教学生幸福,教师实际上也不存在幸福地教。有一种说法:教育的过程是苦的,但果子是甜的。这如果不是骗人的,就是对幸福有误解。幸福既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要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目的与过程总是内在统一的。我们无法设想不幸的过程会突然推演出幸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