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符号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使用和理解符号的科学。从符号学理论角度来看,翻译本质上是两种符号系统的转换;等值是符号和解释项之间的关系。借用大量广告翻译实例来研究文本符号与其解释项之间对等的问题,可为翻译等值问题的研究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符号所蕴含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符号传达出来。文章从符号学角度出发,在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三个方面分析了翻译的不等值现象,指出翻译中要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只求保持原作的内容,用最稳妥、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将这个内容表达出来,以求等值。  相似文献   

3.
翻译中的三种符号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符号学运用于翻译学研究已成为当今翻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翻译学借鉴了符号学的理论侧重传达语言符号的所指意义、语用意义和言内意义,从而达到不同言语产物在翻译上的等值,因此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翻译中意义的转换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罗曼·雅各布森认为,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说,翻译就是用意义相似的符号来解释说明原来的符号。在此过程中造成信息的缺失,所以译者要给予一定的符号补偿。以雅各布森的等值理论为研究基础,结合《离骚》中的经典诗句,通过杨宪益、许渊冲、孙大雨、霍克斯四人的译文,从情感、形式、信息、文化等值的角度来分析比较四种译本,进一步探讨等值理论和诗句之间的关系,从而能为其他英译作品提供一些该方面的参照。  相似文献   

5.
通过介绍汉英词典的词目翻译,解释造成非等值现象的原因。为寻求双语间的等值关系,运用意义驱动翻译模式,讨论几种翻译方法,为词典编纂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对等一直被认为是翻译理论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从符号学角度研究翻译对等有其重要的意义。以美国符号学传统为基础,以皮尔士符号为其理论范式,以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为补充,本文分析了符号对等。分析结果表明:符号与解释项之间的完全对等是不可能的。翻译是一个不断发展,有目标引导,永无止境的进化过程,因此需要译者不断去发掘符号所包含的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英语涉海习语是与航海、海洋、渔业有关的英语习语,是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研究大多从语义学、语用学或翻译学角度分析习语的意义、交际功能和翻译。该研究试图从莫里斯符号学体系的符形学、符义学、符用学角度探讨英语涉海习语的语符之间的关系、符号与符号所指对象的关系、符号与解释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三者的意义,解读涉海习语的语符特点,符号的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为英语习语的研究打开思路。  相似文献   

8.
从音系学角度看,奈达"等值"论的缺陷有两个方面:其一,"等值"理论中意义因素不全面,过于强调符号系统,忽略了语言的发音系统;其二,由于语言的韵律与节奏特征存在很大差异.读者的反映等值很难实现,诗歌翻译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符号学是研究符号指意系统的科学,是研究符号的最全面的系统,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跨学科的新兴科学。将符号学运用于语言学和翻译学研究已成为当今语言学和翻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将着重运用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从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三方面来解释翻译中的语言视差现象。  相似文献   

10.
翻译的过程是解释符号意义的过程,莫里斯的符号学意义理论为广告翻译中语言符号的三种意义转换提供了理论前提。由于中西广告语言自身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很多时候这三种意义不能同时再现。因此,译者应最大限度地再现广告的主要意义和功能,实现有效的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11.
语用等效在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就是翻译意义。意义包括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在翻译实践中,为了真实地传递出原文作者的意图,当语义意义对等和语用意义对等无法同时实现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传达出原文的语用意义,最大可能地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逻辑方阵图表达了直言命题、模态命题、规范命题的对当关系,表达了负命题间的等值转换关系及充分条件命题与必要条件命题等值转换的条件.因此,逻辑方阵图在逻辑学教学的思维训练中应给以充分的重视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金融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从英语财经新闻翻译苍白难懂的现象入手,分析了英语财经新闻的词汇构成、句法特点,指出占主导地位的是辅助术语的文学性表达,从词汇意义、功能翻译理论等角度,提出翻译实践中突出词汇文学意义,兼顾功能对等,还原语境的针对性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翻译实践中,把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如语境、语用等效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等研究成果用于其中,可以译出佳作,成功完成作者与译者及读者间的交流。此外,这还可以让听者更好地理解说话者在具体语境中的话语含意与说话意图,以便在言语交际中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15.
王平 《六安师专学报》2013,(1):74-76,97
就汉语与英语的语义对应关系而言,主要涉及语义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对应空缺和对应冲突等4种情形。汉英的语义对应不规整现象主要源于彼此所处文化环境的异域性特征。汉英文化的差异性投射到各自的语言当中,在历史进展中逐渐演变成同等指称语义的不同隐喻指涉。汉英语义对应的复杂性要求译者增强文化比较意识,针对不同情况,在翻译实践中运用灵活的策略与方法,以求最大程度地实现语义的等值转换。  相似文献   

16.
两种语言翻译的不对等性是每一个译者最困惑的问题.在翻译实践中,由于文化背景、思维认知及固有的本族语使用差异,使英汉翻译绝对对等不可企及.翻译的对等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17.
符号由符号载体、符号的所指和符号解释者组成,这三者的关系构成了符号学的三个意义:形式意义、存在意义和实用意义。这三种意义分别对应着语言的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通过比较同一符号在原文和译文中的意义,可以用符号学的意义理论来阐释不可译性的可能性以及导致不可译性的原因。由此可知翻译中形式对等只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功能对等就是翻译中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18.
以语用学的语用失误理论及语用等效原则为基础,从读者反应及接受的角度,分析了电影《非诚勿扰》征婚启事英译文中的语用失误及口语表达的等效译法,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运用失误理论及语用等效原则可以使译者更灵活地处理风格、语体、修辞等问题,译出佳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以“对等”为代表的纯语言学模式翻译研究的批判,以现代语言哲学为导引,结合语义学与语用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建构一个以意义研究为核心的翻译认识体系,从而解决翻译中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译学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