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这样,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不仅有了“学科课程”、“综合学科课程”,而且还有了超越学科界限的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为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创造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一、综合实践活动是创造教育的良好载体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智慧的统整”与“知识的统整”,也就是“科学智慧”和“艺术智慧”的统整和“学科知识”与“生活知识”的统整。要达到这种整合:…  相似文献   

2.
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必须面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在高等师范院校科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进行统整对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范生的专业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念的渗透、知识的运用、活动的整合这三个方面来阐释科学教育专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统整的方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活动:涵义、价值及其误区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从课程编制原理的角度探讨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课程编制(生成 )模式的涵义与价值 ;从课程实施的角度阐明“综合实践活动”的独特价值是智慧统整与知识统整 ;论述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强势特征与若干误区  相似文献   

4.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劳动与技术”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定的学习领域。怎样依托传统的“劳动与技术”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呢?我们的做法是:以劳动技术教育为平台,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其中,存劳动技术中贯穿探究性学习,带动社会实践,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正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从台湾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统整”过渡,出现忽视知识学习的危机谈起。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该如何整合作为切入点,提出以下几点思考: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整合需明确其基本性质与特点;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整合需把握两个原理:科学统整与衔接;综合实践活动四个指定领域整合需关注三点要求。希望通过分析与反思,对实施课程改革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有所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政治课教学》2010,(7):33-3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这是新课改的亮点,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我校在全面实施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在全市率先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并积极发挥教研组的核心作用,有效地推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落实劳动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其以"价值体认"为核心的课程目标有利于落实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这个根本目标;其四种基本活动方式能够实施相应的劳动教育内容;其校内外资源可以支持劳动教育的实施.劳动教育即便独立设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仍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中都应发挥其落实劳动教育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劳动教育课程化是实现劳动教育目标的根本手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劳动教育系统化的必然要求与规范化的应然体现,更是劳动教育有效化的实然路径。为全面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化建设,国家应统整劳动教育课程顶层设计,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化实施;地方应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配置,确保劳动教育特色化推进;学校应开辟劳动教育行知基地,保障劳动教育常态化开展。除此以外,还应完善劳动教育监督评价机制,促进劳动教育科学化践行;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训建设,力行劳动教育实效化教学,实现劳动教育过程与目的的统一,开启新时代劳动教育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常态化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是目前课程改革的难点,也是突破口,虽然受到专家和学者们的注意,但高效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的策略与途径问题还未引起人们的广泛共识。下面拟就此谈些实践性探索,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实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行动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纳入创新的学校课程体系,这既符合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又满足了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统整性、开放性、实践性,其目标具有特殊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重视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知识方面,注重经验性、综合性和方法性知识。探究性学习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1.
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课程统整就是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紧密结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课程学科属性、学习规律及方法进行统整。统整方式包括按学科进行课程统整,从参与者的角度进行课程统整,以及按实施方式进行课程统整。课程统整能有效促进艺术教育特色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巩固和发展学校的特色教育。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人民小学校基于多年来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依托地域文化系统化构建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构筑包含"劳动·服务、劳动·工具、劳动·创造、劳动·精神、劳动·审美"五方面目标的课程框架,通过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因素,构建"美物""美者""美景"课程群;以主题课程群进行内容统整,以项目式学习为主要方式,探索综合化、整合性的课程实施路径;通过多元化评价实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3.
推进STEAM教育的本土化是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将STEAM教育与我国课程体系对接,融入到课程教学实践中是STEAM教育本土化实施的重点。本文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STEAM教育在创新发展、综合素养、情境实践、协同合作、深度学习方面的趋同性分析,结合浙江学校课程项目实施案例,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课程切入点,为推进STEAM教育本土化实践提出融合实施的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结合工作调研,对当前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进行理性剖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一是警惕单一化倾向,保证劳动教育的多维推进,包括教育目标的多维调和、实施路径的多样复合、教师队伍的专兼结合等。二是切忌浅表化倾向,注重劳动教育的内涵提升,包括推动课堂教学从“你听我讲”走向全面参与、校园文化从宣传为主走向生活融入、校外劳动从单纯体验走向完整实践。三是避免机械化倾向,促进劳动教育的有机发展,为此要通过挖掘各类课程、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劳动教育的合理统整与渗透;在保证教学目标同向的基础上,实现多方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不同于学科教学,它的有效开发与实施离不开行政推动、教研带动和学校行动。为此,我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着力于构建“三级互动”的有效实施机制,通过区域行政推动、层级教研拉动、学校自主驱动,研究探索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措施和策略,总结优化活动指导策略,打造学校特色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之协调运行并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有力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6.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中小学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是新一轮课改的一项极具价值的举措,也是新世纪人才市场需求的趋势。因此,课程之间必须由传统的教育理念模式向综合课程统整转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自2001年我国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承载了创新课程形态、转变教与学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教育功能。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以回应社会变革的挑战和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出现如下可能的发展趋势:在课程内容上,与劳动教育课程深度整合,使劳动教育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的生长点;在课程功能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育人的功能进一步凸显;在课程形式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渗透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常态运行和区域推进,交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经验和实验成果,2011年11月1日-3日,由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委员会主办,福建教育学院、厦门第二外国语学校和厦门同安新民中心小学承办的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观摩研讨暨第五届学术年会在厦门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综合实践活动理事、专家、一线教师、教研员、学校领导600多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新课程的实施正进入深水区,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发生巨大的变化,教材已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依据,因此我们倡导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按照"遵循课程标准,调适教材,创新教法"的思想展开教学。为此,我区开展了"实施课程统整,有效推进课改"的实验,旨在具体实现上述目标。本文就学科课程统整背景下教研活动的开展方式提出一个整体操作架构,以揭示教研活动的新特点和对现有教研的启示。一、学科课程统整与校本研修学科课程统整不是对现有学科加以归并,形成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而是指"学校教师以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为依据,把一个学期作为基本时间段,把指定的教科书作为主要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多种相  相似文献   

20.
在县域层面,课程建设主体包括县域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三级课程建设的具体追求是"国家学科课程的创造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长效实施、地方课程的特色研制和校本课程的自主开发";三级课程建设主要依靠五个要素,即课程规划、教师发展、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资源建设。县域课程领导要充分发挥课程规划的统整引领作用,创新县域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政策制度,培育和构建多种形态的课程建设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